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lml640707 wrote:
大哥您引言引錯人了...(恕刪)


感謝提醒, 修正了.

riklin wrote:
每次看到這種光圈*1.5、快門*1.5的論調,都覺得Canon、Nikon的說明怎麼都沒說明呢....裡面都只有看到APSC鏡頭焦段要*1.5而已。
Canon、Nikon 原廠應該參考這篇文章趕緊修正使用說明書與光圈快門曝光值計算公式
看得出你不認同安全快門的概念
但安全快門扯到曝光值計算,會不會太牛頭不對馬嘴了?

還是說,你覺得300/2.8跟28/2.8都是F2.8光圈值
因為同光圈快門下曝光值相同,所以安全快門就一樣嗎...

zakkwang wrote:
還是說,你覺得300/2.8跟28/2.8都是F2.8光圈值
因為同光圈快門下曝光值相同,所以安全快門就一樣嗎......(恕刪)


你忘了要區分FF/APSC 乘1.5的差別

riklin wrote:
你忘了要區分FF/APSC 乘1.5的差別
你先闡述安全快門與曝光值計算公式的關連性
再來看有無必要加入片幅差異這項變因
#57 所以最大關鍵點在於「取得相同相片大小」!
否則同一相機的振動程度應該是完全相同的,無庸置疑

如果故意忽略(取得相同相片大小)這個因素,
因相機振動而引伸出來的安全快門跟片幅就會脫離關連,


不同片幅在同一鏡頭焦距下,要取得相同相片大小,就必然要改變拍攝距離。可是改變了拍攝距離後,同一相機的振動程度會有改變嗎?

而畫素密度比較高正是模糊程度被放大的重要因素。


所謂「安全快門」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能成功拍攝的最慢快門)。因畫素密度高而放大模糊,這個已經不是在討論安全快門了,因為用50mm鏡頭,也有可能會在1/1000秒、1/2000秒、……出現因振動的模糊。
azuki21 wrote:
同一鏡頭焦距下,要取得相同相片大小,就必然要改變拍攝距離。可是改變了拍攝距離後,同一相機的振動程度會有改變嗎?

補充一下:
我在第二種狀態所謂的取得相同相片大小
更精確的說:應該是 FX 範圍 跟 DX 範圍的畫素相同,一比一放大檢視之。

如果按照您的說法:拍攝距離變大,相機振動程度不變,影像模糊一定加大。

azuki21 wrote:
所謂「安全快門」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最慢的快門)。因畫素密度高而放大模糊,這個已經不是在討論安全快門了,因為用50mm鏡頭,也有可能會在1/1000秒、1/2000秒、……出現因振動的模糊。

您為何一直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呢?

這樣說好了:
我知道您的意思是:
D700 掛同一支鏡頭,雖然用不同的格式(FX DX)拍攝,
但在相同的振動模式下,模糊程度相同!
是不是?

OK!
D700 的 FX 格式為 12MP,DX 格式為 5MP(大約),
假定該振動恰好讓某個圖點造成「一個感光單元大小範圍內」的振動位移,
因為光線沒有位移到周圍另外的感光單元,
不管 FX 或 DX 格式都看不出位移,沒有模糊。

現在以上面說的狀況為前提:
如果有一片感光元件,
四周是 FX(36×24) 12MP 密度,
中間 APS(24×16) 範圍內卻是 22MP 密度,
請問相同的振動位移會不會讓(APS範圍)周圍其它感光單元接收到訊號?
這就是「因畫素提高導致的放大作用」!

『因為用50mm鏡頭‧‧‧‧出現因振動的模糊』......扯太遠了!
D700 掛同一支鏡頭,雖然用不同的格式(FX DX)拍攝,
但在相同的振動模式下,模糊程度相同!

假定該振動恰好讓某個圖點造成「一個感光單元大小範圍內」的振動位移


所謂「安全快門」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能成功拍攝的最慢快門)。

請好好理解這句說話。不同意的話,「安全快門」這一概念也不能成立吧!


按66樓的說法,快門不論有多高速,影像經不斷放大後都會有模糊的,全完與「安全快門」這一概念無關。
azuki21 wrote:
所以片幅大小和像素密度都不會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
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的,就只有實際鏡頭焦距。
安全快門,真的只是個參考值。

這樣說的話一般 1/2.3" 的 DC 廣角端 (35mm 等效焦長) 需要的安全快門也不過 1/6s
在室內拍模型小物應該不難才是啊, 為何怎麼拍都像放過夜的泡麵...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這樣說的話一般 1/2.3" 的 DC 廣角端 (35mm 等效焦長) 需要的安全快門也不過 1/6s
在室內拍模型小物應該不難才是啊, 為何怎麼拍都像放過夜的泡麵...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本人的最低安全快門(使用30mm以下焦距的鏡頭),也都只在1/30秒。也就是說,我用16mm鏡頭,1/20秒快門也有很大機會出現明顯的模糊。

feng wrote:
全部拍攝設置條件都一...(恕刪)

補充說明.
小片幅和大片幅在同樣的位移下,
其畫面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小片幅裁切放大後其位移速度一樣放大.
例如原本大片幅中1/30剛好可以凝固住這移動速度,
而在小片幅中位移(晃動)速度加快,1/30
已不足以凝固這畫面,
晃動的速度是否你這快門速度抓的住才是重點.
也就像你用廣角端移動10度,然後用望遠端移10度,畫面中移位速度不一樣,
這實際10度可能廣角端因為視角廣才移動他畫面10/100
而望遠端因為視角窄,這一移動畫面可能是100/100飛快移動了,
就看快門速度跟不跟得上這移動速度了。

不要用aps跟ff,這差距對有的人是差不大,
用差距大點的結果才明顯,
小DC用18mm實體焦長(等效100mm)是否能和ff用18mm一樣的臨界快門快門而不手振?
小DC 用70mm實體焦長(等效420mm)是否能和ff用70mm一樣的臨界快門快門而不手振?

小片幅是大片幅裁切後所得畫面視角,
也和大片幅用望遠端所得畫面視角一樣,
你100mm中長望遠鏡頭會用和18mm廣角鏡一樣的的臨界快門嗎?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