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感嘆***] 台灣攝影文化、層次與比賽水準的低落



詳見第二頁


文包:
這篇我昨天就想回了
學會的流弊. 已經有很多論述甚至著作批判過
例如郭力昕就為文批判過. 自郎靜山以降. 中國攝影學會數十年來壟斷了國內攝影界
導致扼殺了台灣攝影其他面向發展

TaiwanPhoto wrote:

文包:
這篇我昨天就想回了
學會的流弊. 已經有很多論述甚至著作批判過
例如郭力昕就為文批判過. 自郎靜山以降. 中國攝影學會數十年來壟斷了國內攝影界
導致扼殺了台灣攝影其他面向發展

但是. 我個人覺得.
現在新興的網路攝影社群. 依然存在有同性質的問題



看文不要去頭截尾,斷章取義之後往往會弄錯別人的意思

文包前面一小段是在描述一個現況「已經有很多論述甚至著作批判過,例如郭力昕就為文...」
他並未在此段裡再加入個人主觀意見
後面的「但是,我個人覺得...」才是他的個人見解...
TaiwanPhoto wrote:
您的功課顯然沒有做足,看攝影哲學思考裡面的文章,
既然查知是攝影的哲學思考是一本翻譯著作,知道作者,看到裡面的文?
又跟郭力昕的書寫攝影一書有何關連? 還可以引論出郎靜山對台灣攝影的危害有多大?的書寫攝影一書有何關連? 還可以引論出郎靜山對台灣攝影的危害有多大?


這位老大~~攝影的哲學思考翻開來前面第一段"我們需要攝影理論"就是郭力昕寫的~~瞧您鞭人鞭的這麼爽???您到底有看過這本書嗎?!?!?

最好笑的是~~~發文的樓主您不去回應?!?!?跑來專門對著文包兄?!?!?
文包兄前面的論述甚少提及學會~~~反而是批判網路社群比較多哩!!!!!
您要算帳~~?!?!也要找原樓主吧?!?!?!

您強調您不是學會體系~~~卻對學會活動和歷史這麼清楚?!?!?
更奇怪的是~~您說不認識文包兄~您卻連文包兄平常拍照的題材~文包兄逛書店唸書筆記的習慣~~~您都嘹若指掌?!?!?
回了這麼多文字一直在文包兄身上打轉的目的是?!?!?!

再回頭看看樓主所說的~~
photoman566 wrote:
攝影學會影響台灣攝影很大,而且根深蒂固,但很多都是負面的影響。

加上對於學會大老的不可挑戰性,使得學會對於攝影所琢磨的層次,實在是太八股、老陳、守舊,無法上國際舞台。

他們教導(灌輸)新入門的攝影學子"學會派"的觀念,深深扎根。


他所云"學會的不可挑戰性"~~對照您的言論立場~~實是不證自明阿~~!!!!!
文包兄所疑慮的學會的封閉性~~~也從您身上得到充分的證實~~~~
各縣市攝影學會在幹什麼?!?!看他們出的期刊就一清二楚了~~!!!!!學會這麼存在多年豐功偉業難道還會少嗎?!?!還需要您費神解釋嗎?!?!?!
您還可以多拿幾個碩學會士博學會士~~~印在名片上更有份量喔!!!!!
TaiwanPhoto wrote:
詳見第二頁文包: 這...(恕刪)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此硬要斷章取義的指責他人的做法很難令人茍同

當然,今天這樣就對攝影協會的貢獻全盤否定的話,那也太過了一點
我想學會在早期的的確確對很多攝影人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是在技巧或是環境上
不過整個大環境的潮流是一直在往前的,只停留在原地很快就會被淹沒了
只是話又說回來,在現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社會裡面,學會很多功能早就被取代了
一般人有必要加入攝影學會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了,攝影學會早已是風中殘燭了

今天說的再多也改不了既成事實,一直強調要他人反省
您何不反省自己一下,所謂無風不起浪
如果今天攝影學會沒有這麼多負面消息傳出的話,誰會這麼閒著沒事,四處造謠
不用一直強調自己的學識高過他人,文人相輕這種陋習,在網路上只會更顯得難看

這種日漸式微的組織,如果不力圖改革,關起來互舔傷口,然後上網居然只是打打嘴砲
像這樣的種種難看行為,在其他人看來,不過是最後的垂死掙扎而已,令人不忍卒賭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
photoman566 wrote:
國內的作品都還處於唯...(恕刪)


好有FU
跟藝術畫一樣,百看不厭,總是訴說著啥咪~對話一樣
學會相關主織-風中殘燭
有嗎?可是實際接觸這些.
多虧的數位這玩意..
遠比機械時代更有人氣及活力耶~
也多虧了網路社群
讓 這些老師們有空間應答
或相約拍照玩耍.
現在資訊多.怪問題更多.老手新手相互吸收.
反而風氣更加開放~

另外學會的陋習.
是真的嗎~老實說-我阿栽?
是真有其事??
是人言可畏??

真希望有人可以指名道姓.讓大家了解一番..
其實一般人對學會印象不好主要是因為:
1.從前有一些色老頭喜歡拿著相機聚在北市植物園,遇到年輕美眉就藉故搭訕,亮出自己是台北攝影學會的頭銜,要幫她拍寫真.
2.台灣的許多攝影比賽老是辦的烏煙瘴氣,其中恰巧有些評審同時具有學會的頭銜.

小弟以為這些現象都是團體中的老鼠屎,沒必要把這團體貼上標籤.

至於說到過去,在威權政體之下,本來就會造成藝文水準的低落,這不單是攝影的問題,我想是台灣藝文界的普遍現象,台灣文壇就是最好的實例.今天創作的束縛沒有了,也出現許多優秀的創作,只可惜在眾聲喧嘩的時代,好作品反而不容易被突顯.

回到開板的主題,小弟以為台灣攝影文化、層次與比賽水準沒有低落,只是看自己是否用心,去看見優秀的創作.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在一個以拜物跟器材為主軸的論壇
竟然出現這樣的討論~ 哈哈
我個人是感覺有點緣木求魚

我逛mobile01 也逛攝影論壇 也看BBS
就在下的觀察...
大部分攝影論壇 幾乎可以說是攝影學會的延伸 在觀念上來說
其實沒啥好吵的~
DCView上 幾乎相同角度的六十石山耶穌光 可以上大首頁數次
你說後人會不趨之若鶩?
一個由人群聚集起來的組織 就一定會有"權力"這件事
不論是頭銜..發言地位..還是積分..或是聲望.. 這很正常
可是當組織中權力的爭取顯得過於重要..或是方便的時候...
就會開始壓制不同的聲音 往主流價值靠攏
組織之中的主流聲音定型之後 就難以接受新的觀念了

"許多"攝影學會拍的東西 10年前的學會成員就這樣拍了
10年後只是畫質比較好 或是變成數位的
有紀實人文作品又如何? 就不陳腐?
請問何謂紀實攝影? 何謂報導攝影?
多少人所謂的"紀實攝影"跟"人文作品" 就是缺乏了解且一再地複製那種悲慘
從倒扁到樂生療養院 被攝者臉上彷彿寫著nobody
攝影者只是需要一些處在陰暗角落或是群情激憤的陪襯者 好讓貧脊的影像語言"彷彿有說話"
而一堆淺景深的民俗活動照片 比起人像沙龍 又真正紀錄了什麼台灣文化?
紀實攝影的觀念早就革新了 早就不侷限在那種刻版的紀實影像上
所以我相信不是每個攝影學會都陳腐 但我不會說是"因為有人文題材"..

網路攝影論壇有改善嗎? 感覺不太出來
你說郭大爛或是陳BB 這樣的人過去難道沒有? 當然也有
只是他們影響不了攝影學會 就像郭大爛與陳BB難以改變網路攝影論壇的文化
充其量 網路的好處只在於你可以同時參與好幾個社群罷了
不過若這些社群的觀念彼此仍然有很高的同質性時 幫助也不大就是

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
就我的觀察 當然台灣的教育體制是一種長期影響
我們習慣追尋一種"正確答案" 而不是整理自己的思考系統
所以攝影學習者一直在讓自己拍出"好照片" 卻不是屬於自己的影像
而"好照片"這件事 只不過是一種主流價值的反映
很多藝術家 像是梵谷 或是杜象 一開始都會面臨被藝術圈恥笑的問題
可是卻也因此推動了藝術觀念的革新
每個人都想獲得贊同 不過"只剩下"獲得贊同的動機的話 是不可能有革新的

攝影學會與網路論壇到底有沒有阻礙台灣攝影的前進?
我個人認為是有的 很多人認為是有的
可是私以為阻礙的 並不是那些組織中的"人"
追根究底 是那些組織的"結構"
這種結構讓整個組織追求"權力"扮演太重的份量
並不是說這些有聲望的人都汲汲營營
而是因為大家缺乏對影像的鑽研...
只好期待有一些大小首頁..大大..榮銜會士..高手..等等權威的精神指標
讓他們不至於在抽象影像與美學的進程當中迷失方向
短期來說的確是很有幫助 不過不能忽略..這就跟麥當勞一樣..是一種速食
速食是沒營養的 只有快

一個好的攝影學習組織...
應該是不給你這些東西 沒有權威 讓你無法迴避面對自己的影像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影像表達去釐清與陳述 然後相互辯證..質疑..激盪
再回頭去發展自己的東西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組織 我相信就算是以"拍好玩"為出發 也會百家爭鳴充滿活力
因為個人的主體性得以發揮
然而真的有可能存在這樣的組織嗎? 哈哈 恐怕是不太可能有這樣的"大型"組織
小規模卻很有可能
我也發現不少創作者以部落格等小規模的社群型態聚集著

至於前面那些說台灣攝影如何比不上國外的 我會說 沒錯~!!
可是還沒差到連舉例中flickr上那幾位國外攝影師都比不上~
請諸位有空到美術館與藝廊去了解一下..台灣的新銳攝影
已經站上國際的吳天章..陳界仁..甚至是李小鏡... 我們了解多少?
還是我們還在說.."那不是攝影"? 或是.."我個人不喜歡後製"?
台灣還是有很多走在時代潮流中的攝影藝術創作者
只不過他們通常不會在學會或網路論壇混

另外一件弔詭的事是美學教育的問題
我們的美術課總被拿來趕國英數的進度
所以大多數人碰觸到"美感"這個問題的時候
都認為..那就是一種"感覺"..好像不用學習不用鍛鍊一樣
標準的口頭禪是.."美是主觀的"
結果在這種偏見下 美不是變成一種主觀 是變成一種"直覺"
因為除了主觀之外 還抗拒思考工具與思考方法 這不叫作"主觀"

我遇過很多人告訴我 美感是主觀的 所以不需要學習
可是你的美感是一生下來就有的嗎? 每個人小學就喜歡吃青椒喝咖啡?
還是每個人一生出來就知道怎樣叫美女? 就感覺得出蒙那麗莎的微笑是藝術?
除了極小部分的美感原型之外 大部分都是社會文化灌輸我們教育我們的
不管是學校教育..好萊塢..商業圖像還是流行音樂..
那用過去學習的東西去抗拒未來的學習 不是很荒謬嗎?
我們何時才肯面對.... 審美方法是要學習的 美感經驗是需要擴充的(例如改變生活習慣)
一輩子聽嘻哈的人 可能覺得交響樂是垃圾
一直在逛網路論壇的人 也難以接受論壇主流以外的影像
缺乏理解那些不同影像的方法 給了我們窩在象牙塔的好理由
知識的累積與五感經驗的擴充 需要併行~
我們對"美"才會有更加完整的理解 不會變成瞎子摸象

基於以上的論述.. 個人認為
能夠促使攝影者積極地面對影像本質 鼓勵與自己影像對話..
並且倡導各類型知識(不只是技術與器材相關)的學習..
同時擁抱多元觀點對創意的激盪...
這樣的攝影學習組織 應該就是一個有助益的組織
相反來說就是一種阻礙 不論學會或網路論壇

在這邊也要幫冠上"學會"之名的組織說一下話
"台灣攝影藝術學會"是個2006年才成立的新組織
觀念相當跟得上時代潮流 也有其他學會組織望其項背的深度
各位可以google一下他們的網站~

不知不覺屁了一堆 其實結論是...
mobile01是個有人情味..有豐富器材評測資源的網站
也是消費決策時很棒的輔助參考
不過若是對攝影學習有心的人 還是建議另謀出路
畢竟從媒體的經驗來看 "結構"絕對會影響到"內容"
就算同在台灣 仍然是有很多新觀念聚集之處

淺見~ 歡迎理性討論~
Boyen的含沙攝影 http://www.facebook.com/boyen.photalk http://www.flickriver.com/p
這位老大~~攝影的哲學思考翻開來前面第一段"我們需要攝影理論"就是郭力昕寫的~~瞧您鞭人鞭的這麼爽???您到底有看過這本書嗎?!?!?



-回: 請您翻一下這個攝影的哲學思考譯書於1993年所寫序文,幾時講到郎靜山三個字? 再去查清楚 書寫攝影-裡頭直接點名批判郎靜山的文章是幾年寫的? 很抱歉, 從攝影哲學思考的郭力昕的序文, 我沒看見直接點名批判郎靜山出現文章中. 但其論著: 書寫攝影一書裡頭收錄文章是直接點名批判. 而這兩本書的出版日期差了幾年. 郭力昕是沒有在幫人作序中直接點名批判郎靜山的.

我倒是懷疑您有沒有讀過這兩本書籍. 攝影的哲學思考的郭力昕 的序文沒有出現有郎靜山 三個字!!



不打筆戰, 看些後人的研究.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 作者: 周修平

http://thesis.lib.ncu.edu.tw/ETD-db/ETD-search/view_etd?URN=91126010
Boyenad wrote:
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恕刪)


你寫得好長哦
感覺起來是有內容啦
但長到讓我沒耐心看完
在網路PO文章不用衝字數
精簡有力的表達是另一種境界

我會再加油一點一點看好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