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心得] iPhone 13 pro max ProRAW 之實作(對比 全片幅SONY A7S III RAW檔)

rhinocero_tw wrote:
跨界的討論其實很有趣,不過大家也不必入戲太深。相機市場自然不會跟智慧型手機出現前的年代一樣,這是產業及使用者型態轉變問題;不是單純技術問題,也無關原地踏步、畢竟大家踏的步原本就不同。


其實手機廠商知道自己的難處在於底小
所以計算攝影才會比起以往蓬勃發展

但手機廠也不斷追求硬體上的進步
本來單攝系統變成多攝系統...
為了要乘載更重的鏡頭又不能失去防手震...
IBIS感光元件等級防手震都塞進手機裡面去了

不能說相機廠沒進步.但幅度就小得可憐了

不過底大一級壓死人還是真理...索尼於是直接往全片幅發展也是對的
畢竟在全片幅以下的片幅.未來優勢只會越來越小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lifaung

強者我老婆, 現在還是用著我N年前的主力機NEX5N搭配一個25年前的定焦鏡頭當作日常紀錄用.... 即便是這種老組合也是讓iPhone 12 Pro Max看不到車尾燈; 世界上不是只有全幅

2021-11-19 12:28
lifaung

附帶一提的是, IBIS感光元件防手震.... 痾... 我2012年的Lumia 920就在用了, 這又是個Apple re-invent的範例

2021-11-19 12:31
Cecilio.H wrote:
先承認自己拍照技術不夠好吧!

一般人用大片幅相機,比起用手機,確實沒優勢。
攝影大師(至少會用閃燈的才稱得上大師)用大片幅相機,比起用手機,拍出的照片當然好看很多。

譬如台灣拍人像我認為不錯的herowedding,手機拍得出來?
樓主所舉例的youtuber,也是不會用光的N流攝影師,無參考價值

質感需要解析度堆疊出來,手機運算再好,鏡頭都那麼小,有何光學素質可言,
再怎麼運算,都是過度鋭化的產物


是的.我技術超爛 : )所以只會拿起相機就拍

當然...打光打得好.才能吃得起這攝影行飯的真理不變
但是我拍照只為了100%的生活紀錄而已

這篇既然是跨界比較.手機也不可能打上什麼連動多閃....
自然就是純粹一點的生活拍攝比較

要說拍照技術不夠好.不如說跨界比較本來就更需要有個基本的比較水平在
感光元件跟鏡頭都是天與地的差異了...
你要再來玩一個多閃燈系統去比...那這篇也不用這種跨界比較了
想要玩打光.那就買單眼沒錯了...

我寫過不少跨界比較的文章.會更注意比較的基礎平衡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以黑麵大這篇文章來看
[心得] iPhone13 pro max 拍人分享

他對iPhone 13 pro max的人像下的評語如下
(引用部分評語)


幫你畫一下重點.....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mocca6361 wrote:
幫你畫一下重點.....


黑麵大大是用富士中片幅的啊....XDDDDDD
他靠攝影吃飯的.怎麼可能把手機的畫質當作一回事

前面我不就說攝影師會覺得77mm的人像構圖視野比較好就會用..
根本不管77mm這顆鏡組就是拍起來畫質比較差 XDDDDD
(感光元件是小得可憐的1/3.4"..)

他拿爛鏡組3倍鏡去看人像模式..原本畫質就不怎麼樣了啊
我只不過是拿來跟你們說
"模擬淺景深的人像模式在模擬這方面做得還不錯"
這件事情

至於極小感光元件的手機ProRAW畫質..本篇都1:1裁切比較了..自己看就好了啊
極限夜景的表現都有..又不是空口說白話
這篇我有任何地方有提到手機畫質真贏全片幅了嗎? XDDDDDDDDDDDDDDDDDDD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引戰王你成功了!!!恭喜你XDDDDDDDD
痛哭流涕(扶額wwwwwwwwwww 
yuxian
yuxian 樓主

每次跨界比較都難免會引戰啊.畢竟每邊都有支持者....但控制好就好了

2021-11-19 14:11
yuxian wrote:
另外一點ProRAW目前雖然提供12 bit色彩深度,
也許未來就會提供14 bit色彩深度

就像蘋果突然推出錄影全面支援杜比視野一樣。

目前不管計算攝影、ProRAW、電影模式、人像模式
都還是投入大量金錢在研發更好的技術。
我倒是蠻期待的


我說真的, iPhone的RAW並沒有12 bit色深, 這也是疊圖出來的; 感光元件原生支援12bit, 如果要12bit 捕捉, 要的時間是一般讀取時間四倍到六倍左右
另外這麼小的感光元件, 我自己的專案上用起來(1/1.5")ISO64, 曝光時間1/100, 而且把histogram都塞滿的時候(熱雜訊影響最小)
抓到的RGGB資訊看起來, 熱雜訊最低也是在370左右; 而紅色本身的數值大概是1000 (滿檔是4095, 6500K光源, 不使用類比增益)
有效資訊中有30%以上都埋在雜訊裡面....
這也是為什麼大型感光元件, 甚至是主動冷卻的大型感光元件有優勢
(我現在在開發的這個專案中, 我們還另外上了主動冷卻系統來gain這個動態範圍
為什麼沒有用更大的感光元件!?? 因為機器視覺用的鏡頭尺寸限制的關係Orz
原使用的是外購的1"感光元件, 配備主動冷卻, 一台大概是40萬台幣, 現在這部分都改成獨立開發)

你可以想像看看為什麼iPhone和Google Pixel現在也不得不跟上大家使用大型感光元件的腳步
因為CPU時脈變高了, CPU變熱了, 小型感光元件本身還會受到熱的影響產生更多雜訊, 這是計算攝影補償不回來的東西

說到這裡應該也有人能理解為什麼靜態相片的機身和動態錄影機身設計上的不同
因為動態錄影和相應的計算會導致大量的熱累積, 沒有冷卻裝置.... 那會很happy
lifaung wrote:
我說真的, iPhone的RAW並沒有12 bit色深, 這也是疊圖出來的; 感光元件原生支援12bit, 如果要12bit 捕捉, 要的時間是一般讀取時間四倍到六倍左右
另外這麼小的感光元件, 我自己的專案上用起來(1/1.5")ISO64, 曝光時間1/100, 而且把histogram都塞滿的時候(熱雜訊影響最小)
抓到的RGGB資訊看起來, 熱雜訊最低也是在370左右; 而紅色本身的數值大概是1000 (滿檔是4095, 6500K光源, 不使用類比增益)
有效資訊中有30%以上都埋在雜訊裡面....


這樣看起來以iPhone內部的堆疊主機板加上計算攝影本身使用NPU演算時就會產生高溫

看來以如此小的感光元件要提供到14 bit色深已經算是比較遙遠比較難辦到的事情了....

謝謝解說.已加分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嗯. ProRAW基本上是給iPhone機主做一機到底的服務性質

ProRAW的話,進iPhone的相簿可以看到很正確的曝光值
用其他軟體開就會很詭異


關於這一點我自己稍微測試了一下.....
iPhone開啟跟MacBook Pro M1開啟看起來色調都蠻一致的
Macbook Pro用其他套app開啟看來也沒問題

但用Win開啟就會很詭異了 (跟手機原始ProRAW直接上傳到Flickr一樣詭異)
所以用Win開啟再來做ProRAW調整可能會得到更詭異的結果....

用iPhone 13 pro max開啟


ProRAW用Macbook Pro的圖片開啟


用Macbook Pro隨便一套app開啟


看起來蠻一致的

拿去Win 11的筆電開啟


整張看起來都不太一樣....


下面測試用Macbook Pro的圖片ProRAW做PNG的轉換輸出(原圖)


之前是用手機傳上Flickr後再來下載...看看直接用Macbook做PNG轉換輸出的差異

下面是手機丟上Flickr後再來下載成JPEG的樣子


看來還是得用Macbook做轉換啊 (茶) 不然直接丟上去都失真了......(我的天)
win看來開ProRAW也是跟這張差不多..一樣慘...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lifaung wrote:
強者我老婆, 現在還是用著我N年前的主力機NEX5N搭配一個25年前的定焦鏡頭當作日常紀錄用.... 即便是這種老組合也是讓iPhone 12 Pro Max看不到車尾燈; 世界上不是只有全幅


剛好我手上也有NEX-5R (我說過我是索尼老粉)
或許您可以告知我是哪顆定焦鏡...
如果我有該顆定焦鏡..,我很樂意拿來跟iPhone13 pro max做比較

我看看夜景長曝時.究竟可以看不到車尾燈多遠

我有二台喔..



lifaung wrote:
附帶一提的是, IBIS感光元件防手震.... 痾... 我2012年的Lumia 920就在用了, 這又是個Apple re-invent的範例


我查詢幾篇的資料..920用的是OIS防震技術



以微積分YT的破壞性拆解iPhone 13 pro鏡組
是浮動感光元件的IBIS防手震

一個浮動鏡頭OIS
一個是浮動的感光元件IBIS (鏡頭固定)

跟920是不同技術防手震技術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剛好我手上也有NEX-5R (我說過我是索尼老粉)
或許您可以告知我是哪顆定焦鏡...
如果我有該顆定焦鏡..,我很樂意拿來跟iPhone13 pro max做比較


家傳鏡頭蓋Contax G45
我手上G系列鏡頭應該有兩套完整的, G45和G21數量比較多, 還各多一個作為備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