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不要再評論後製了,來分享後製好嗎~~~

後製的需要可能因為個人的因素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向,很多過去使用底片機的前輩在暗房也因應自己的需要從事各種影像的補強工作,現在既是數位時代就要有數位時代的做法,電腦上的影像編修一時蔚為時尚其實也是自然而然

曾經聽過一句話:"大自然不等人,人要學會等待",尤其拍攝風景時更是如此,但假設好不容易去到一個短期不會再度拜訪的景點卻遇到不甚理想的拍攝條件時,這個時候後製就可以稍稍彌補這個缺憾,但這全憑個人喜好,有人會覺得這樣太虛假,你也可以選擇保持原味,既然是喜好問題便沒有對錯問題,差別在於...假設那個時候正出大景,你卻多了一份臨場感動,反之,你也可以利用後製減少缺憾,這樣豈非一舉兩得?

好比說下圖是在墾丁船帆石拍的,當天氣候不盡人意,而這個攝影景點並非經常可拜訪時,則利用影像編修技巧做補強的動作

Before


After


以上是利用筆刷製造雲朵,稍加強對比,彩度以及銳利度,算是最常見也是最初階的後製水平,有時欣賞他人的作品也可以考究一下他人的後製功力,其實也還蠻有趣的,哈哈
後製的重點就是拿來給客戶做交代
這沒有所謂好不好 允許不允許
攝影是攝影 後製式後製
各有其專業 也各有其市場

回到正題
前幾樓那火焰的表現真的很美
除了有視訊軟體 或是3D軟體外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 就是圖庫光碟
而且如果今天需要做一張火焰吉他稿
用3D做的那個火焰過程還算好
但是要Render成300dpi解析度大於A4尺寸的圖搞 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吧
但是所有素材自己完成是肯定很有成就感的
我的觀念是不反對後製!像是調整白平衡,曲線,色飽和度.....等。
但是,像有幾篇類似火燒小提琴,那種應該算是影像設計了吧?
這跟照片後製.....感覺是不同的層級啊!
像樓上,把雲加上去,的確很好看,但.....這算是後製還是影像設計?
maxlinson wrote:
我的觀念是不反對後製...(恕刪)


基本上,影像處理這名詞比較合適些,呵呵

影像處理涵蓋的範圍挺廣泛的,這般調整影響色彩平衡或是白平衡,照成色偏,甚至是有所增減都算是較容易,影像處理比較高階可能就像是....無中生有
我想你們在這邊亂叫的人都沒有玩過真正的相機吧
看了一下你的相簿,我給你一個建議: "人像攝影是要拍人像,人是主體,不要把人拍的小小的,然後配一個很複雜的背景"
我想你們這些叫很大聲的人都是新手吧,而且也沒有雅量接受別人的批評.沒有接受過傳統攝影的訓練,拿著數位一陣亂打,然後貼一些很奇怪的不知要表達什麼的照片,這是很好笑的
我從傳統攝影一路走來20年,從135手動機,玩到Hasselblad, 4x5相機,再走到數位機. 我覺得傳統和數位一樣好, 後製並不會讓一張很差勁的照片變好,所以你的原稿必須是好的.
上來說幾句公道話而已


plasma_membrane wrote:
我想你們在這邊亂叫的...(恕刪)



聽不懂人話= =?

別只會光說不練

玩20幾年?

創個新帳號上來抱怨

怎麼沒看到你貼半張圖片

看你到底拍得多好


還是你嘴砲砲了20幾年?
哈哈,真的是越菜越會嗆.

看來你的進步空間不大,因為你很固執,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
現在罐頭作品真的太多了.......
來來來, 不要為了沒貼圖示範, 搞不懂何謂紀實攝影只懂菜鳥拍人物特寫 (以為有人物出現就是 "人像" 喔? )
的嘴炮老鳥新帳號傷和氣, 再貼一張符合本文主旨的後製~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哈哈
有圖就叫紀實攝影
打"影炮"嗎?
plasma_membrane wrote:
哈哈有圖就叫紀實攝影...(恕刪)


呵, 你今天吃飽了撐著密集回覆啊?
有本事用你的舊帳號來回覆吧~ 讓我看看我猜得對不對?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