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建議]發色?發射?發澀?

KenKuo wrote:
謝謝您的輔助解釋.....(恕刪)

KenKuo wrote:

謝謝您的輔助解釋....(恕刪)


發色本來就是數位時代新發明的名詞.
就像你說的,傳統底片時代從來沒有聽過這種說法.

你自己也是說了"很瞎", 這也是最近才有的新說法.
語言本來就是隨著時間不斷演變,新的名詞新的用法隨之而生

發色.你用相同的機身,相同的設定,相同的環境,不同的鏡頭去比較
還真的會有不同的色彩表現.
我想, 發色這詞不是無中生有的.
如果鏡頭「發色」一詞意指「照像物鏡色貢獻指數」(ISO/CCI),那麼它是有國際標準的(ISO6723-1983)。

鏡頭的CCI值,表示其在標準光源( D55:5503K日光)和標準日光型彩色軟片(由Agfa, Fuji, Kodak, 拍立得等廠提供之數據平均計算)條件下之色還原性能。



ISO推薦之最佳色貢獻指數為 ISO/CCI 0/5/4,允差範圍為(-4~+3, -2~0, -2~2)。

鏡頭的CCI和鏡片材質及鍍膜有極大關係。CCI離標準值愈遠,色偏愈嚴重。

但以上是在軟片條件下的規範,不知今日是否有標準的CCD或CMOS規格?

個人猜測,以今日數位調控如此簡單的環境,鏡頭的CCI值的要求可能不像以前緊緻,但仍應有限制之範圍。色偏太過,後製麻煩,寬容度亦小。


KenKuo wrote:
拜託、別以訛傳訛了....(恕刪)


你用同一相機
用相同的設定、用M模式
然後用A鏡頭,再換B鏡頭去拍同一場景

真的就會不同
鏡頭的鍍膜與透鏡本身的材質
真的就會拍出不同的色調
試試看吧

我自己對顏色很不敏感,了不起看得出來顏色很濃或者很淡,要說偏甚麼顏色還真的很難看出來...

有網兄提到形容詞的部分,我反倒有些意見。
發色這個詞彙的確是很多人在使用,很多客戶跟同事都習慣用這樣的詞語形容某某牌的相機或者鏡頭.....

只是好比「通透感」、「空氣感」、「立體感」或者O記藍這樣的形容詞不見得是不好的。
我自己看萊卡版友分享的照片,就有很深刻的感受--「這照片好有立體感」。
形容詞畢竟是形容自己的感受,希望閱讀的人能夠體會撰文者所感覺的事物。
我是分不太出來甚麼鏡頭偏黃甚麼偏紅的,當然也不贊成用那顆鏡頭發色怎麼樣的方式來形容。
畢竟對數位機身來說,機身的設定甚至白平衡影響都遠大於鏡頭。

只是怎麼去形容個人的感受這件事情,我倒覺得沒必要剝奪每個人用運詞語的能力。
畢竟你的經典不見得是我的,就事論事討論即可,這種帶有太強批判的字眼個人覺得還是少用。

一點意見,請見諒。
pukpukho wrote:
發色本來就是數位時代...(恕刪)


我也贊同您的說法
時代在進步
科技在進步
觀念在進步
語言為什麼不能進步

如果人家說你真機車,怎麼辦
裝死不懂嗎

回到主題
同一台機身,同樣的設定,不同的鍍膜方式,真的不會影響發色嗎
pukpukho wrote:
發色本來就是數位時代...(恕刪)


今天真是見識了「高手」的說法

「發色」怎會是數位時代才有的說法
我接觸攝影那麼多年
從 nikon FM時代就開始了
那時「發色」是我們論鏡頭常掛嘴的名詞
怎現在「完全被抹除了」
像「忘了它的存在」


樓主說
數位時代沒什麼「鏡頭發色」的問題
我也大吃一驚
連不同的鍍膜
對發色都有些影響
這是常識吧
怎又不見了

不能量化的東西
不能就說不存在
它只是難量化
不是不存在

今天真的見識大家的知識
我甘拜下風
純粹對用語的不專業看法
************************
語言本來就是用來了解事物的溝通工具
如果所用的詞句不能讓談話的對象所吸收或了解
講得在專業也是無用,
語言應該不必在乎"以前沒聽過,現在才有,感覺很怪"之類的想法
就好像形容一個人很有趣,現在的你聽到"古稽"比較順,還是"華稽"比較順呢?

就像前文有人,當有人說"你很機車A",是要裝傻比較好嗎?
jslan wrote:
你用同一相機
用相同的設定、用M模式
然後用A鏡頭,再換B鏡頭去拍同一場景

真的就會不同
鏡頭的鍍膜與透鏡本身的材質
真的就會拍出不同的色調
試試看吧

dgg wrote:
「發色」怎會是數位時代才有的說法
我接觸攝影那麼多年
從 nikon FM時代就開始了
那時「發色」是我們論鏡頭常掛嘴的名詞
怎現在「完全被抹除了」
像「忘了它的存在」


樓主說
數位時代沒什麼「鏡頭發色」的問題
我也大吃一驚
連不同的鍍膜
對發色都有些影響
這是常識吧
怎又不見了

今天真的見識大家的知識
我甘拜下風

兩位真是斷章取義的高手、請看清楚全部的內文然後再來開槍吧!

竟然完全扭曲我的原意,而且自以為是的打了落落長的教訓口吻....Orz


我沒有否認鏡頭有不同的色調、但實際上一堆不嚴謹的發言(如同兩位不明就裡的發言類似)

完全忽視了影響照片成色的更大變因、明明是機身後製、明明是不同相機的原廠設定差異

硬說成了什麼發色不發色的....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鏡頭會發射..那可會變的滿地都是玻璃了...
顏色的形成大家都很清楚,
就是不同物體吸收不同的光線的波長再反射到人體的眼睛再傳送到大腦的。
是很科學的東西亦是很抽象,科學的是光線的波長能量是可以被量化數據。
但抽象的是經由眼睛傳達到大腦再由嘴巴形容感受是很抽象的。
就像前陣子有個廣告,一群小朋友們在形容顏色一樣..烏龜的綠、天空的藍.....但是不是烏龜都是一樣綠,
天空都是一樣藍。

常在想..你看的和我看的顏色都會一樣嗎?我不知道...也許會也許不會..
顏色真的是很深的一個學問....
講這麼多,好像跟原主題沒什麼太大的關係..看看就好
我原則上滿同意樓主對於發色一詞容易流於主觀的討論,變成各說各話
所以我對於網路上很多東西都是親自使用後的心得,才會相信(不只是發色)

不過發色也好,"顏色特性"也好
我覺得鏡頭在這個表現上還是有差的
比如說我之前是用Minolta系統的
100-300APO 和70-210 f4 這兩顆望遠鏡頭
在我拍的照片裡面,一定能一眼就看出哪張是哪個鏡頭拍的@@
100-300那顆硬是比較濃或說是比較油,尤其是那個綠色更是濃到不行
但70-210就很適合拍人像,淡淡的美感

另外有關sigma的偏黃
我從minolta玩到canon
只要是給我拿到sigma的鏡頭,真的就是感覺黃
不是一張兩張白平衡色溫的問題而已
而是一種整體的印像
我個人的感覺,並不是色溫比較暖
而是一種濁濁的黃色
當然,不是每一顆都是這樣 17-70是我看過比較不黃的

不過以上是我個人的使用心得
當然是很主觀的,也就是我一開始同意樓主的說法
是的,沒有統一標準,也無法量化!!
但…也不是說無法量化(如MTF)就不能討論,這不過就是討論區不是嗎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