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型電腦/大螢幕筆電/小螢幕筆電/平板電腦
各有各的需求
有需要的人自然會去買
沒進步的商品自然要淘汰
老是在比片幅...連手機大家都拍的很高興了
討論片幅好像沒啥意義了
因為市場講求好的畫質又要輕便
所以才有M43的出現
因為片幅關係...鏡頭也可以縮小方便攜帶
也在機身上看到高科技感...如觸碰拍攝/水平儀...
在LV對焦也更進步
如果M43為了畫質而去改變感光元件大小...相信鏡頭也要重練了
所以唯有精進處理速度/電子性能/對焦速度/感光元件品質/鏡頭的品質...
我覺得相機還是要看發色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省的自己回家還要修圖
大小是不是自己可以接受
買了單眼又要買DC
因為單眼太重...腳架要好/相機包要大/望遠鏡頭又重
為了好畫質...當然還是硬著頭皮上
微單眼當然是位於2者之間
連拍/對焦快/可換鏡頭/望遠鏡頭小
這只是一個區分
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能不能存活也不用太早下定論
有人一機2鏡就拍好幾年
你沒辦法多買鏡頭就不會拍照嗎
你願意帶出去才算好相機
santuarycmo wrote:
可以再請問一件事嗎?...(恕刪)
這問題可以分幾點回答
鏡後距問題,如果要用原來的A卡口,NEX無法做那麼薄
會變成像PENTAX K01那樣有些搞笑(抱歉我說話很直)
不過廠商也沒強調K-01是輕便機,只說這就是他們所認知的EVIL
這是為了讓目前持有鏡頭的人可已無痛轉換,所以機身必須有所妥協
但對於商業利益也好,消費者的期盼也好,砍掉重練推出更輕便的鏡頭是理所當然的路
NEX設計成短鏡後距,進可攻、退可守,要透過轉接環裝上其他鏡頭也很容易
再來就是鏡頭體積的考量,A接環的鏡頭與輕便兩字有點距離
使用E接環可以讓鏡頭的外觀略有瘦身的效果
那些期望可以直上原接環,那些計較換算倍率的
說實在的,都不是廠商眼中的“客群”,所以他們的聲音並不會被重視
想想如果索尼為了不改鏡頭,推出K01這樣的產品
你認為會比NEX成功嗎?
另外,會在意NEX倍率要乘1.5、M4/3被率要乘2的人是誰?不就是玩轉接的人嗎
使用原廠鏡的人,根本不需要去在意換算倍率問題
反而可以享受到等效焦距下,更輕便的鏡頭產品
玩轉接的人不滿乘倍率可以繞道選別的系統
廠商本來就賺不到你的鏡頭錢,怎可能會去在意你的需求呢?
確實,要追求PRO的領域
NEX、M4/3的表現可能還是無法滿足大部分的發燒影友
但發燒影友只佔據了市場的少數,這也是現實面的問題
片幅越大,鏡頭越難造小是大片幅的問題
片幅越小,畫質表現越來兼顧,也是小片幅的問題
若論夠用、折衷,M4/3其實處在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上
只怕廠商結合媒體強烈灌輸大片幅就是美的觀念
把M4/3逼退到市場外,那我想會是大家的損失
M4/3其實真的沒啥不好
PEN最始祖的架構就是半幅,也就是當今的M4/3片幅
Olympus只是在數位的腳步上,走上了這條老路而已
這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感光原件的技術,很難處理邊角吃光不足的問題
所以使用4/3片幅,可以只截取到鏡頭畫質最好的直射光部分
這就是Olympus當時的理念
只不過,M4/3開始倒入了數位修正,進一步的把鏡頭縮小
好比把GF1一路捧紅的20mm/f1.7,就是數位修正鏡頭的成功代表作
當初的理念是沒了,但目前的結果來看,多數人也覺得夠用了不是嗎?
數位感光原件邊角吃光困難的問題還有待時間解決
一樣是全幅鏡頭,過去的手動對焦鏡頭相當的小顆,與M4/3相差無幾
如今卻造得如此大顆,當然,自動對焦的趨勢也是原因之一
這其實是人類越來越貪婪的結果吧
導致機身越來越肥大下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