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4886 wrote:以下這個聯結是小弟剛...(恕刪) 大大 我看你的分享文4.我自己比較懶所以天空我都抓矩陣減1/3至2/3EV.暗部則自己判斷,大多在增加3-5格之間.這種方式一樣容易有些微誤差,不過有的話也可以很容易從軟體修正也不會不自然.這我有點看不懂能否幫忙說明呢?謝謝
luckyjacky wrote:大大 我看你的分...(恕刪) 不知是不是當時打錯,3-5格好像是誇張了點不過適合搖黑卡時的快門大概2-3格應該差不多隨便舉個例假如矩陣測1"那天空我可能讓他曝1/2"我比較喜歡under然後顏色很重這樣暗部可能就曝1"x2x2=4"這只是隨便舉個大概,並沒有絕對這時就用B快門上方遮住,曝下方4"然後黑卡向下移走曝上方1/2"然後放開快門線PS:B快門真的比直接設快門時間好用:P
luckyjacky wrote:大大 我看你的分...(恕刪) 對了有時會有一些照不到光的前景這些地方即使曝很久也不會有什麼亮度這時我就會光圈開大一點,黑卡也不必了直接拍一張整體比較亮的照片然後回去PS刷遮色片讓那些很暗的前景露出一些細節其實真的很不建議構圖好後為了側光又去移動相機因為有時不管要HDR 或是PS圖層 或是機內影像疊合/底片重複曝光移動相機甚至只是轉一下對焦環都是大忌
看了許多有關搖黑卡的討論.讓我這30年攝影經驗的老人家.感到啼笑皆非.所謂搖黑卡似乎是數位普及化才有的名詞.過去底片機時期拍攝晨昏夜景.天空跟地面反差過大.要降低反差的方式都是用重複曝光.或漸層減光鏡.克難點就是用手去遮掩過曝的區域.以達到平衡反差的效果.根本沒所謂黑卡這玩意兒.況且從各討論搖黑卡的文章中.還發現那些發文者都有一個盲點.只說搖黑卡如何如何.卻都沒提過它只有在廣角鏡才有效果.長焦鏡一點效用都沒有.因為長焦鏡視角區域狹窄.使用長焦鏡搖到手抖嘴歪都沒用低.還有曝光時間越長越有效果.沒超過4秒也是沒什麼效果的....說真的在01袂博假博.吃無三枝芥菜就袂上西天的半調子還真多.連基本概念都一知半解.就裝作一付專家模樣當起老師來了.也誤導了許多想求知的新手.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