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補幾張鷦鶯順便黃頭扇尾鶯加進來這麼小隻又距離這麼遠要拍成功的飛行版幾乎是"抹可寧A逮誌"了不算成功的飛行版話說為了拍黃頭扇尾鶯每天站在關渡平原的稻田當中飽受烈日的薰陶(人都曬得像黑炭一樣了,原本是白肉底的~~~)而且出現率又極低要打到還真的要有那麼一點運氣我遇過好幾位大老遠而來的前輩跑了好幾趟還是"摃龜"要嗎就是不見蹤跡要不就是看牠在天空飛呀飛的就是不下來
panest wrote:最愛的鳥....火冠戴菊...(恕刪) 這誰都會愛吧.可愛的不得了jie1128 wrote:情人節好像快到了.....(恕刪) 畫面捕捉的真棒.-------------------------------------------------感謝先進.朋友們的分享!大家拍的都超棒
稻草魚 wrote:小弟這兩天測試APS-C+456~拍小鳥的手持極限~~~...(恕刪) 數位時代的安全快門應改用畫素密度來想,而非用片幅大小。同樣是APS-C,用10D的話,也許您用456可以把快門降到1/125秒,用7D快門就必須拉高到1/250秒。原因就在於7D的畫素幾乎是10D的3倍,所以放100%看圖時,7D的圖就像是上了1.7X的倍鏡一樣。同樣的微震,在7D上會比10D明顯1.7倍。小弟剛從MKII N升上1D4的時候,也常常覺得自己的技術是不是退步了。因為過去用MKII N張張銳利的動態,換了1D4反而會覺得不夠鮮銳。後來把快門速度提高之後,畫質就有了顯著的提升。
nagasitori wrote:數位時代的安全快門應改用畫素密度來想,而非用片幅大小。 難得看到有人提到這個詞,在各討論串充斥著片幅、等效焦長、總畫素、甚至 dpi 等名詞的同時,卻甚少有人提到畫素密度這個十分重要的因子,特別是在長焦攝影的使用上,不管片幅多大,會想要保留的常常只有中間那一小塊,此時畫素密度便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當然兄臺所提的手振影響大小,也和畫素密度息息相關。
尾巴 wrote:難得看到有人提到這個...(恕刪) Nagasitori兄與尾巴兄所言極是! 小弟深有同感! 畫素密度越高的話, 畫素與畫素間的距離也就越小, 同樣的晃動造成的偏移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