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稀少 wrote: 底片機難學所以OOXX....這說法值得探討,畢竟在底片時代可沒這麼多的眉目要兼顧...(恕刪) 底片機這麼簡單喔?你不用沖底片不用洗照片喔?沖底片是用水龍頭沖嗎?洗照片是丟進洗衣機洗嗎?服了你了!
其實手機發展到現在應付一般使用者拍一般使用情境是不成問題的(我認為的一般情境是指3-5m內的生活照或是很寬廣的view,但不強求view裡面細節之類的照片),不過拍某些特別的場景時,手機因為光學系統和感光元件先天上的限制,就註定很難跟比較不受這些限制的相機硬拼,只是我很難理解為何老是有人把手機AI萬能論放在嘴邊,並以此暗指還在玩相機者就該被時代拋棄了,至少我很少看到玩相機者會動不動就把手機是垃圾掛在嘴邊吧(因為玩相機者多少也會拿手機拍照啊)....
賤賣拉嘰,1926年的癈鐵,再過兩年就百年化石,編號1千多,附送祖祖阿嬤級皮革包包,還可以動,一天不能拍太多,不然那個過片轉轉轉手指就會膨趴,沒有操作說明書,鏡頭要用螺牙,拍攝效果遠不如手機,癈鐵秤斤賣!
jill1124 wrote:底片單眼跟數位單眼比...(恕刪) 底片單眼跟數位單眼比不是輸在"畫質",而是輸在便利性、即拍即得的更為滿足用戶需求的關鍵因素,風水輪流轉,手機能成為攝影拍照主流與這情形似乎也或多或少相似處~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論理理不正,論事事不全,論觀點也聽起來極度牽,接二連三提出一些被打臉推翻的發言後,你似乎不敢正面辯論,所以只好偷偷開個版捍衛自己強烈主觀意識卻站不住的立場嗎?
hillside wrote:我只覺得你就是非要爭到你勝出為止。 之前跟家人出去玩,在路上就被好幾組路人找我幫忙用手機拍,他們說因為揹著相機的人看起來或許比較專業吧,只是我不好意思承認說看著觀景器拍和看著LCD螢幕拍其實是兩回事,我連相機上的LCD螢幕都很少用了,看著手機螢幕或是立可得上超小的觀景器拍未必拍的比他們好啊----事實上我用立可得拍時因為幾乎看不到那個超小的觀景器,到底有沒有拍到重點都成問題了,其實絕大部份人只要自己用的工具順手就好,哪須要一直跟別人爭論誰的工具比較好啊....
Canon EOS M3,JPEG直出,無調整、無修圖、無後製八年前(2015年)售價不到二萬元買的Canon M3,不管是對比、色彩、畫質、景深、層次、銳利度和飽和度都比現在(2024年)許多旗艦手機拍的照片好上很多,光是同一張照片和我朋友用iphone 15 pro拍的就差上一大截,這種已過時淘汰停產又不是很專業的消費性平價相機都如此了,更不用說是一些新推出的高階專業全幅相機。相機接近肉眼所見的影像,該黑的地方黑,該亮的地方亮,景深有層次有立體感 (例:照片一、二)手機拍的有許多虛假不自然 (就像網紅臉,乍看很嬌美,一旦圖放大,破綻一大堆)暗的地方不暗,亮的地方又亮的不自然,開景深背景糊成一片,沒層次沒立體感但好上手操作,成像也很討喜 (尤其是美肌,能把大媽拍成少女)手機和相機,本來就是兩種不同專業和用途,各有優缺點
i-mega wrote:這種已過時淘汰停產又不是很專業的消費性平價相機都如此,更不用說是一些新推出的高階專業全幅相機。 某次從辦公室拍窗外類似下面場景,公司的小妹妹也很興奮的拿她剛買的i12來湊熱鬧,結果讓她有點失望了,只能說程式是人寫的,只要沒寫到的部份電腦自然是無能為力的,老實說以我搞了3X年電腦的經歷,從來不相信有啥電腦是萬能的,更何況你以為電腦可以正確判斷你想要啥時,卻忽略了一句話叫人心隔肚皮,連一個真正的人都很難推測另一個人在想啥了,你怎麼會預期電腦每次都能矇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