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所謂的"空氣感"、"立體感"、"通透感"......


文包 wrote:
光從這串討論就到處看得出來. 就是有人會想自己給個定義. 然後說"我(也)懂"

而不是有保持一個適當的主觀感受距離
說"這只是我個人想法"


反正喜歡玩這套就去玩. 既然有人想信仰. 自然也會有人提供對象膜拜
類似的信仰太多了
人各有命


在這裡也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求知態度

難道心理學可以用儀器來解析?
測出心跳加速可以推論他心裡有鬼還是中樂透? 然後繼續貼個標籤這是個人想法?
如果用這種認知架構下去看,推導出精神科臨床治療都只是隔空抓藥也不意外

不說這麼遙遠的,色彩學就是很好的例子
色彩給人的溫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量測的項目,也沒有溫度計可以量
但是透過大量受訪者的實驗後歸納,排除特異情況,可以得到相對客觀且獲得普遍認可的知識
像是紅色給人熱情,藍色給人憂鬱...

Lucose就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試圖用美術上已經有的歸納結論來導入攝影範疇
欠缺的就是大量實驗來獲取普遍認可
我相信這是很好的研究命題,值得有心人花心思去釐清
而不是擺老看數據

infoto wrote:
在這裡也可以看出每個....
. 像紅色給人熱情,藍色給人憂 鬱... .(恕刪)




某日記:

今天起床後開窗發現天空很藍,所以我有點憂鬱

後出門看到隔壁的在社區內的自家房子漆紅色油漆,感覺熱情起來

回家後,閉上眼睛睡不著,因為黑色好恐怖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謝謝Cudacke Dees大,這是我看過對於這些名詞最好的解釋
現在
我懂了

文包 wrote:
光從這串討論就到處看...(恕刪)


就是因為人類才會有的這些很難捉摸的東西
才讓人類異於他類

他類也許也有,只是我不知曉。

這些無法量化的東西
如何在我們認知的世界作用
作用的能量多大
多大才是所謂的得當
這的確是大問題

你問我,我也沒答案

完全靠數據,否定感覺

完全靠感覺,不理數據
一樣是不切實際的

我只是試著解說:
無形的、無法量化的東西,不是用來消滅能量化的東西。

空氣感等,也不是故意製造出來跟可量化的東西對立的。
它,只是在色溫、色彩、解析度、構圖、對比等等之外,有人想試圖再進一步說明心中的感受罷了!

雖然空氣感等是那般的脆弱!
但你不能否認,它是人類情感的能量之一。

Lucose wrote:
我是永遠的門外漢沒錯...(恕刪)


http://www.saggiamente.com/2013/04/10/post-produzione-for-dummies-3-workflow-di-sviluppo-passo-passo/
小的資質也駑鈍,無法很完整的解釋
但過往在看到些照片時也都會有類似的讚嘆
例如:這照片好感覺立體、好通透..之類的
因而整理些照片出來期能與先進、前輩們討論..


關於空氣感跟立體感...
我自己覺得這兩者有些分不開
因為在2D平面的照片中,
感受出層次間似乎連空氣都感受的到的分明
以下整理出八張自己覺得多少有一些立體跟空氣感的照片供有興趣者討論!!

1.




2.




3.



4.




但其實這天能見度我覺得稱不上好,加上烽火不斷,能見度有些差...




5.



6.



7.



8.



也許有人會說是散景造成的
但...


這張散景特明顯(以我當下的設備而言),卻幾乎沒給我感覺有空氣感跟立體感..

我自己感覺是..
感光元件大小似乎也有影響
但影響更多的似乎是打光角度與景身外的光線相互交錯帶來的表現!!
但到底怎麼做才能確實的營造出來或掌握
小的也還在摸索學習中...


通透感...
個人覺得是在看到液態相關的狀態時
會有比肉眼還強的清澈透視感,會想用出通透二字
(所以肌膚也勉強算是吧,因為要保濕..!!??)


1.



2.



最後,這組相機鏡頭入手不到兩週
許多特性、極限尚在摸索
傷眼或表現欠佳,還請先進們包涵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