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看了很多書,還是搞不懂「忠實」的白平衡設定


codebook wrote:
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


這個有可能有勞樓主出來解惑一下了。

只能說,依我的認知,樓主問的標題是 "「忠實」的白平衡設定",是針對像機的部分。

感覺您回答的應該是 "色調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

不知這樣說對嗎?

色調跟白平衡應該是不同的兩件事,不該混為一談吧。我想,樓主問的是技術面的白平衡,不是創作面的色調。
codebook wrote:
不過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

所以才有修正值的出現


補充一下。

剛剛在同樣的黃光下拍的: (5D,自動白平衡)

沒錯,這色調是接近我眼睛所看到的。但看這張照片,您認為我家的貓是啥色呢?

再來一張,5D,自定白平衡:

那麼同樣一隻貓咪,您現在認為他是啥色?

說明一下,這個自定白平衡是前面拍白紙時,用17-40那顆鏡頭所定義的,但拍這2張小貓,鏡頭換成 50/1.8 ,所以理當會有一定程度的偏移。

那我家的貓到底該是啥顏色? 請看我的大頭貼,那張是在大白天,同一個房間,逆光拍攝,自動白平衡。 我可以發誓,顏色最"準"的是大頭貼那一張。

至於上面的兩張,顏色還是自訂白平衡那張比較準一點。

這樣說好了,您覺得像機上面的自定白平衡,是不是當像第一張小貓用自動白平衡卻不準時(不管是針對現場色調或自然光),提供給拍攝者的一個補救辦法? 如果是的話,以上面2張的例子來說,以像機廠商所認定的"正確"白平衡(第2張),顏色卻比較接近自然色(一般所說的日光下),而不是接近現場光源下所看到的偏色。 那麼所謂的 "正確" 白平衡(以像機廠商跟一般攝影人員的角度),到底是哪種,不是很明顯了嗎?

所以結論是:
1. 該死的 5D 自動白平衡,有時還是亂跑啊

2. 請拿出您的相機試一下,好嗎?


PS.
我終於看懂 codebook 大大說的,"不過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您的意思是說您個人的目標,對吧?

這點我就沒意見了,這是創作面的問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要呈現自然色或現場色都很好。

要釐清的只是,針對像機廠商跟一般的攝影人來說,所謂的正確或忠實的白平衡,是呈現出在自然光下的色調。

以上的亂測一堆,希望有幫到發文的樓主大大釐清一些觀念,那就好了。
sj1940 wrote:
"不過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您的意思是說您個人的目標,對吧?


抱歉,我之前沒有看完樓主的問題

不過把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應該不是我個人的目標
你看Skyfore所提出的表格的目的,就是在修正這個問題


所以,你竟然看到了現場的東西,當然自然知道要往那調

即然現場是黃光......

你相機白定平衡拍出來是白的,使用者不會覺的奇怪嗎?
codebook wrote:
你想說的是因為現場光不是 6500K,所以看螢幕也會徧

所以現場根據相機螢幕調整白平衡也是怪的

所以大哥提出的方法是先用灰卡量測,在用此表修正以貼近人眼所看到的

是這個意思嗎?


是的, 正是如此..
當然有經驗的人靠經驗就可以修正這個問題...
沒經驗的....那就查表開始學經驗吧:P
(反正表查久學起來就不用查, 也變成自己的經驗了~~~)

至於更複雜的.....
就如martin0215所提的, 現場的反射光跟螢幕的自發光實際上還是有差異的..
再研究進去會發現條件更多...那到時候可能就不是只有兩張表了....
實際使用起來也不實用...反而像是在做學術研究.........
該出現在論文的東西就讓論文去探討吧:P
我認為白平衡校正完全要視主題而定。 白平衡校正的目的在於拉近現場環境與瀏覽環境的差異。 風景照不一定要校正白平衡,人像、商品就有必要校正,不然在一般的瀏覽環境下會覺得怪怪的。(因為觀賞者會把人或商品與瀏覽環境的光源聯想在一起,而風景照卻不會)
sj1940 wrote:
這個有可能有勞樓主出來解惑一下了

小弟是原po, 感謝大家熱心的指教與熱烈的討論。以下狗尾續貂,補充一些想法。

我所謂「忠實」的白平衡,換個角度說,是指一台相機能忠實於其設計製造者的本意。
這個設計製造者的背後是攝影學理與工業生產的結合體。

問題是,這個設計製造者對「白平衡」,尤其是「自動白平衡」的本意
到底是什麼,我感到困惑,覺得就我的理解,它似乎和「相機使用者」
通常的意圖有出入。前者是要達到不受色溫影響,把原本的純白「忠實」地
拍成純白。而後者,則很常希望能在相片中保留一些現場光色的氛圍,
以「忠實」地拍出自己的感官經驗。

經過大家的討論以及我自己再思考的結果。我的結論,就是,兩者確實有出入,
所以必須再透過技術的精進去克服。

所謂"white balance"「白平衡」,顧名思義,就是,純白就該是純白,
不會偏藍或偏黃,若受色溫影響,而偏一邊,那就「不平衡」了,所以要
想辦法維持平衡。

讓事情更複雜的是,上述的「兩者」,中間其實還有一層變因,就是那台相機
是否真能充份實現設計製造者的本意?

像我現在的相機是Nikon D700,據其說明書,其AWB的功能,能在現場色溫
3500K至8000K的條件下自動發揮作用。意思我想就是,在這段色溫範圍內,
使用AWB能將純白的東西拍成純白的。

現實生活中的黃色光源,像是餐廳裡的,或是舞台上的,很多都在 3000K 以下,
已經超出 D700 的 AWB 能正常作用的範圍,所以我們就不該期待能使用其AWB
在浪漫昏黃的餐廳中,將你的女王「還原」出白裡透紅的膚色。這不能說D700
「不及格」,它的說明書都這樣說了,這些規格,都可在購買前查到的。

然而,據 Thom Hogan的D700 Guide書上說,他的測試,其實D700並未真能
如同其設計者所宣稱,從3500K到8000K之間都能充份實現其「自動白平衡」
的目的。真正可靠的範圍小得多,僅從4800K到6500K之間而已。

所以現場色溫即使是4000K,使用 D700 的 AWB,照樣也很可能會拍出黃臉婆的。
這就是D700未能充份實現其設計者本意之處,因為不符其說明書所說,因而可以說
「它的白平衡不及格」。

為何我會在此,特別細分不同狀況,來評斷其「及格」或「不及格」呢?
這是有感而發呀。例如Nikon版有人就根據Nikon中高階單眼,機身預設的JPG直出,
「灰灰的」,不夠亮眼討喜,因而斷定這些相機「不及格」。

出廠預設值,會將照片拍得比較灰,常常是因為「對比不夠大」,這只要稍微將曲線
拉成S型,就可大大改善其效果。當然,還有更快的調法。但顯然,前述批評者絕對
不願意花幾秒鐘去做任何的設定與調整。他不願意花這個時間,我完全同意,甚至
支持他,畢意他就只是一般的3C消費者,他的出發點只想馬上拍、馬上看、馬上驚豔。

但是因為與其期望有落差,他就直接否定這台相機「不及格」,甚至還說「比幾千塊
的數位相機還差」,這就令人難以苟同了。

中高階單眼,設計者的意圖,就是給中高階的使用者及專業人士用的。對他們來說,
「後製」是整個攝影流程(workflow)中必要的一環。低對比的畫面,要拉開對比,
很好處理;但要是一開始的對比就比較大(也就是一般人說的「畫面很亮眼」),
想再進一步做任何調整,就會變得相當困難。(其中牽涉到數位影像處理的數學)

完全不理會設計者製造該產品的意圖與主要使用群的使用方式,只會從單獨個人
的需求來說話,你大可以說「很遺憾,它不合我的需要」就好了,但你若提昇到
一般性的評論角度來說「它不及格」,不免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受。

話說回來,時代在變,數位產品越來越便宜,人民的購買力好像也越來越強,
於是有越來越多連光圈、快門都不懂的人,第一台單機,就買中高階機種了。
同時專業者,也會希望給顧客看毛片時,能有較高的選片率,同時,拍片量
越來越大,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廠商也看到了這個現象,所以現在的中高階
機種,比起以前,直出的相片已經「討喜」多了。

現在拉回來主題「白平衡」,跟上面講的一堆跟「對比」有關的內容,
我是想拿兩者來做個類比。預設設定所拍的對比,灰灰的,不能令人滿意,
其實就像「自動白平衡」,是要拍成純白,也同樣不能總是令人滿意一樣。
但細究之後,這兩者似乎都變成可以理解的了。灰灰的,有需要時,才有
較大空間調對比;先弄成純白的,有需要時,才有較大空間調成冷調或調成
暖調。

當然,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相信不久之後,不但自動白平衡的可作用色溫
範圍會擴大,也會有另外一種「自動保留現場氛圍,但仍然很討喜」的設定
功能出來。

siongki wrote:

小弟是原po, 感...(恕刪)


呵呵,樓主解釋的比小弟還清楚,問題解決。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