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攝紋白蝶那張是在下午時分,順光且光線足夠,我以快門為優先考量,光圈配合著,這時景深會受到快門牽制,就只能從側面拍才能使主體落於景深內,我也有拍正面但就只有頭部清楚,身體都在景深外了。下圖為中金翅夜蛾,拍攝時它突然展翅,導致翅膀後緣落在景深外。特寫,就無法將整體控制在景深內了。
ap_qc wrote:獻醜幾張。很喜歡拍昆...(恕刪) ap_qc --你也是住在都會區裡嗎?三、四個月前我跑去買了一支微距鏡頭然後上網去看看別人怎麼拍,無意中看到一位好像是小姐貼的相片,他說自己都在住家附近的公園練習拍....相片清一色都是蠅。我心中暗自發笑...哼..蒼蠅...我的首發一定比拍蒼蠅高級一點。結果...我也一樣只有蒼蠅的份!這時我才深深体驗到週遭昆蟲生態早已幾盡消失,除了螞蟻、蟑螂之類還不曾少過。在自家附近公園找了好幾天我連一隻像樣的昆蟲也沒瞧見過,甚至我拿了一支捕蟲網到樓下的黑輪攤守在垃圾桶旁,半小時過了我竟然連捉蒼蠅都摃孤。荔枝椿象---結果我在已經走了近廿年下班的路上看到了這種昆虫...我的首發就先拿牠來練習。我以前從未見過..。沒幾天黑輪攤老闆娘給我一隻"西班牙金蒼蠅"讓我練習對焦用。麗蠅禾株緣椿象--我開始試著去戶外尋找昆蟲,也練習使用買來的環閃和離閃蜜蜂---嚐試拍攝懸停中的昆蟲橫斑灰象---拍攝昆蟲我又回到以往騎越野單車的地方。看了諸位先進的相片及見解之後....拍攝昆蟲或微距的主題希望能有明顯的進步。
秋水小弟 wrote:前輩是否有FLICK...(恕刪) 小弟只把福利課當圖床,沒有很用功的整理說..http://www.flickr.com/photos/25825524@N04/cj470 wrote:ap_qc --你也ap_qc --你也是住在都會區裡嗎?...(恕刪) 嘻嘻...小弟從小住在大屯山山腳下長大一直到現在..平時只要下班回家沒啥事,可以就近上山找找野生動物也算是一種幸福..昨晚的鐵線蛇..裊裊酸的~~一般來說如果蛇類的眼睛已經有明顯白濁,通常就是準備要蛻皮了..
路過的刺客 wrote:小弟只把福利課當圖床...(恕刪) 7/6那天又上中寮山,但不拍昆虫去拍夕陽,在暮色中正準備收拾器材,突然感到頭頂一陣可怕的搔動....一揮一隻白色的蜘蛛掉到器材袋上,我怕死了這種生物雖然牠只有五十元硬幣大小,以往我可能一腳踩死牠..但...我卻小心異異地把牠弄離開袋子,旁邊的攝友則接手送牠到草堆裡...,我還是很怕蜘蛛,但好像...我不會隨便弄死一隻小虫包括蜘蛛...在開始拍攝昆蟲小生物之後。黑翅細蟴若蟲
MACRO是有許多拍攝的方法以及目的,不論是純追求放大率以展現細節,或是注重構圖以呈現美感,又或者是只是用來記錄生態,都是每位攝影者的選擇及偏好,都必須予以尊重.不論是那拍攝方式,拍的好或不好都是攝影者自己去判定的,判定相片呈現出來的影像是否是自己想達成的,別人不該置喙.以我個人而言,我只是喜歡去觀察這些野生的小生物,順便用相機把牠們記錄下來.所以大多都在野外拍攝,微距用閃光燈太貴,加上我也不習慣太複雜的拍攝方式,所以大多用自然光來拍攝.這種野外拍攝的訣竅只有兩個:"耐心"和"運氣".看了大家的討論,"風清雲淡"貼的美照及觀點是較符合我的想法的,其實看多了MACRO照片,不必看大圖,光看小圖也能看的出來是原圖細節就很棒,或是軟體銳化後的假細節.由於我不擅用閃燈,於是現場光就很重要,對於我而言,現場光是無法改變的,這也是我所謂的運氣之一,昆蟲笨不笨也是一半運氣,另一半則是靠觀察及耐心.能上三腳架就上三腳架,否則至少也得單腳架,成功率才高,光圈大小的選擇,當然是以取得足夠的景深為優先考量,但景深夠用就好,以免背景太過雜亂.焦平面也是必須注意的,要頭尾都清楚,當然焦平面和昆蟲平行較有利,但刻意地讓昆蟲一部分落於景深外,以突顯某一部份也很好.最後按快門時注意減少手震外,也要注意"蟲震"(風是野外拍MACRO的大敵,微微的風就會讓蟲本身就震的嚴重,鏡頭或攝影者有再強的防手震機制都沒用,這也是運氣之一),耐心等一下,讓蟲不震了再按下快門.其實我很少拍到好的昆蟲照,實在沒實力在這裏講怎麼拍昆蟲,但既然是討論,就野人獻曝一下了.為了怕被講只會用嘴巴拍照,從沒貼圖過的我,就貼一張古早拍的照片( canon 300D + sigma 105mm macro),因為近幾年很少拍了啊.希望第一次貼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