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台南的日偏食~~大家來發表各地拍到的日食吧

於台北土城家中屋頂拍攝~~雖然不是日全蝕但還是蠻感動的



台北,辛亥隧道旁邊那座山上拍的

也只有手機+玻璃紙

但有哪位大大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會有2顆太陽阿??

一顆還是圓的
pls2 wrote:
是日食, 不是日蝕台...(恕刪)

感謝指教,標題已改囉
內文的話就抱歉了
我說那麼多是為什麼呢 無非是讓自己留點回憶 並且證明自己還存在著 My name is Charles Always Charles
獻醜了 台北 自家樓頂拍的(景美這邊)


這張有裁過 用pentax km+kit 18-55鏡直接拍的


這張是用Olympus sp500+偏光鏡(好像沒什麼用)+電焊面罩鏡片拍的 有點手震




彰化的

Olympus C-5050 + Vixen 太陽濾鏡





新營拍的 Sony A350 Tamron 18-250 不用濾鏡 曝光少兩格 只縮圖
(很像月亮)
台南10:45
小DC+3.5磁片+裁切
宜蘭的~拍得好熱拍得好熱拍得好熱



蝕跟食看得懂就好 , 沒關係的啦

全球各地都在期待22日本世紀歷時最久的日全食。但究竟該寫「食」還是「蝕」,卻有不同意見,中文系學者認為,兩字相通,天文界則認為應正名用「食」字。

 中央社20日報導,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館長邱國光今天表示,古書中包括詩經、春秋、左傳等,凡提到「日食」均作「食」,直到清朝才莫名被改為「蝕」。

 邱國光舉2009國際天文年台灣區總召集人孫維新的意見認為,應趁此時將這個被廣為誤用的字糾正過來,且包括國立編譯館發行的「天文學名詞」一書,也明確表示「日食」才是正確用法。

 不過,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李瑞騰表示,「食」與「蝕」應是同音義近的字,古書都用「食」,如天狗食月,其實「食」就是「吃」的意思,「蝕」則有「像蟲吃葉子一樣逐漸吃掉的感覺」,「日食」或「日蝕」兩字相通,沒有誤用問題,因為文字本來就會隨時代演繹、演化。

 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昭旭說,雖然古書沒有「蝕」字的用法,但「日蝕」已是一般民眾都可接受的習慣用法,將「日食」寫成「日蝕」也不算錯別字。

原文
台南體育公園這邊 自家屋頂拍的 XD

D90 + 18-105kit
臨時找了3.5"的軟碟解剖當濾鏡 還好家裡還有這種東西存在 哈哈

幾張圖稍微才切過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