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ding wrote:如果一直抱持著這種態...(恕刪) 有很多情況不是坐在電腦前面可以想像的...這個景是從某個樹縫中望過去,站在懸崖邊的水泥護欄上,用望遠鏡頭拍的上下左右都有樹葉枯枝,構圖條件可謂捉襟見肘,不切到就一定會有樹枝擋在前面小弟功力尚淺,這已經是我能找出最好的構圖了,我想信您到現場一定可以拍得更棒
antonhsu wrote:我的40D套上Fuj...(恕刪) 我不是說有原檔嗎....所以是有真正去看的人都清楚有沒有修圖喔後面有人直接都抓下來貼上了~你可以看看-----------洋森拍得比較好看
1.原稿圖看得出來是套用相機原本設定直出的jpeg(有加飽合度或者是對比設定),不過色彩方面其實有一些些微超過現場看到的顏色。2.後製過的照片看得出來在對比、飽合度上都有上升,所以景物變得更立體,輪廓分明顏色分明造就了大家所說的層次分明。再者這張採用有窺視的手法,讓前景散景糊掉的枯枝形成自然的畫框以及模糊不清的感覺,去營造如同窺見桃花源的氛圍。另外這張的彎延道路比較完整,有引導視線順序欣賞美景,而下方又隱沒在畫框之外,讓人有無限延伸的暇想。但如果要再苛究一點,道路上的顏色其實有點過藍、草地綠色也有部分過於over,已經到有點假的氛圍。整體來說層次氛圍營造成功,但是色彩過於濃郁強烈稍嫌黏膩是美中不足的地方。3.洋森大的照片調性,可以感覺得出來是直出jpeg並沒有套用相機裡的飽合對比設定。當然影響顏色彩也與現場光線有所關聯,陰鬱的陰天(雲層太厚)以及明亮的陰天(雲薄或者是少雲、或者非陽光直射面的晴天),所呈現出來的色彩對比都不盡相同,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個景每天去拍都會隨著天氣有所變化、甚至在同一天裡也有許多的變化。洋森大這張照片的構圖比較接近一般我們看到此景時的下意識反應,以現場道路以及兩旁小木屋還有其它景緻,都會聯想到用彎延的馬路做為視覺引導的重心(如同清明上河圖的做法),唯一比較可惜的是畫面的左彎(漂亮的半圓)被卡斷,而下方的盡頭又受阻於前景的山坡,比較沒有無限延伸的感受,我是覺得小可惜。這裡有一個陷阱,我覺得可以提出來思考。剛我提到剛看到這景的時候我的下意識反應應該會採用直幅構圖,不過其實對該景來說直幅構圖我覺得會有一個盲點。主要是因為直幅構圖要處理的元素事實上比原得獎作者要處理的畫面元素還多。為考量到彎延道路線條的完整性以引導視覺的感受,勢必要再退一點框進更完整的道路,但極有可能左下的綠地與右側或上方的小屋平衡性就會弱些,並且框進了更多不好處理的雜物,視覺的集中效果會大打折扣。而得獎作者所框取的部分,保留了道路(引導視線)的完整性,並且用前景的枯枝散景來強化左側以及左下草地的重量來與道路右側的小屋、右上方(後景)的樹林做一個平衡。再加上針對紅色、白色、綠色、藍色(我覺得處理太過,其實他藍色做得有點刺眼)、橘色、粉紅色幾個素材做處理,形成這個色彩繽紛層次分明的世界。我覺得在無論在取景(媒材的選擇)、畫面的平衡、後製處理的手法上,該作者的確做得不錯。(真的蠻佩服他用前景處理左側的做法,有點像油畫的手法,而不是用濾鏡或無中生有的方法刻意去營造)一點淺見。
風清陽 wrote:得獎的沒甚麼ˋ修很大...(恕刪) 風清陽大說的100%贊同小弟也曾厚著臉皮投過幾次比賽稿雖然通通槓龜但從不曾懷疑比賽的正當性我會從金牌得主的照片中去歸納一些得獎的理由試著來調整看看甚至再揉合一些自己的想法看能不能激發出一些特別的火花得獎固然讓人高興但是沒得獎也沒有什麼損失我應該還會繼續厚著臉皮投稿還有~~這張照片~這個角度洋森大已經說明過這張照片取景的難度為了避開枯枝洋森大已經做最努力但是這個角度橫幅感覺還是最好只是那些枯枝真的很礙眼得獎是一回事以我的專業來看如果有風景區簡介要放這個角度的照片得獎的照片我會相當相當的考慮了小張ok大張就建議不要了大張就拿洋森大的就好
yansson wrote:那地方我拍了十幾張,得獎照片的構圖我也有,只是旁邊的枯枝太礙眼,整理照片時就刪了至於切掉的地方,一般人大腦會補上的....構圖每個人喜好不同,若您是評審我一定就槓龜了,是吧!?...(恕刪) 小弟斗膽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視覺心理學上某些條件是會自行補償與修正的但就洋森大與金牌照比較:1.構圖部分:前景與後景的道路被截斷沒有延伸感,洋森大主題不夠鮮明~~2.色彩部分:先不論色彩的飽和度如何...但金牌照底下是綠色調~中間是紅色調~上方是深綠偏藍色調(有空氣透視的深度),且色彩明顯感覺豐富很多,鮮綠~~紅~~深綠偏藍,相較之下中間紅色部分有綠色襯托,相對主題較明顯~~層次感較為豐富3.前景雖然是雜亂的,但利用焦距之外處理成模糊效果,造成虛與實的對比,且讓四周有一種朦朧的美感,而不會影響到主題的表現以上皆是小弟個人的淺見~~單就攝影提出意見相互交流,無意冒犯~~希望大家相互討論之下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