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單眼像機怎麼感光元件越來越少CCD的阿?

Eason-Chang wrote:
謝謝T大,看完後,對...(恕刪)

往下繼續看你會看到這一串~
在長曝時感光原件產生的雜訊控制上,由於CMOS為較低溫的電荷原件,在10多分鐘內的長曝並不需要開啟消除雜訊功能,這比CCD容易因長曝而溫度提高而產生紫光現像和雜訊有利多了。
effo wrote:
我一直以為 逛01,發回文基本就是無聊打發時間打屁交朋友的有趣行為
我錯了!!!原來‧‧‧‧‧‧
嗯.....我還是多看書好了.....

來這邊貼文,最好練就第四台股市名嘴的本領,
那就是「不管明天 股市漲 or 跌,我說的都沒錯!」

來這邊看文,就是您說的,
當作他們貼文都是在『無聊打發時間打屁交朋友的有趣行為

如果無法明辨(網路貼文的)是非,多看書還是比較好,真的!
一堆叫大家去GOOGLE的人

請問你們真的知道嗎

你們說得出個所以然來嗎

那些人有能力就用自己的話說

不要去抓文章來貼

但是連貼個文章都沒有

只回了一句不會去"GOOGLE喔"

算什麼?

自恃甚高?

不屑就不要回,回了就不要丟了一句沒用的話






CMOS製程上的某些優勢

再加上這幾年廠商大力開發,慢慢可以追上 ccd原有優勢

當然並不代表CCD就沒辦法趨近於CMOS,但廠商都要選邊站

目前是CMOS勝利,就是這樣子...


先天基因,後天彌補,造就目前這種情勢

其實省電跟躁點,我想這是最終CMOS勝利的原因
因為光是省電可以為周邊開發省下不少錢...
Eason-Chang wrote:
謝謝T大,看完後,對原理有稍微了解些了
只是在差異的第4點
雜訊差異:由於CMOS每個感光二極體旁都搭配一個 ADC 放大器,如果以百萬畫素計,那麼就需要百萬個以上的 ADC 放大器,雖然是統一製造下的產品,但是每個放大器或多或少都有些微的差異存在,很難達到放大同步的效果,對比單一個放大器的CCD,CMOS最終計算出的雜訊就比較多。

關於這點.是小弟理解錯誤嗎?
先前看到的都是CMOS 雜訊處理較佳耶?..(恕刪)


CMOS可藉由先天上的優勢 如Fill Factor CMOS增加入光量
使的他先天上高ISO感光能力較佳
因為每個單位收集到的光子比CCD更多
當然導致單眼相機趨向於使用CMOS
因為目前工藝程度使用CMOS才有辦法增加高感光度時的畫質
我相信目前號稱可用ISO高的機器應該多數使用CMOS
其實樓主的疑問有個盲點
CCD並不是在單眼趨向消失而只有在DC主用
其實高階單眼一樣有使用CCD
像120片幅數位單眼很多使用CCD
像哈蘇 PANTAX 那些都是
這些頂級到不行的機器有個特點
他們並不怎麼需要高ISO
相反的
他們要的是低ISO畫質越優異越好
所以會使用只有一棵ADC的CCD
只有一棵ADC
那棵ADC來處理所有畫素的顏色絕對是不會有偏差
如果使用為了連拍或錄影需要增快速度的多棵ADC型CMOS
每顆ADC之間多少都有稍微偏差
怎麼想畫質都不可能贏單ADC的CCD

這裡我們再思考一下Fill Factor CMOS
Fill Factor CMOS的核心思想就是增加開口率
也就是增加每個dot的受光面積
單位dot受光面積越大當然感光能力越強
所以高ISO下畫質表現當然也越好
我們再把情況鎖定為同片幅比如 APS-C 的CMOS密度
同樣是增加開口率
1800萬畫素跟2400萬畫素來比
1800萬畫素來分APS-C片幅面積的總光量
與2400萬畫素來分APS-C片幅面積的總光量
當然是1800萬畫素每個單位分到比較多光
簡單的說2400萬畫素先天在物理性質上ISO表現就很難比1800萬畫素好
這也是很多人會講低密度高畫質的原因
其實應該再加上高ISO情況下這條件比較適當
不然一般人容易搞混
明明2400萬畫素解析度就贏了
怎麼還會畫質輸掉
算是看文章討論時偶爾還是要思考找資料一下比較不會似懂非懂

順便另類思考一下
如果是高密度特性又做在大片幅低ISO畫質特化的機器上呢?
想必那畫質是很優的 當然鏡頭那些其他因素也要配的上才行啦!
nick721007 wrote:
往下繼續看你會看到這一串~
在長曝時感光原件產生的雜訊控制上,由於CMOS為較低溫的電荷原件,在10多分鐘內的長曝並不需要開啟消除雜訊功能,這比CCD容易因長曝而溫度提高而產生紫光現像和雜訊有利多了。...(恕刪)


謝謝nick大的回覆.開高ISO..不一定要長曝! 不過感謝你

66樓的alexander大,有回覆到我的疑問
又增廣見聞了,不過,確實仍是似懂非懂!!!
符碌之神 wrote:
錄影有這個,SONY...(恕刪)



您可能要失望了,今年年初Sony才全面建議監控產業轉向使用他們的cmos sensor,

並且發下豪語,要在CCD之王的基礎上,在CMOS領域也要稱霸(稱霸而已唷,現在CMOS的王是 OV)

而且,似乎發展與各位前輩的期望背道而馳呢。
在手機上面,畫素會越來越高(像素密度也越來越高呢),
在DSC(應該是 Digital Still Camera,這範圍太廣了),由 CCD轉向 CMOS
在DSLR上面,增加大片幅CMOS的應用(對,這也很含糊,因為相較上面幾個應用 APSC 135都很大) @@



如前輩講的,也就是目前CMOS的製程,比較容易發展與獲利,


等到哪天ccd的技術能夠突破,說不定整個局面就轉變了。
一直叫人家google
那你上論壇幹嘛!?
論壇不就是開放大家討論的空間嗎??
更何況樓主問的是知識 不是常識
如果一個討論區每個主題的回文
都是叫人家去google
這板可以關了
原來01這個現象不只在單一板
早就遍布所有版面啦.......

然後久而久之
以後大家上google搜尋
搜尋到的結果都是

"你怎麼不去google"

giorgiowest wrote:
您可能要失望了,今年...(恕刪)


可恨啊,我才不要用CMOS錄影,我不要果凍效應啊

SONY什麼時候才會推出X3感應器,等這個也可以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