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攝影的觀念之我遇到怪咖

ms006c1 wrote:
數位機背3900畫數...(恕刪)

不好意思,剛才我去翻一下資料,因為書太多了,翻滿久才找到,我的資料是今年三月份的pcshopper裡面中十種全球最貴的數位產品,中,最貴的數位相機,seitz 6X17 digital 畫素是一億六千萬,感光元件6cmx17cm
上面寫到的價錢是機身高階的機動版要價45500瑞士法郎,約一百二十萬台幣,簡易的工作室版本42300瑞士法郎約111萬台幣兩個價格都是純機身的價格,
專門路過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8/2267155222_fb9c3bbc84_m.jpghttp:
感覺有些筆戰的味道

有些對不起樓主

萊卡和n家鏡頭只用相似形容並沒說是一樣

兩者鏡頭用同樣光圈和焦距時間拍同一景色很難分辨

行家也不定看的出結果

135的相機底片設定是萊卡和柯達所發展出來的

萊卡還有更早期m系列機械相機

雖然不是單眼機械設計原理和現今差別有多大 嗎?

沒萊卡有n 家和哈蘇







spy_canis wrote:
我手上的400D也被...(恕刪)


確實這是為什麼很多人討厭Apple的原因,
有些人用好東西就會莫名的自大,然後好東西也會被搞爛,
自爽就好了呀....

話說回來,
我記得nikon接環不支援蔡頭,(有誤請指正)
你就問那個N家前輩說"那你愛的Nikon不能用你愛的蔡頭耶"......

( 小弟用APPLE加Nikon...所以不是來筆戰)
jimmy1019 wrote:
確實這是為什麼很多人...(恕刪)

目前市面上有兩支菜頭專門為NIKON推出的F接環手動定焦鏡,之前聽說還有幾隻,
專門路過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8/2267155222_fb9c3bbc84_m.jpghttp:
Lanxlot5475 wrote:
所以好技術就可以把一...(恕刪)


此言真是一針見血.....

再者我認識的大師大概是騙人的.....
他們拿DC拍出來的照片可以打死一票DSLR.....
但是他們的"防潮櫥"裡面的器材價值只能用驚人形容.....
好像也沒有哪個是純用DC練到那種程度的.....

器材價值全憑個人所需.....
觀景窗後的腦袋是同一顆,再來評價器材優劣比較客觀......

沒有哪一廠比哪一廠優的說法.....
只有同廠間等級之分.....
版主不 需太在意那些.....

^___^
D3x 14-24 24-70 70-200VRII SB900
玩每種東西 總會遇到這種情況

為啥
用CANON不用NIKON
用ACER不用SONY
用KHS不用GIANT
用遠傳不用中華
用VISTA不用XP
用WILSON不用BABOLAT
用ADIDAS不用NIKE

個人面對這樣的問題
試著了解我們所站/玩的領域中
各家的優缺點
分析自己所需要的/所能負擔的/所想要其表現的
並且懂得選擇


愛其所擇 擇其所愛

就不用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了
小南 4841 wrote:
感覺有些筆戰的味道
有些對不起樓主
萊卡和n家鏡頭只用相似形容並沒說是一樣
兩者鏡頭用同樣光圈和焦距時間拍同一景色很難分辨
行家也不定看的出結果
135的相機底片設定是萊卡和柯達所發展出來的
萊卡還有更早期m系列機械相機
雖然不是單眼機械設計原理和現今差別有多大 嗎?
沒萊卡有n 家和哈蘇



不好意思...沒有要跟你筆戰....
只是一些說法實在難以理解...如你所說135相機的規格是由萊卡率先制定的..
但這並不能說往後的相機就是參考萊卡相機而設計..
就像蘇聯在1935年設計出第一台的SLR相機Cnopm那是不是能說NIKON FM2是參考Cnopm設計的..??

更何況萊卡作的只不過是確定一種底片規格適合用在攝影上..當時並沒有在像機結構上有什麼大的突破...
在當時KODAK的135底片是給電影用的..即使在二次大戰之後135相機的普及性超越中大形相機...
這時候人們仍是像我們現在使用分裝片一樣..並沒有像現在這種常見的桶裝底片...
桶裝底片是到了1954年才跟著第一代的Retina IIIc才出現的~~

而且..拿起了萊卡和NIKON兩家的機械相機來看..怎麼也看不出哪邊一樣....
除了都有快門紐..過片桿..快門旋紐..ISO設定旋紐以外...
就連這幾項東西的設計和位置兩家都不同...軍艦部的形狀也不同.....
我真的想不出來哪邊一樣.....

倒是拿起萊卡和minolta兩家的相機一看..有幾台根本就只有標誌不同..其他都一模一樣...
再說到鏡頭...萊卡和NIKON調性真的差很多....

單眼和RF的設計原理天差地遠.....一個有反光鏡一個沒有..一個有測距連動機構一個沒有..
一個鏡頭能盡可能靠近快門簾來設計廣角鏡..一個被反光鏡擋住廣角設計受限...
一個所見即所得..一個有構圖視差存在..隨便舉例這兩種相機的結構都是天差地遠....

這些相機剛好都玩過..所以理解不來他們哪邊相像.....
安全帽 wrote:
一顆普通的變焦鏡,跟一顆恆定f/2.8變焦鏡...
在光線不足時又需要高快門...
那恆定2.8的快門明顯快上許多吧?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那20%的所在...
...
應該是我忘記下結論了吧...
要不然跟你末段的意思是一樣的...


再次抱歉, 沒有針對你的意思, 我想表達的是攝影是一種藝術, 藝術很難去量化...
如同你說, 快門上的差異, 只是限制使用上的方便性...
單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交換鏡頭, 每顆鏡頭都有他的用途, 光學也都不相同.
KIT鏡適合入門, 恆定光圈在某些人手上可能跟KIT也只是一樣效果...

你已經想到了光線不足需要大光圈...讓我換個角度, 光線不足的場景, 你想拍的是什麼?
把光線不足的地方拍的像陽光下一樣明亮?



回主題
再舉個例子, 頭文字D前陣子很火紅, 雖然是漫畫, 但是為什麼好看? 因為熱血沸騰? 還是一台老86跑贏一堆跑車?
劇情中不只一次出現鄙視86的劇情, 周杰倫的漂移也有同樣的內容, 這部漫畫的主軸就是圍繞在這...

這些用機器本身的物質價值在評論照片好壞的人, 終究只會是配角...或者是丑角.



台灣有許多藝術家, 可能用廢鐵, 可能用柏油...
給你用最高級的顏料最高級的筆就比他們更厲害?

01上的年齡層很廣, 有錢人也不少...但是慢慢很多心智不成熟的人被引導到物質導向...只懂敗家...
這種議題討論又討論, 太淺了...拿起照相機比的是價值, 所有的模式只有美女先決...
相機永遠定在最大光圈, 只會淺景深...然後就自詡是高手...真的很讓人昏倒...

不過人都是這樣, 汽車圈老早就這樣,
時間去沉澱大家就會懂, 你只是買得起法拉利你可以討論名車器材改裝...
但是永遠不要自以為是高手討論技術...
失去座標的青春,能不能回到夢最起初的地方?
Deray Xu wrote:
你已經想到了光線不足需要大光圈...讓我換個角度, 光線不足的場景, 你想拍的是什麼?
把光線不足的地方拍的像陽光下一樣明亮?

也沒必要跟太陽一樣啦...
只要輪廓清晰,曝光別太under都OK啦...
我只是不希望在要求曝光正確的同時,把快門放慢到會手震...

---------------------------------以下是題外話---------------------------------
拓海的86一開始不也是原廠引擎?
之後才換成轉速破萬的GT賽引擎?
如果器材不重要,他爸怎不幫他換原廠的就好了?

86或許可以在山道稱王...
但在直線或爬坡...大扭力的車子就足以讓他吃鱉...

每項器材,都有它適合的地方,也有他的極限在...
技術再好,也不能突破他的極限...
技術跟器材是相輔相成的...
littleclie wrote:
你認識的那位可能買很...(恕刪)


~
阿我被識破了~我倒是真的買了不少佳能的股票~
所以~請大家多多買CANON的產品這樣我才能夠分杯羹~感恩~
Canon 5DII+EF 16-35 /2.8L +EF 50/1.4+Nikon FM2+50/1.4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