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攝影, 是和自己的對話

友善的小徐 wrote:
原文出處:http:...(恕刪)


小徐這篇算是補充說明, 有感而發吧?

事實上我近日也 "有感而發", 但主要是在音樂欣賞上, 但和我們欣賞任何藝術也不無一點關聯.
簡單來說, 當我們能夠以開放的胸襟來看待別人的作品--尤其是風格古怪的作品--時,
我們才有可能發現他藝術中的趣味.
當然我不否認這真的需要一些藝術理論的概念,
若只埋首拍照, 若只不斷逛國外攝影師的網站,
還是沒什麼幫助的.
概念, 是讓我們理解實驗性作品的鑰匙,
要不然拍再多逛再多也枉然,
因為還是不知道人家這樣拍對於攝影藝術有什麼啟示.

當然, 以上是就欣賞面而言.

藝術家的創作更是需要概念的中介,
不然也不會有音列音樂, 不會有立體派, 不會有拼貼攝影作品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 欣賞和認真在創作是一回事,
出外郊遊拍狗拍朋友拍風景又是一回事,
也希望大家不要把二者混為一談.
出遊記錄和影像創作是不同的.

有關我之前說的音樂欣賞,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
http://tw.myblog.yahoo.com/wee-photo/article?mid=369&prev=-1&next=367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我們無法停止閱讀

對於殘酷所衝擊的
因真實太過銳利
而不斷的抗拒


謝謝豐富分享啊


問好 weechia
[color=blue]滑翔就是擦掠之後 再迴旋[/color]
爬完這七樓的文章 頗有感觸


因為本身也是唸美術相關的

頗能體會樓主大想表達的意思

其實很多名家成名後的創作往往驚世駭俗

但是只要用心留意, 所有名家其實早就精通世俗的規則

記得以前上美術史老師有提到

畢卡索在9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寫實派畫風
(簡單講就是可以把東西的形態光影像拍照那樣畫出來)

如果他不在接下來的人生更精進

嚐試開創自己的創作型態

他充其量也只能成為"無數個另一個把人畫的像人的畫家之一"
(就像在街頭幫人畫素描混口飯吃的畫家那樣罷了)

雖然他的立體派"把人畫的不像人"

但是那可是他抄襲了無數非洲原始部落藝術品風格之後才體悟到的

就像樓上某大大說的禪修三個境界..

學美術的人不只是將山畫成山, 水畫成水

要將山與自身的意義做一個連接(一座山在每個人眼裡可能都不一樣)

於是先從手拙塗鴨練到勁度力道都有美感, 達成山是山水是水

然後才開始想把過於修飾的工筆變自然樸拙,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這也是畢卡索去偷非洲原始藝術的原因)

最後(有幸)才能走出自己的風格, 自己的路..山是自己的山, 水是自己的水

即使立體派畫風難懂,

去看它的筆觸, 用色, 格局, 這些才是大師給的異於常人的小細節..



往往

我們都只看到大師成名後的名作

卻忽略了這一路過來的歷程

希望有機會能看到更多像樓主和很多大大提供的有意義的文章分享

jpm_ch wrote:
其實很多名家成名後的創作往往驚世駭俗

但是只要用心留意, 所有名家其實早就精通世俗的規則...(恕刪)


想不到那麼久的文章了還有人回覆呢~ ^^

是啊, 在這篇中我絕不否認再怎樣的創新都是有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
可惜有些回覆以為我想鼓勵大家跳過去直接亂拍亂照~

真正開創性的藝術家之所以是藝術家,
因為他們 "玩膩" 了一成不變的創作語言和規則,
他們想要創造新的--往往是實驗性, 也因此其他初學者才會看不懂而批評--題材和語法~
說最簡單的初學者經驗好了,
當我們拍厭了大中至正的構圖後, 我們也會想要拍井字構圖, 對角線構圖,
甚至重曝, 塗鴨......
更何況是創作欲強的藝術大師呢?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慌木 以前也是從攝影助理 從拍商品出身 ....
看慌木 或者 森山 或者 川倫 照片 我經驗不是一張看 而是系列來看 才知道他們要底在拍啥
不像拍夕陽一張那樣照片 很容易懂 就是拍美麗的夕陽
例如張乾琦 的雙囍 一張一張看 跟生活照差不多 但一系列看下來 就知道張 要拍啥表現啥

而閱讀這些人的文字傳記,是知道他們為何要如此,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在暗房時,常見到一些攝影師作品的印樣,經過看他人印樣過程,學習到他人如何看世界,如此挑選照片邏輯,例如有攝影師一個景,可拍完一捲底片,最後選一張照片,這樣邏輯,是自己學習的方式。

美不美不是主觀的... 不然就沒有人要說 水平要平 黃金構圖 要有透視等等等

太多攝影師 作古的 還是活著的 多多看別人作品 不管喜歡與否 重點是講出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最後是如果是自己在現場會怎樣拍

或者閱讀小說等等任何書籍,讓書文字敘述變成畫面,例如早年跟朋友喜歡閱讀村上村樹書,就想把村上書上文字變成圖像。

以上
對於攝影都有幫助的。


共勉之
jamesonwu wrote:
慌木 以前也是從攝影...(恕刪)


謝謝你的心得分享呢!

我也覺得閱讀對攝影的想像是極有幫助的~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看來大師大都在功力爐火純青之後, 自創派門
自由的玩弄手法

大家看看吸收觀念就好, 至於其表達的作品, 可以看過就把它忘掉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