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回到攝影的最基礎~美感美學

樓主講的沒錯
不過現在不少自稱"攝影師"的人,只是看別人拍照可以拍到正妹
然後去買一台5D2+大三元(舉例)學人家拍
結果,都買了這麼高級的器材卻拍不好
就想盡辦法想要速成
從市面上攝影技法類書籍的熱賣可略知一二
反而那些國內、外攝影作品集也只能滯銷 (當然跟售價有關,小弟手頭上小小本日文攝影集也都要價近千.....)
殊不知那些拍好照片的人,之前花了多少時間成本在學習、經營影像
被多少人批評,突破多少瓶頸才有今天的成就

在我看來,攝影跟許多時下流行熱潮一般
有些人只是想要追趕一下流行,並沒有想拍什麼創作 (當然其中也有真正熱愛影像的人)
我猜一、兩年後,會出現5D2拋售熱潮

題外話
昨天去Canon服務中心
旁邊一位大伯拿著5D2來送修
好像是把EF-S鏡頭硬裝上去結果弄壞了
服務人員花了好長時間跟他解釋什麼是EF-S鏡頭.....
D700/NEX3/iPad2/iPhone4/09'MBP13/11'iMac21/09'CIVIC
我今年48歲,拍照的歷史超過30年,因為15歲初中(私校)畢業前,擔任畢業紀念冊的編輯工作而接觸攝影,當時我家有一臺Canon單眼相機,我父親也放心大膽讓我帶到學校亂搞,成為我人生第一個長期堅持下來的興趣。
因為我很早就擁有相機,所以除了自己手上這台以外,我從不研究相機,就是一機一鏡一直拍,每次照片洗出來挑片才是重點,我大概每次都要扔掉一半以上,由於相紙不好保存,我從20年前開始就只拍135的幻燈片,沖片回來先在燈箱上挑一遍,然後再用幻燈機打在白牆上欣賞。
我比較誇張的一點是十年前結婚,我的結婚照也是拍幻燈片,買slide底片給攝影師,拍完之後我自己拿去沖片,沒有相紙不用修片,婚宴上也是帶著幻燈機打在白牆上讓賓客欣賞。
進入數位攝影時代之後,拍照幾乎沒有成本,我很喜歡用連拍模式,所以挑片成為一種比拍照更辛苦的功課,但我樂此不疲,因為紀錄的是兩個小朋友的成長點滴
我想要在此反覆強調的是:大量的拍照然後用心的挑片,當你記得挑片很辛苦的時候,下次拿起相機就會斟酌一下,別再製造垃圾給自己找麻煩了。
照片本身是一種視覺性感官的紀錄,它會曝露攝影者按下快門的心態,或者把當下的情境或感受凝結下來,這是它比其他媒體更有魅力的地方。
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樣子和以前不一樣,你多想回味以前那稚嫩的模樣,還好我有拍照紀錄下來,有些內容當時不覺得怎樣,但加上時間的距離後更增添彌足珍貴的美感。
歡迎進入我的相簿欣賞作品
http://www.flickr.com/photos/kunshan/
http://www.flickr.com/photos/kunshan2/
01的傳統了,在怎麼樣的文章都會有謾罵聲,反正網路裡說什麼都不用付太多責任,難得有營養的文章也是一樣,現在的數位攝影已經脫離以前那樣單純的創作方式了,無限制的快門使用者老早已忘了(或者從來都不知道)按下快門那瞬間的意義,畢竟子彈無限要完成作品和只有36發,意境和心態是完全不同的,美感雖然是主觀但是還是得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沒被認同的照片說是每個人感受不同!?不太正確吧?相機早已淪為各種的形式存在,是流行配件是玩具是身分地位是科技產品,既然如此照片的好壞不再如此重要了。
對我來說
用生命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這是自身的美學
不管是用眼睛看、或是用什麼器材
對生命的感受越深,美感自然會提升
總之,這沒什麼理論啦
一起找回感動吧

https://www.raven.idv.tw/
感言:

在沒深度的地方用心分享,很多人都會笑~裝B...被砲的機率高。
在有深度的地方用心分享,很多人也會笑~傻B...這是基礎了都。

這就是很多人封口的原因,唉唉,可悲啊!

鼓勵:+5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還是忍不住想分享一下蘇東坡和王安石的故事:

據載,蘇東坡任職湖州期滿後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當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訪,被僕人安排在書房等候接見。閒來無事,他在書房隨意走動觀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題為《詠菊》的詩稿,上面只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兩句詩,沒有完稿。他認得這是王安石的筆跡,但卻想不通王安石怎麼會吟出這有悖情理的詩句來。因為據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此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於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
  這麼一想,蘇東坡不由興之所發,便舉筆舐墨,依韻續了兩句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了以後,他又覺不妥,擔心王安石責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後來,王安石得知蘇東坡續詩譏諷自己之事,便決定煞一下蘇東坡的傲氣,給他一個教訓。因為王安石所詠之菊乃一特殊品種,此菊花產於黃州。不久,經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
  果不其然,在蘇東坡赴黃州上任後的那年重陽節之後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後花園賞菊花,沒想到只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這一情景使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陳季常見而生疑。蘇東坡便坦誠他說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

所謂"書有未曾經我讀",謙虛真的很重要!
給樓主打氣,很多事情很基本,"知道"一些觀念大家都會,那,做得到的有幾位?
作品能拿出來讓大家看的又有幾位?
不一定要拿作品也可以,
那,是否能提出比樓主更"有所云"的內容讓大家學習呢~

--
以現在的社會風氣來看,除了美學之外,我更認為"道德"才是攝影人該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吧,看看之前板上的某些高樓文章就知道了。
一個人發表的文章或攝影作品就像一個窗戶
透露出這個人腦袋裡有多少料,多少美學涵養
這個涵養有天賦的成分,但小弟相信後天的環境佔絕大多數的影響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後天環境是自己營造的,也就是把時間花在什麼東西上面,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水準

若有兩個人,一個整天只看mobile01等器材論壇上的嘴砲筆戰或糖水照片,平常只看綜藝節目跟蘋果日報
另一個人平常休閒時間都在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去美術館欣賞瀏覽藝術作品,或各種經典電影
我相信拿一樣的相機給他們拍照,會拍出完全不同的東西

但在mobile01這種地方就別說太多了 看看本討論串的回文就知道
別說欣賞攝影美學的能力,很多人連中文的閱讀理解都有問題
haytt wrote:
感言:在沒深度的地方...(恕刪)


看完一整串 原本不解

原作的文章 很不錯的心得分享
用字遣詞 也不見尖酸苛刻

怎麼會後面一整串炮聲隆隆

經你一解說 恍然大悟

給樓主拍手叫好,
當大家在爭論哪台相機好不好時,
其實最基礎的美感美學才是最好的器材!!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