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Adobe 展示全光鏡技術


心靈奧客 wrote:
體驗攝影的過程是一種樂趣,有人就是喜歡那不確定之中所帶來的成就和滿足...假如將來只要按幾下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幫你裁出最佳的構圖,自動幫你調整出最佳的曝光,那除了得到影像這件事之外,還剩下多少樂趣呢?


是啊,當然有人喜歡這種樂趣,但也有人不在乎啊,重點在於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若是硬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最高級化,進而不屑別人的其它作法,當然是很有問題的。

如果有人覺得這種自認優於別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是種樂趣,那就是吧,畢竟他自己的確是沾沾自喜的。
心靈奧客 wrote:
體驗攝影的過程是一種樂趣,有人就是喜歡那不確定之中所帶來的成就和滿足...假如將來只要按幾下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幫你裁出最佳的構圖,自動幫你調整出最佳的曝光,那除了得到影像這件事之外,還剩下多少樂趣呢?...(恕刪)


樂趣不是你一人幫大家定義的。
如果你喜歡"那不確定之中所帶來的成就和滿足",
那別人也有權喜歡"快速直覺的拍照,把注意力集中在畫面,而非駕馭機器中的成就感" !!

外出遊玩,
有人發現超棒的拍攝點,會叫大家一起過來拍攝,共樂樂 !!
也會有人自己默默的狂拍,不通知別人,然後事後再拿影像跟大家炫耀...

這都是心態放不開,在害怕...
唯有放開心胸,才能包容任何事物。
billmills2001 wrote:
專業的技術?那只算是...(恕刪)


其實沒什麼要說的,只是幫忙澄清
軟體跑HDR 跟 傳統搖黑卡,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

去看看照片就知道差在哪裡了。
(除非你硬要說拍兩張照片進PS拉漸層遮罩那樣也算HDR的話.....)
扯一堆就好像汽車版常出現的


開手排車的人看不起現在有科技輔助的汽車狀況類似


難道攝影就一定要懂得光圈快門才有樂趣?才叫有技術?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眼越多越好吧 例如要兩眼才可3D
當然也要配合電腦速度的進步和影像處理的速度
ysrl wrote:
Adobe 展示全光鏡技術
以後有了這個,
DC也可以拍淺景深,
DSLR不論長、短鏡頭,大、小機身,
淺景深、深景深,
甚至失焦、移焦,
都可以搞定。


看了影片介紹....
只能說搞科技的在介紹新科技時,演講稿都是相當隨性,不像專門做廣告文宣的會先潤稿還試演過才上場....看那個影片真是夠無聊的....

雖然有這個新科技可以幫助攝影後製時提供不同的構圖想法,但是最初拍攝時還是要有基本的構圖及合適的曝光數據,不然想只憑這個科技去搶救拍到嚴重曝光過度或不足、或是取景太糟的相片,我是覺得效果依舊有限啦。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這個技術因該不單純只使軟體演算法上的突破,

理論上需要加上硬體的輔助,

對一張失焦的照片,PS再強大 RAW資訊再多也不可能還原出細節,

隱X技網站上也說明了,需要加一片類似複眼的裝置在CCD與鏡頭的之間,

那試問該裝置是否含有感應器? (否、該裝置是一群小鏡片組合成的micro lens array)

CCD像素需要多少才能還原該裝置的微小細節? (目前文獻提到 使用645相機4000像素CCD 配合292x292 microlens array可進行不錯的實驗)

該裝置DC能裝否? (只能自己拆開裝,但軟硬體都要自己建置,而且DC的CCD目前看起來解像力不適合使用此技術)

DSLR上會不會打到反光板? (有可能,除非microlens可以做很薄)

裝置與軟體的費用等?(一定很貴)

demo看起來很炫,如果可以試用就好了~~~
datapay wrote:
這個技術因該不單純只...(恕刪)

老大,該篇癮科技底下的留言就有人po了史丹佛研究生的paper了
有興趣為何不看看再來說呢?
(看你的問題,應該是沒有看吧....)
ad47 wrote:
老大,該篇癮科技底下...(恕刪)


多謝提示,但是光圈的部分有看沒有懂,

文中提到需要很大的CCD才能進行他的實驗,所以使用645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
感應器4000像素對應到292microlens array使用較小光圈才能讓image array不重疊
方程式那段因該是說明用microlens的方法可以模擬"物距",利用演算法對microlens的成像畫面計算可以調整數位物距,這因該就是全光鏡技術的核心概念了,

不過光圈的部分還是不太了解,除了用一開始提到使用f4可以讓image array不至於太小或重疊外後面實驗的部分,從最大光圈測試到最小光圈,以f22影像最清楚外,我不知道他後面的範例用那個光圈進行拍攝

我的意思是:如果拍攝一個畫面從最大光圈調整到最小光圈,只要被攝物不要動,不使用microlens一樣可以達到全光鏡技術的效果.....

出於好奇之心發問,有錯請指教,我對光學有興趣卻不是本科系學生也沒辦法花太多心力鑽研,請多多包涵~~

flowang wrote:
都說是「個人的看法」...(恕刪)




別拿所謂的「個人的想法」來當防火牆,你又不是不道01的火炮是多強。

我「個人」認為 <----- 學你先擋起來,這樣才搞得好像都我自己在說別人聽不聽是他的事。

別以為拿 LOMO 玩底片就是 LOMO 的藝術家,純 LOMO 殉道者。看照片的人10 個裡面會有多少人是真的在乎你拍 LOMO 的 fu ~

難道那些大師或神人級的攝影家玩假 LOMO 就會拍得比你差嗎?

我再次強調這是我「個人」想法,不想聽的可以不要理。

拍照不就是想把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記憶」或是「留」下來。有人用好器材,有人用好技術。不管好器材好技術,重要的是拍你想要的。

所以真 LOMO,假 LOMO 有那麼「重要」嗎!

再次強調,以上都是我「個人」的想法。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