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之心 wrote:看不到圖的...http://tw.myblog.yahoo.com/chen-big/article?mid=3140&next=3138&l=f&fid=36&sc=1這邊有看完之後我只能說前兩名最好是攝影....第三名是攝影無誤但是他這張想要表達的意境實在太深奧了我看不懂......(恕刪) 第三名,作品名稱好像打錯了...《昨日總統》才是正確的吧!!怎麼會寫成《昨日總總》呢?
Felix Lin wrote:...把偶然當創作,也覺得自己可以進美術館了,然後就覺得自己心裡受傷,但也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很少進美術館,根本不知道美術館裡的人在玩什麼...(恕刪) 大大您真的太勇敢的說出真話看看這篇鄉民們爭前恐後的表現真是少見的一篇由眾鄉民演出 讓我從頭笑到尾的文章...曾看到一個佛法無邊的前輩自認是大師可以來定義什麼是攝影的藝術 那就算了這次可是一群人都覺得自己是大師
如果很受傷,覺得第二名不好,今年也合成一張去比賽啊有啥好不滿的第一名吃掉多少皮蛋才拍出來,各位鄉民知道嗎?只不過就是用鄉民貧乏的腦袋想不出來怎麼拍,就是數位繪圖,這也太好笑小弟不材,只能靠拍照餬口18年,看到比賽第一名的作品也是非常欽佩怎會有人觀察到皮蛋這東西的藝術性第二名的超現實數位合成,也本來就是達利風的東西,也在主辦單位的規則內,作品名:諾亞方舟,根本就是攝影藝術類,不是生態、也不是報導,有啥不妥?是沒看清楚規則的木眼人的錯吧
100年全國(省)美展,是在停辦幾年後.在建國百年時才又恢復舉辦.全國(美) 是自日治時期就有的展覽.官辦有80多年的歷史.在最後一屆舉辦曾爆發攝影學院派與攝影學會派為攝影首獎吵架事件.最後一屆是從缺.而100年這個恢復比賽.也採用先前的模式.用一張照片來定生死.各界可自由投稿.題材不拘.仍由評選評選出.不過這個比賽依舊是採用一張照片來定生死.國美館前攝影類的研究員曾在退休後出版一本關於台灣攝影發展的論文集.裡頭亦提及到美術館的典藏與全國美展-攝影類的評論.各位有空可以去國美館買來看或是借來看.其實一張定生死的全國(省)美展有舉辦10屆攝影類的歷史.建國百年在行政院的拍板定案後又恢復舉辦.在這停辦中.是用全國雙年展邀請來替代之.100年這次的評選已經有接受到觀念攝影.但是還是用一張定生死方式來評選. 其實攝影類用一張流來定生死. 連國美館的退休研究員都不贊同. 但這又是由來已久的評選辦法.除此之外再者.連國美館曾經外邀攝影學者做國美館所典藏的攝影類作品做整理後.對於美術館這種一張流典藏也有所垢弊. 因為在台灣攝影發展過程哪些照片才是值得典藏? 哪些攝影家的攝影作品才值得典藏而真正具有重量與份量?縱使國美館自身的研究員/或是外聘的攝影學者有提出這樣的看法.不希望用一張照片來定生死來看待攝影.但是就這個承襲日治時期帝國官展的活動.其實攝影類只是新項目.因為只辦過10多屆.至今還是延用民間的一張照片定生死評比辦法. 做為觀看者根本無法從一張照片知道這位攝影師的整體作品的傳達. 一張照片到底重不重要.是攝影師/參賽者剛好碰運氣拿到獎? 還是經由一個很長時間的創作過程? 這個不是從一張照片所能看到的.對得獎作品沒有太大意見.因為都是屬於觀念攝影的範疇內. 第三名的攝影師馮牧師. "昨日總總" 這其時是這位牧師的長期累積攝影作品.先前曾用日曆記事本出版過.也散見在一些宗教書刊的封面上.這一套攝影作品亦曾在一些國內藝廊與各大小展覽分別零散曾出現過.但如果不瞭解其整體作品的.可能又是以偏頗的想法來看這套肖像攝影作品.阮義忠他在上個月的中國所出版的一本對談錄中.有特別提及到 馮牧師的 微塵聖像 這組攝影作品.是近期台灣值得推薦觀看的攝影專題作品. 只可惜還沒有正式的出版品的出現過.或是被很有效率的推廣傳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