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是沒錯...但有點小題大作因為"格式"問題,有軟體解決,到了軟體不能解決到時一定有"轉檔"的軟體所以這個問題說真的........有點,丫是沒別的新聞了嗎???要煩這個還不如煩惱你照片存放的位置.....記得越重要的要多備份幾個地方不要放在一個雞籠裡這樣的話這些照片在你"有生"年都會在......只要在有生之年都在...這就夠了至於不見了那就看你的後後後代有沒有心存了....就算不見了也輪不到你操心了
我並不覺得這新聞有說錯,他的確有講到部份技術上的現實。數位跟類比各有利弊,多一個儲存方式也不是壞事~影像大廠【富士軟片】也想到這點,不然近年也不會特別開發記錄專用的底片據說良好保存環境下,可以保存500年之久。吉卜力工作室採用富士底片保存影像富士記錄用底片ETERNA-RDS介紹
以前聽過一堂課在講傳播媒體的演進,中間就有聊到照片和文件的問題,記得老師還是建議大家,還是定期把重要和很有紀念價值的照片及文件印出來放好,紙本所儲存的資訊比起數位儲存還是有不少優點:1.只要有光源,你的眼睛沒問題,就能直接讀取,不須額外硬體設備2.沒有轉檔上的問題3.雖然照片會褪色,墨水會變淡變模糊,但多數時候百年內還是可以辨識4.被遺忘幾十年,再次讀取的機會反而比數位資料來的大5.紙本東西占空間,但反而因為有實體,某些時候比較不會被誤丟當然這並不代表紙本一定優於數位化資訊,只是把重要的東西印成紙本也算是另一種備份技巧~
數位科技要說保存容易也是最不易保存,因素太多,危機意識要有,當然勤做備份、分地存放都是保存數位資訊的方法,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今主流的編碼沒人可知在幾十年後是否還是主流,是否早已被科技洪流給淘汰,當然轉檔、備份、儲存這些手法確實是保存要件,但其實不要忘了百年後,你的這些資訊在傳給下一代時,下一代是否也同樣有數位資訊保存的危機意識或是相關的資訊操作知識,或是你留下的資訊是他們所想要保存的,這些資訊的遺失往往就在這種交替時代,如同硬體的世代交替相同,哪天你心血來潮翻箱出來想看個東西時,才會發現手上竟然沒有設備可以讀取,所以有時後最簡單的方法有時後也是最容易被保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