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畫質好壞與片幅大小無關


如果在Nikon D4上面

使用 FF DX CX 三種裁切模式拍攝

再用三顆不同焦段的蔡斯定焦鏡頭

拍出接近的視角相片

除了景深與壓縮感不同外

在一般網路800X600的縮圖下

也許畫質差異不會很大~
http://tw.myblog.yahoo.com/tmtcman/鮮師影像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搜尋也有~

weione wrote:
FF畫質絕對比較好?為什麼低ISO時候Sigma APS-C foveon x3 的畫質要比FF好上太多了!


X3是感光元件設計上就不同了
以結果論的話. 相當於犧牲一部分像素(影像尺寸). 來換取高頻細節的完美表現 (無插補運算/無摩爾紋)

類似的例子還有S5 pro
同樣以結果論的話. 它相當於犧牲一部分像素. 來換取更高的動態範圍表現

它們算是有點特例
與一般DSLR不同

leon44 wrote:
那為何怎麼比較都是全片幅拍出來的比較有感覺?

是因為畫面外圍畫質的下降。輕微的像差及暗角能襯托出主題。


很好奇這棟大樓會怎麼歪法 ?
這樣講就對了! 淺顯易懂 又不容易引起筆戰! 是吧!!
布萊德雪特 wrote:
以前可能沒法...(恕刪)


是的,在100%檢視的前提之下

撇去低通濾鏡的強弱及後面電腦運算的差異

D300比D800要好
我還是會挑片幅大
大多人誰能理解這些訂義
雖然成像或許不會贏43 或是更小一點的太多
不過爽~ 就好
記得之前好像也討論過 類似的
uhan wang
如果把放大倍率也加入討論的話,

確實片幅成為影響最大的因素。


leon44 wrote:
畫質的好壞與片幅大小無關

而與畫素密度有關..(恕刪)


所以D3200的2420萬畫數的畫質除了D800,把N家全系列的單眼全打了下去?
我讚成樓主所講的:畫素密度的影響高過片幅。

那些拿手機和中片幅進來戰的大概都沒讀清楚內文。
手機:那個鏡頭塑膠片才是劣化主因吧。
中片幅:去算算畫素密度。


高密度所帶來的 S/N 問題,或許 Nikon 已經透過 D800 證明演算法的進步是可行的方向。
但這些所謂「演算」出來的數據,事實上並不完全是真實受光的數據。如此算出來的數據,
還能稱之為「高畫質」嗎?注意,細節不等於畫質。

低畫素密度本來就有先天的 S/N 優勢。這代表所接收到的光影資訊更接近真實數據,
理論值而言自然是代表畫質更好更純淨。

你可以透過演算法嘗試去算出相同的結果,如果有這技術,那同畫素自然可以做的更小更密。
但也要 100% 能算出相同的結果,不被 S/N 影響,這才能證明畫素密度不影響畫質。
或許現今技術已經可以算到 90% 同樣成果,但還是不能否認只要減低密度就能解決很多 S/N 問題。

只要減低密度就能解決很多 S/N 問題」就是最簡單的反證。

什麼成像感、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跟畫質是不同的東西。

舉例:
當一個感光畫素連偵測紅色都測不太準時,再去說什麼細節和畫質的東西,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連最基本的顏色都會被雜訊影響到不太準,還能說有畫質可言嗎?
有多不準?以現今技術來看,畫素密度的確是誤差多少的最大變因。

因此樓主論點成立。
-= 散仙 =-

cchangg wrote:
我讚成樓主所講的:畫素密度的影響高過片幅。

那些拿手機和中片幅進來戰的大概都沒讀清楚內文。
手機:那個鏡頭塑膠片才是劣化主因吧。
中片幅:去算算畫素密度。


高密度所帶來的 S/N 問題,或許 Nikon 已經透過 D800 證明演算法的進步是可行的方向。
但這些所謂「演算」出來的數據,事實上並不完全是真實受光的數據。如此算出來的數據,
還能稱之為「高畫質」嗎?注意,細節不等於畫質。

低畫素密度本來就有先天的 S/N 優勢。這代表所接收到的光影資訊更接近真實數據,
理論值而言自然是代表畫質更好更純淨。

你可以透過演算法嘗試去算出相同的結果,如果有這技術,那同畫素自然可以做的更小更密。
但也要 100% 能算出相同的結果,不被 S/N 影響,這才能證明畫素密度不影響畫質。
或許現今技術已經可以算到 90% 同樣成果,但還是不能否認只要減低密度就能解決很多 S/N 問題。

「只要減低密度就能解決很多 S/N 問題」就是最簡單的反證。

什麼成像感、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跟畫質是不同的東西。

舉例:
當一個感光畫素連偵測紅色都測不太準時,再去說什麼細節和畫質的東西,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連最基本的顏色都會被雜訊影響到不太準,還能說有畫質可言嗎?
有多不準?以現今技術來看,畫素密度的確是誤差多少的最大變因。

因此樓主論點成立。


什麼成像感、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跟畫質是不同的東西。

您對畫質的定義 ,

跟那種早期玩底片與AV影視的定義非常不同 ,

早期玩底片與AV影視的畫質 ,本來就是針對明暗層次色彩層次 ,

再加成像感、立體感、空間感 去討論,

您的畫質只是針對數位相機的CCD或CMOS感光對訊號的影響去討論 ,

我覺得大家其實都是在雞同鴨講 ,

原來要先爭論的是何為"畫質" !?

不過不管大家對"畫質"的定義為何 ,

大底片或大感光器的成像看起來就會比較漂亮 ,

發文的樓主不管如何在""畫質"上爭論,

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