• 10

等效焦距的迷思...還是叫等效視野應該比較恰當?

不媚英國 wrote:
底片時代中片幅鏡頭能...(恕刪)


我覺得這是工程問題,端看需求如何
往往只有取捨 沒有絕對的好壞

以下兩個因素

#1 鏡頭的光學設計;解像力、抗耀光、對比
#2 感光元件的設計;畫素密度、雜訊處理

共同決定最後的影像品質 (先撇開 jpeg 引擎不談)

裁切 (小片幅) 有時是好的 而且必要的工程設計

但怎麼樣才是好的設計 ? 這跟工程條件以及市場條件有關。

若太過執著於上個世紀的系統設計,忽略了我們眼前實際的問題與需求
可能會做出不合時宜的選擇。或者對於新的事物抱持奇怪的偏見。
( 很多層面都是,過去成功的經驗 挪到現在可能是大錯特錯 )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meralabs/6213570036/sizes/o/in/photostream/
這是國外評測網站用 Panasonic (許多攝影老手眼中雜牌家電廠) FZ150 拍攝的照片 - 原尺寸

小得可憐的片幅,這張照片鏡頭的實際焦長約莫 100mm,想必犧牲掉很多畫質。
但這能否滿足我們的需求,解決我們的問題 ?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已經綽綽有餘。

5D3 的畫質當然比較好,但中片幅 Pentax645d 的畫質豈不更好 ?
這樣比較的意義實在不大。又有多少人真的需要 100% 檢視照片 ?


攝影畢竟是在 "拍照片" 而不是 "拍畫質"

( 我過去一年由 Lx3 + Fz50 陸續換成了 GH1->GH2,總是覺得過去用 Lx3 拍的照片比較好 )
( 論畫質 Lx3 當然沒得比...)

如樓上網友所說,無論大片幅畫質多好。
因為其方便性、生產成本、與底片鏡頭的工藝水準
在二十世紀終究是以 35mm 底片為主流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電子工程與演算法的進步 應該是可以重新思考
怎樣的工程設計才是能夠滿足大多數人需要的好的設計 ?

現在我們正在共同參與這個 "決策過程"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咆哮的惡魔 wrote:
好啦...我認輸了

在此跟大家說聲對不起

目前市面上還有雜牌的pentax Q...等效倍率是5.5x...

覺得可行的人可以去搞一台再配上轉接環...

隨隨便便就有1000+以上的大炮可用了...



各位別認真了!!


咆哮的惡魔 wrote:
這問題只能等那些砸二三十萬買大炮的人來回答...

為什麼不肯選擇便宜的等效類單眼...

我輩乃一屆貧民...沒資格回答這問題...只能一邊晾著去


大砲後面掛APS-c機身的人很多啊

而且就算用135全幅
拍鳥裁圖也是習以為常

會用135全幅多半也是為了其他理由(對焦. 連拍. 堅固機身等等)
light_1432 wrote:
因為ff不能裝aps鏡頭, 所以此實驗定是如此...(恕刪)

Nikon 全系列 FF 機身「都」可以裝 DX 規格的鏡頭,
然後可以選擇:
1.FX 格式,出現成像圈。
2.DX 格式,降低畫素。
沒有人應該[看破]什麼------執著的只有您---是您自己[看不破]別人的想法跟您不同

.....................................................................
符號語言 本來就是共同的指涉 才有下一部 又不是違反信仰信念人權之類的---大家說好就好

叫電[腦]很很好啊(腦在哪裡?) 非得叫電子積體電路計算器輸出入裝置?
叫[自行]車很好啊(哪裡會自行?) 非得叫雙輪人體動能推進車輛?

咆哮的惡魔 wrote:
常在版上的討論串或拍...(恕刪)


你又不「正名」了?

你又不當「正名」的發起人
又在那吼叫要「正名」
現在又不「正名」了
你倒底有沒有「一致」的「觀念」?

另,不要學報紙,加個問號來規避責任。
從你發了這麼多的文章內容來看,絕不是來「問」的。

標題改了三次
在在証明你根本沒個理路!
你會再改嗎?


我的NEX-5
裝上我的Leica M鏡 24mm
照以往「錯」的說法是:等效焦距是36mm

現在這說法「錯」了
那該說成「等效視野」

那單位呢?單位是啥?
那我原來24mm的鏡頭,該說它是什麼「視野」?
你不給它一個名,那「等效」是「等效」到那邊了?

等效24mm的視野?
這不是脫褲子放屁?真是脫褲子放屁!

=========================================
問題其實很簡單
不必去爭「畫質」等等這些離題的事
你只要將「等效焦距」那裏錯了,「等效視野」為何對,
逐一列出,
如果你說的學理對、不會造成溝通的混淆誤解
沒人不會支持你

如果說不出個所以然
就早早收手
不要浪費網路資源

習慣講35mm焦距是因為真正的含意「視角」不好記所以用焦距代稱

但是今天如果是
EOS7D+EF-S鏡頭
D7000+DX鏡頭
K-5+DA鏡頭
A77+DT鏡頭
E-5+ZD鏡頭

這些完全都不是「格放」,所以只有35mm才是「全幅」,APS跟4/3都是「不全的片幅」這種迷思應該要從根本上破除,若APS系統沒有專用鏡,那要說35mm是全幅APS不是這點我也沒有意見,但是現在C,N,P,S都有APS-C專用鏡,35mm,APS-C,4/3說穿了就只是三種片幅而已,沒有35mm才是全另外兩種都不全這種事

所以用35mm等校焦距只是便於記憶,當然如果不換算等校,直接講APS-C的實體焦長那也沒什麼問題,總之說穿了就是三種片幅,沒有35mm才是基準,什麼都是35mm去裁切這種事。

樓主的「格放」,基本上在這裡就錯了

以前的底片格放,解像力不變

如把只在照片十分之一大的物體,放到大a4大小

跟用長焦段拍出一樣視角的物體,同樣放到a4大小

這兩張照片當然有差,因為底片的「解像力」是一樣的



現在是畫素不同情況下,可以叫裁切,裁切出來畫素是一樣的

昨晚我也試了,拿5d2裁切出與550d相同的視角照片

畫素是差不多,「裁切後」解像力沒有下降



有下降的話叫「格放」,沒有的話叫「裁切」

我覺得,樓主對於「等效」這字解讀沒錯

錯在用錯「格放」這個名詞解釋
咆哮的惡魔 wrote:
是這樣沒錯阿...不過我認為

過份強調等效倍率...某方面來說是騙人的話術...

會讓人誤以為...高等效倍率=強化遠攝能力

你也這麼認為嗎...



如果你是對的,那恭喜你可以去控告這幾家廠商"廣告不實"!
我很好奇 (除了市場裡阿伯20元一碗的碗稞之類的) 哪一個商品不是騙術??
連政府的政策都是神奇魔術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