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如果就 ISO 的原理來分析,其實感光元件和底片一樣,只有一個基本的 ISO 值,但感光元件相較於底片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感光元件是電子元件,所以它可以透過訊號放大的方式來達成更高的 ISO 值,這點和水壓可透過增壓的手法來提高比較類似些...
而"雜訊"這個東東,則是伴隨"訊號放大"而來的副產品,並不是高 ISO 所要處理或者得到的結果。凡電子產品必然都會產生"熱",而"熱"就會產生雜訊,當雜訊小的時候,對正常訊號的干擾很輕微,所以我們不易察覺,但是當訊號被放大的時候,雜訊自然也會伴隨著正常訊號一起被放大,所以 ISO 越高的時候雜訊也就變得越容易被觀察到。
這就好比音響一樣,原本錄音室生產出來的音樂都有一個固定的音量,但在音響上播放時,會透過擴大機將聲音的訊號放大或縮小來調整音量,而好的音響在音量放大時,依舊可以保持優美的音質,但爛的音響在音量放大時,聲音就變得很「沙啞」了... 相同的原理應用在數位相機上,強的相機在高 ISO 時畫質依然表現出色,不夠強的相機,要嘛不是抹成了「油畫」,要嘛就是滿天「雪花」... 而數位相機的這片「濾網」在哪裡呢? 當然不會是 ISO 這個東東,而是影像處理器中負責處理雜訊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