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大家消消火...沒有好技術與好相機、一樣能有感動的作品

首先,机器和好的图片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能有交好的器材,也是件另人愉快的事情。
yuxian wrote:
弄了半天這裡是個人畫畫作品分享展 ?
不是用DC po出好照片嗎?

怎麼還有DSLR的照片.
會照相的不一定會畫畫,會畫畫也不見得照得出好照片。
搞不太清楚這邊要說得題材是什麼了


謝謝yuxian兄指正
小弟已經全部修正.
謝謝!!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好一句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avlife wrote:
就像自己的小孩, 第一次畫了張"我的爸爸",
自己看了感動不己,
但是拿出去比賽會得獎嗎? 賣得了高價嗎?
拿給十個人看, 會有幾個人讚嘆不己? 還是十個人都不屑一顧?


得獎和高價如果是衡量一件作品的標準,那我也無言了。
我舉個通俗的例子,梵谷死前的作品拿去參加沙龍展會得獎嗎?賣得出去嗎?
在當時拿去給十個普通人看,十個都會覺得那只是垃圾吧?
如果作品可以用人數和金錢來衡量價值,
難道他的作品是在蘇富比拍出高價後才成為一件感動人的畫作?
那麼,我們要思考的是,感動人心的究竟是金錢、名氣還是畫作本身?

avlife wrote:
所謂"令人感動的作品" 應該是能得到許多人的讚賞才是算數的.


累積多少人次的讚嘆才算是"令人感動的作品"呢?
感動這種抽象的心理因素真的能夠量化分析嗎?

不好意思,只是提出來討論一下觀點的不同,不是要來亂的~~~
離題太遠,砍我文吧^^
richard0408 wrote:
得獎和高價如果是衡量一件作品的標準,那我也無言了。


這不是唯一標準, 但起碼也是比較客觀的標準吧?

如果"自爽就是美", 是一件作品好壞的標準,
那我更是無言了....

avlife wrote:
這不是唯一標準, 但起碼也是比較客觀的標準吧?
如果"自爽就是美", 是一件作品好壞的標準,
那我更是無言了....無言


我不覺得創作領域裡存在著什麼客觀標準,
得獎、價錢跟人為商業炒作比較有關,跟作品給人的感動本質上是無關的。
而"美"、"感動"跟"作品好壞"又是不同的幾個命題,跳著討論好像怪怪的?
不過這裡也不是討論這些的適當地方,
大家還是快快樂樂地喝咖啡聊天,看文賞圖吧!
skincarediy2007 wrote:
請問重復曝光使用那種相機

S9500/S9600 有重複曝光的功能
Lanxlot5475 wrote:
是的,這種照片對你來說是好照片,是屬於你個人的攝影。

這種攝影並不在乎是否得到社會大眾的共鳴。

而以這個前提去看,美術的基本訓練也變的不必要,影像的品質不重要,當然器材的好壞就更沒有意義。

那麼,來這邊討論就變的沒有意義,關在家裡拍自己看了感動的照片就可以了。



如果想要拍的是感動人的照片,那請先從不感人但高品質的影像開始,這是基本功。

因為講句難聽的,連器材都沒掌握好,曝光都曝不準,哪有什麼資格去談論要拍攝 "感動別人" 的作品?

就像一開始連具相的東西不會畫,就開始畫抽象畫,這種抽象畫就算很感人,會是原畫者自己的掌握嗎?

還是剛好矇到的呢?


說的很對,非常同意。
很多人一值把"感動"掛在嘴邊,為文而生情...
說實話,攝影不只有感動而已,而大部分所發的照片,也稱不上感動。
大家都把影像想的太淺了...,國外設的層次,已經超越我們太多了。

台灣普遍停留在沙龍與攝影學會那套教條式的拍攝手法,這些得獎年鑑拿到國外,實在無法上的了台面。
題目總是,眸、靜、禪...荷花...裸女...,公式化構圖、柔焦柔焦、唯美唯美...很多作品表現手法都很俗氣。

感動!感動!多少敗家假借汝之名!!

詳見:http://accesstoshinie.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115485960438657750.html

或: 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

或買本 攝影的哲學思考,page 5~17頁
yuxian wrote:
弄了半天這裡是個人畫...(恕刪)


攝影與美學有很大的關係,密不可分!

美學 != 美術

像機只是工具、媒材、表現手法...美學才是整個基礎。

至於職業攝影師需不需要美學?
要看是熟析機械操作的"匠"還是"師"..還是.."家..而論之!

任何素材畢卡索都可以創作!畫筆、顏料、相紙...甚至是空氣!
sleepman wrote:
感動!感動!多少敗家假借汝之名!!



我也認同攝影器材只是創作的工具,不是很重要的因素,
不過比較難理解大大如何將感動跟敗家連結起來?
可以煩請大大解釋一下感動跟敗家之間的連結關係嗎?


附帶一提的是這裡的"感動"一詞挺模糊的,
我指的比較偏向英文裡的touch,而不是灑狗血的淚流滿面,
也許"觸動"會比較接近原意吧。

感動和器材可以無關,但也可以有關


有拍過中片幅正片的朋友,應該都有類似的體驗

記得我第一次把片子放在燈箱上用放大鏡看,忍不住「哇」讚嘆了一聲

那種立體感,那種呼之欲出的寫實感

至今我還無法忘懷

這就是為什麼中片幅機那麼大、那麼不方便,還是有很多朋友堅持下去的原因

這就是「和器材有關的感動」


好器材不是罪,使用好器材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