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G10(也是所有相機的問題)

其實這是 物距 焦距的問題
我找了個網頁讓各位參考
看看能不能喚回小時候讀過的書
http://w3.sljhs.ylc.edu.tw/bandit/FLASH/convex.swf

這篇討論的重點是:
鏡頭與CCD(或是COMS)的距離大約兩三公分
焦點是否會剛好落在CCD上面?

答案是 不會!
因為 焦點若剛好在CCD上
因為只有一個點 所以根本不會成像...

那把鏡頭拿來當放大鏡燒樹葉
到底能不能成功
答案是 會
因為你能手動調整 鏡頭與樹葉之間的距離
讓焦點剛好落到樹葉上

至於若是對著太陽拍
會不會傷及CCD
我認為答案是:若是長時間對著高能量光源(太陽)拍
應該會
原因是 即使不是焦點
但是透過鏡頭 仍能匯集能量
(可以用放大鏡試試看 不要把太陽光變成一個點
故意讓他大約是一元硬幣的大小 照自己的手
一兩分鐘就可以明顯感到熱)

那為什麼DV長時間拍攝 CCD不會故障
答案是因為 DV拍 並非長時間對著高能量光源

以上
若有不正確之處
請各位指正
謝謝

ps
剛剛又找到以下網址
跟眼睛成像有關
有興趣的朋友們請自行參考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15841
henrie wrote:
小弟你弄錯了,鏡頭的...(恕刪)


這個距離應該是"焦距"才對(或像距,這時候焦距=像距,因太陽可視為無限遠),但這個距離並不是指鏡頭的最後面鏡片到感光元件的距離,也不是鏡頭鏡片的中間點距離感光元件的距離,而是鏡頭的"主點"或稱"光學中心"跟感光元件的距離,至於"主點"或"光學中心"位於鏡頭的哪裡呢? 答案是不一定,廣角鏡一般位於鏡頭後方,標準鏡頭一般位於鏡頭中某處,望遠鏡頭則通常位於鏡頭前方。

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提到"鏡後距"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一般在攝友中指的是相機接環跟感光元件間的距離,也就是俗稱的接環厚度,鏡後距是由接環種類決定的,即使是同一種接環接不同鏡頭,鏡後鉅也是一樣的,而且鏡後距跟我們討論的成像原理其實沒有什麼關聯。

其實只要記得一個觀念,當相機拍攝太陽時可以視為對焦在無限遠處,這時候的像距就會等於焦距,而像我們在大太陽下用放大鏡把枯葉燒焦,不是什麼奇特的現象,只是把這個放大鏡當作是鏡頭在枯葉上面"成像"罷了。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carl3104 wrote:
這個距離應該是"焦距"才對(或像距,這時候焦距=像距,因太陽可視為無限遠),但這個距離並不是指鏡頭的最後面鏡片到感光元件的距離,也不是鏡頭鏡片的中間點距離感光元件的距離,而是鏡頭的"主點"或稱"光學中心"跟感光元件的距離,至於"主點"或"光學中心"位於鏡頭的哪裡呢? 答案是不一定,廣角鏡一般位於鏡頭後方,標準鏡頭一般位於鏡頭中某處,望遠鏡頭則通常位於鏡頭前方。

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提到"鏡後距"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一般在攝友中指的是相機接環跟感光元件間的距離,也就是俗稱的接環厚度,鏡後距是由接環種類決定的,即使是同一種接環接不同鏡頭,鏡後鉅也是一樣的,而且鏡後距跟我們討論的成像原理其實沒有什麼關聯。

其實只要記得一個觀念,當相機拍攝太陽時可以視為對焦在無限遠處,這時候的像距就會等於焦距,而像我們在大太陽下用放大鏡把枯葉燒焦,不是什麼奇特的現象,只是把這個放大鏡當作是鏡頭在枯葉上面"成像"罷了。


奇怪...你既然已經了解了鏡頭焦距了,應該會知道我會什麼要提鏡後距呀...

因為鏡後距是相同的,而且完全不等於鏡頭焦距,就算是無限遠的太陽,也不會在CCD上聚焦在同一點上,這樣講你能了解嗎?

所以,重覆一遍:鏡頭可以把陽光聚焦成一個點,問題是焦距並不會落在CCD上,也就不會在CCD上聚焦成一個點,拜託不要再跳針了,請你好好把鏡頭裝在機身上,然後拍一張"太陽聚焦成一個點"的照片來看看

我知道你拍不出來的,但是也請你好好了解一下為什麼拍不出來,好嗎?

flickr.com/photos/henrie/
henrie wrote:
也不會在CCD上聚焦在同一點上,這樣講你能了解嗎?

本來就不會聚成一個"點"啊,會匯聚成太陽的形狀,太陽長什麼形狀那個成像就會是什麼形狀。

你認為放大鏡就會把太陽光會聚成一個"點"嗎?? 跟你說那根本不是一個點,那個就是太陽的成像,只是因為太陽在天空中範圍算是很小,所以在枯葉上的成像也會很小,你看起來就好像把太陽會聚成一個"點"了,但其實你只是把太陽的成像做出來而已。

如果對基本成像沒有一點了解的話,要理解其實真的不太容易,不然就是....我的表達能力太差了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HVC-022 wrote:
不管任何鏡頭,都必須要在 2~3 公分之內;在到達 CCD 之前,將光源投射為 CCD 大小,...(恕刪)

喔, 你搞笑還沒結束啊?
canon單眼鏡後距是44mm, Nikon是46.5mm, sony是44.5mm, 連4/3都有38.6mm, 哪來的2~3公分?
鏡後距是接環到sensor面的距離, 鏡片到sensor則不一定, 但是也不可能短到2~3公分
因為光反光鏡的寬度就不止了, 還要塞入快門簾, LP/IR filter, 除塵裝置等東西, 4公分都已經很勉強了

而且也不是每顆鏡頭到sensor距離都一樣
看看那些長焦鏡, 尾鏡片離sensor十幾公分也是有的
Canon 400mm F5.6L


所以你再繼續不管任何鏡頭都2~3公分吧, 我是不會阻止你的, 只是會狂笑一下而已

carl3104 wrote:

本來就不會聚成一個"點"啊,會匯聚成太陽的形狀,太陽長什麼形狀那個成像就會是什麼形狀。

你認為放大鏡就會把太陽光會聚成一個"點"嗎?? 跟你說那根本不是一個點,那個就是太陽的成像,只是因為太陽在天空中範圍算是很小,所以在枯葉上的成像也會很小,你看起來就好像把太陽會聚成一個"點"了,但其實你只是把太陽的成像做出來而已。

如果對基本成像沒有一點了解的話,要理解其實真的不太容易,不然就是....我的表達能力太差了


carl3104 wrote:
其實只要記得一個觀念,當相機拍攝太陽時可以視為對焦在無限遠處,這時候的像距就會等於焦距,而像我們在大太陽下用放大鏡把枯葉燒焦,不是什麼奇特的現象,只是把這個放大鏡當作是鏡頭在枯葉上面"成像"罷了。


carl3104 wrote:
我就已經說了那是因為放大鏡的焦距都很大,才需要拿那麼遠,你拿短焦鏡頭可能2-3公分就能聚焦燒樹葉了。


carl3104 wrote:
我就問一個問題就好了,你拿一個50/1.8鏡頭把太陽光匯聚成一個點在枯葉上,和拿同樣這顆50/1.8裝到相機上拍攝太陽(準確對焦),這兩個意思是不是一樣的? 或說這時候的底片是不是可以等同這個枯葉?.(恕刪)


carl3104 wrote:
反正我只是要強調鏡頭的確可以把陽光匯聚造成很高的溫度,至於會不會損害到感光元件,我個人雖然沒遇過,但還是小心點好,畢竟能將枯葉燒焦的溫度肯定不低!!


carl3104 wrote:
這兩個的尺寸根本無關乎燒樹葉的能力好嗎,你自己去做實驗吧,拿一個50/1.8鏡頭在大太陽下看能不能把樹葉燒焦,如果真的不能再來討論吧,我可是有做過實驗的,50/1.8確實可以燒焦樹葉。


carl3104 wrote:
其實你拿放大鏡一樣把光集中成一點跟你拿相機對準太陽是一樣的意思,兩者原理並沒有不同。

只是放大鏡只有單片鏡片,一般人不把它當作鏡頭罷了,事實上這個放大鏡也可以做成一個簡單的鏡頭,試著把放大鏡放在相機前,並前後調整距離,就會發現放大鏡也可以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相對的,一個鏡頭也可以當作放大鏡聚焦太陽光使用,你可以把鏡頭放在大太陽下看能不能讓枯葉燒焦,保證會得到跟放大鏡一樣的效果。

那為什麼很多人不把放大鏡聚焦陽光的這個動作當作是相機鏡頭拍太陽呢?大概就只是因為他們外型不同吧,其實是完全一樣的原理。

至於相機拍太陽會不會損傷CCD,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敢做實驗,我只是要強調放大鏡和鏡頭其實是原理一樣的東西。


老大...太陽不是點啦,視角可大的咧...
還有,你的觀念是對的,不過你這樣前前後後的說法真是很難理解呀....

你要不要趕脆整理一下然後從頭說一遍呢? 這樣比較好討論

我們從拍攝太陽會不會損壞CCD開始好嗎?
flickr.com/photos/henrie/
henrie wrote:
因為鏡後距是相同的,而且完全不等於鏡頭焦距...(恕刪)


以上完全正確


henrie wrote:
就算是無限遠的太陽,也不會在CCD上聚焦在同一點上...(恕刪)


到這邊就亂七八糟了


正因為鏡後距是相同的
所以所有鏡頭的光學中心才會不一樣啊
而這個不一樣完全是為了讓感光原件"可以"落在焦平面上(準確對焦時焦平面才會在感光平面上 沒對到焦就不是)
所以才能"對焦"
不然
像機對焦對的是哪個焦
就是焦點的"焦"啊

老花眼鏡也可以的焦點不在眼睛上 因為眼睛會再變焦一次
老花眼鏡只是要矯正入射光進入水晶體的對焦範圍內而已
可是老花眼鏡一樣可以對焦 也一樣可以燒紙燒葉子

再來就是成像大小
為什麼所有照片都會是你CCD大小

答案"因為你的CCD就只有這麼大啊"

鏡頭是不會把所得到的光全都縮在CCD上
而且更不會是均勻的散佈在CCD上
成像圈一般比CCD大
而且大小不一
CCD的範圍只是成像圈的一部份而已
成像圈的中心受光量最大
越接近周圍越薄弱
所以廣角鏡頭容易有暗角(CCD範圍接近成像圈大小)
數位鏡拿到底片上能看到成相圈以外不感光的部份是因為底片面積更大 大過成相圈


再來就是焦平面
焦點從來就不是點
因為點光源不存在 只是個理論物
光線一定都是整片入射
所以會有焦平面
而你的感光原件
只是這麼巧
剛剛好
被所有的光學廠商所設計的鏡頭
包含在可對焦平面上而已

若入射光中包含強力的點光源(指光能密度強大而面積相對小的入射光)
焦平面上還是會聚集成近似點狀的成像(廣角大光圈的太陽就是了)

henrie wrote:
你要不要趕脆整理一下然後從頭說一遍呢? 這樣比較好討論

老實說...我累啦 打成完整敘述就饒了我吧 不過繼續討論是可以~


henrie wrote:
我們從拍攝太陽會不會損壞CCD開始好嗎?

一般拍攝應該是不會,我也常常打太陽,不過如果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像說長時間固定對太陽錄影,這我就不知道會不會損壞了,我也不敢做實驗,如果有人能提供我免費的器材做實驗我會很樂意為大家找真相的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henrie wrote:
老大...太陽不是點...(恕刪)

太陽視角會大??
太陽直徑140萬公里, 距離地球1.5億公里
所以視角才0.5度而已勒
以50mm標準鏡的焦段來說, 太陽只佔畫面1/8000的面積
以24mm廣角端來說, 只佔畫面1/35000面積, 以10MP相機來說, 太陽只佔了250 pixels
跟你用放大鏡聚焦在葉子上的範圍是差不多的
但看起來似乎沒這麼小, 是因為耀光太強所造成的, 事實上太陽本體視角要小的多, 跟月亮一樣大
(在大部分時候太陽跟月亮一樣大, 這個常識大家應該都有)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