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直出照片的迷思

不小心發錯文,自刪;
Bello Mondo

不小心發錯文,自刪;

2024-10-30 3:10
Bello Mondo

不小心發錯文,自刪;

2024-10-30 3:19
jenhoxen wrote:
用相機的參數調整功能、設定好相機拍完,不再使用電腦修改/後製直接交出作品,是為直出。

直出並不是假議題或迷思,而是底片時代預視曝光結果能力追求的2.0版,具備這項能力的人對必需眼見(電腦螢幕)才能為憑(修至最好)的人的一種優越感。

這是以8位元看世界,所以高光該斷階就斷階,暗部沒細節就沒細節,8位元JPEG取其平衡點。RAW 12位元 14位元 16位元,如果以12位元看世界,高光當然要保留,暗部細節也要有,曝光的位置需要配合感光元件的能力,把相片裡12位元的有用的資料全部打包,配合現在的科技處理後輸出,也就是說RAW直出

黑頭織布鳥 公鳥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
800mm ISO3200 f/4.5 1/3200秒 無裁切


黑頭織布鳥 公鳥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
800mm ISO3200 f/4.5 1/3200秒 無裁切


RAW直出是以12位元看世界,拍的時候就知道拍完的樣子,這裡所謂拍完的樣子當然是PS處理後的樣子,所以黑頭織布鳥對著陽光拍,臉不黑翅膀透光。以8位元看12位元的世界叫做以管窺天,以8位元瞎子摸象的心得是玄學,相機版用相片說話,我對於8位元看世界的玄學沒興趣。

雖然是引你的言,實際上是指桑罵槐,千萬不要看錯,先說抱歉,我欠揍自扁
12bit/10bit上傳到01就變成8bit jpeg相片了
加上色調已經一層一層轉換,也並非可以藉由相片參考相機影像晶片能力的直出照片。

如果是相機直出Jpeg…上傳到01就是原圖
大家看評測文看到的就是相機經過影像晶片處理後的直出原圖JPEG
所以比較各家不同廠商相機才有意義,因為影像晶片的能力會有所不同。

如果是數位底片RAW檔,直接經過提取感光元件的原始訊號,
並沒有各大廠商的影像晶片所進行處理,所以失去比較各家相機特色表現。

RAW檔為數位底片,比較的是感光元件的實力而已。
但多家感光元件幾乎都採用SONY的供應,RAW檔的實力會是一樣的,所以並不需要進行評比。
所以RAW檔直轉只是感光元件跟影像軟體的解釋色調。

加上消費者跟影像軟體的AI處理後,又變了一次色調輸出。
然後上傳到01檔案又變了一次斷階色調

最終看文者看到的JPEG已經並非相機所拍色調
這跟直出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評測相機才會以直出JPEG為主,並不會採用數位底片RAW檔
我本來覺得直出單純就是
"從手指到按下快門產生的影像就是最終結果"
但看各位討論覺得
或許是因為科技進步吧
還沒進電腦前
人光是按下快門前/後的選項就太多了
可以想要套用什麼風格、LUT
要存什麼檔案、要不要機內修RAW
是否套用ND鏡、甚至有些機種還有內建APP可以用...

或許只有拍立得相機才能真正意義上直出了~
有人圖床好壞傻傻分不清啊! 對有在拍照的人這算是基本常識. 提供圖床服務的為節省空間, 上傳的圖通常是會再重製過, 已經不是使用者手上那張圖了.

flickr至少還有下載原本大小這個選項, 還可得到接近原本上傳的那張圖.
yuxian

我都用Flickr…也一樣會斷階

2024-10-29 10:22
我用ipad pro m4的螢幕是可以完整顯示高動態範圍照片跟影片的.

有辦法顯示跟沒辦法顯示就是天與地的差異。這毫不誇張。

目前圖床我上傳後,還沒看過可以完整顯示高動態的。

如果有可以呈現高動態範圍的圖床,請介紹。


所以手機評比我已經很少認真去看了,因為相片全部都經過壓縮過的,
斷階斷得很嚴重,本來沒有色塊是高動態的連續色階,一上傳到任何圖床全部都是一團一團色塊

就算Flickr下載的照片,在ipad pro m4上面看一樣是斷階的,並無法顯示原來的動態範圍。

所以在用單眼拍照時,為了評測文公平性,
採取的是拍攝Jpeg而不是HEIF檔
單眼設定Jpeg直出。就是避免斷階狀況造成誤判

但換成手機又是不同狀況了,現在每隻手機螢幕到一定等級都可以秀出高動態範圍照片。
除非手機太守舊,不然都可以正常呈現HDR。

也就是手機為了照片好看,都會拍攝HEIF而非JPEG。
但要寫評測文上傳的範例照片,就勢必得轉檔。

因為手機是經過10-15張不同分割跟不同曝光照片下產生高動態照片。
這個高動態照片產生過程是RAW處理。
所以手機預設就是RAW轉存HEIF檔案成像。

這樣手機照片HEIF檔只要上傳到任何圖庫,都會造成大量色彩斷階,
會遠比單眼的HEIF檔上傳產生的斷階還來的嚴重的多。

因為手機的HEIF檔已經是多張RAW處理的高動態照片。
手機上傳的照片幾乎都會直接變成色塊表現,變得髒髒的。
手機評測文的圖庫照片,無論怎麼看就是怎麼不對。

所以手機的評測照片,基本上我已經接近都不看了。
我自己手機拍照會寫評測也發現這種狀況,未來也傾向不會寫手機拍照評測了。
因為上傳的照片已經跟我實際照片相差太遠了。

單眼的評測我還會看,主要是01的評測拍攝的都是JPEG直出,
加上01也會特別註明拍照參數跟調整為何。
表示我買到的單眼相機表現跟01評測的直出相片會是一致的。

如果喜歡拍數位底片RAW檔的,其實也不用看這種普通評測,
而是針對同感光元件有提供RAW下載的評測即可。
因為同樣感光元件所產生的RAW資料是同樣的,只要下載數位底片RAW檔覺得符合自己需求就可以買了。

現在網路圖庫就是如此,01的圖庫也是如此.
如果連相機評測都是數位底片RAW轉檔上傳的JPEG ,那真得不看也罷。
但幸好目前01的評測文並沒有這麼做。
jill1124 wrote:
車子發動之後,通常都...(恕刪)


照片直出的意思是
不管你拍什麼模式、檔案、設定
在拍攝之後沒有進行任何後製處理


我懂你的意思 但我認知是這樣
Ye-Kin-233

將類比光粒子轉換成數位訊號算不算後製處理

2024-10-30 13:25
在拍攝之後沒有進行任何後製處理



啥叫做後製處理?
不小心發錯文,自刪;
Bello Mondo

不小心發錯文,自刪;

2024-10-30 19:04
ROXSOUL

是阿,也不是沒幫他講過話,如何讓這些爭議落幕只能仰賴他的智慧了

2024-10-30 20:22
yuxian wrote:
RAW檔為數位底片,比較的是感光元件的實力而已。
但多家感光元件幾乎都採用SONY的供應,RAW檔的實力會是一樣的,所以並不需要進行評比。
所以RAW檔直轉只是感光元件跟影像軟體的解釋色調。...(恕刪)


感光元件也有分等級的,對吧?
感光元件技術也有在進步,對吧?
前照式、背照式、堆疊式…
這些都是不同的技術,對吧?

比如a9lll用Exmor RS CMOS、BIONZ XR處理器,
而a7lll用Exmor R  CMOS、BIONZ X處理器,
所以技術是不同的,對吧?

Sony會把最新最有商業秘密的技術使用在最新的單眼相機上,對吧?
賣給其他買家就要看他們需要什麼功能,
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就比較便宜,
含量高的就比較貴,對吧?
但最先進的獨門技術可能就是非賣品,對吧?

回想一下,
Sony的手機幾年之前表現得並不好,對吧?
原因是單眼相機(專業錄影)的部門不肯跟手機部門合作,對吧?
後來換CEO之後才叫他們合作,
這才把技術下放給手機部門,對吧?

但手機部門使用的並不是現成的對吧?
而是視需要而另外提供技術支援,
生產手機專用的規格,對吧?

所以同樣是Sony的感光元件,
規格可能不同,
處理器可能不同,
所以raw的實力,
還會相同嗎?
yuxian

我想原文應該不會難以理解,我指的是同公司同一製程跟片幅的同型號感光元件。

2024-10-30 17:40
jill1124
jill1124 樓主

喔!那麼這批暢銷的感光元件是賣給多少廠牌和機型使用?讓你比到感覺都一樣沒有意義比?是「比較」過了?還是「想像」過了?「想像」是不科學的喔!

2024-10-30 21:15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