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高明是在作品中比較出來的,一張精彩的照片不該因為使用何種器材或何種模式而給予不同的評價!
我認為相機上會設計不同的模式只是方便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
不管是哪一種模式不都是按下快門,如果不是想要的曝光結果,
調整參數後再拍一張,直到拍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都是靠腦袋去操控相機得到想要的畫面,
而相機也為了配合那顆聰明的腦袋,不願再當個傻瓜,
所以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模式,讓操作的人更加便利!
以上個人淺見~
我在空間裡行走,尋找前所未見的綺麗;
我在時間裡穿梭,觀看古往今來的絢爛;
我在記憶裡遨遊,回味刻骨銘心的感動;
我是個旅人,一個隨時整裝待發的旅人。
攝影是結果論。(重點是照片本身,而不是過程與器材)
有位J開頭攝影前輩的工作室網站上曾說過(大意如下):
吃到一道好菜,大家會想知道廚師的名字,有誰會想知道用的是什麼鍋子什麼鏟子?
但看到一張好照片,大家卻只想知道作者用的是什麼鏡頭、什麼機身...?!
PASM皆可,因時制宜。拍攝模式不是面對攝影拍照時該堅持的地方。
悠游海洋的魚
http://album.blog.yam.com/oceanjoe
說M模式難的人:
隨拍盲拍時用P
拍微距人像商品特寫主題時用A
拍動態追焦時用S
固定矩陣測光,數位時代如此便利
說M模式簡單的人:
會將光圈固定達到理想景深,依照自己的測光表或腦袋測光基準轉快門(或反之)
不用怕相機點錯地方,且認為光影掌控也屬構圖一部份
以下是新手小弟本人遇到的:
大太陽在路上拍一台會反光的白色IS250F
光圈F2.8...快門轉呀轉4000了挖哩!機頂螢幕看測光表過曝怎辦>"<
阿對! 進去調到ISO100(平常用400固定)...
結果還是過曝,差3接近了!
最後再將光圈轉到F4.5...OK!但花了不少時間
之後走進餐廳,烤雞送上先拍一張!
光圈轉回2.8,快門都1/25還是有點暗!
好吧那ISO再調回400好了......
結果美式餐廳燈光昏暗且不均,盤子旁邊影子好多~
開個D-lighting好了.............再調白平衡.................拍完雞都涼了
結論:我看的還是相機的測光表,那一開始用A或P連ISO也自動不就好了?
M模式簡單的高手,不只光圈快門能瞭若指掌,是一到現場就能準確調整笨蛋數位相機的的個相參數
對新手來說...要從那堆數字知道這堆東西準不準是否也太難了

ANAKINPHOTO wrote:
我覺得樓主應該去水果...(恕刪)
我真的不曉得這議題會蓋成大樓XD
也且大大,我覺得我是非戰之罪耶!

因為我很想知道為何要去注意別人使用的拍照模式,然後給予建議使用M模式,
我就是在納悶這點,所以發文的主題才定為這樣,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我後來忽然有種想法是執著M模式的人或許有某部份是因為他中文叫"手動模式",
因此先入為主而有某些優越感,雖然AV和TV也是要手動,但在這些人潛意識卻認為這樣並不專業,
我確信我在某些"其他討論串"中曾經發現有些人在灌輸使用M模式才專業的想法。

有點扯遠了,因為專不專業不是重點。
但我理出的頭緒是今天如果我所謂的這位"先進"技術過人,他就不會隨口說出為何不用M模式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