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餐廳裏頭的光線,還有你所坐的位子!有些餐廳是採昏黃溫暖光線,有些則是日光燈,而為自有分靠窗戶(可以吃點戶外的自然光),有些就只吃的到市內的光,要漂亮清晰就是光圈開大一點(5差不多就夠了),光線可以就上外閃打跳燈(可是這樣會或多或少干擾到其他用餐者,不建議!)且很多時候是用小DC拍的,更別說能上外閃,主要是光線要吃足,順著光源下來的光線拍,可以的話ISO調高一點(雜訊易治好的話),還有手要穩,畢竟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手震會很明顯!另外白平衡也很重要,常看蘋果日報可以發現許多美食的介紹所附的圖,都很好看!且很白亮,少有昏黃的感覺,哪種比較好?就因人而異,我是覺得昏黃蠻有溫馨感,似會增加食慾,如果不喜歡的話就改一下白平衡即可,最後記得採滿版拍攝,會比較營造出好的感覺,甚至加個湯匙或筷子,更有加分效果喔,附上幾張參考一下,不過是用單眼+外閃!比較不過實際01 0203 04
我也來貼幾張美食照,這算是高雄的一家老店了全部都是用L1+Leica D 25mm F1.4拍的沒打光,都是室內和窗戶透進來的光源而已餐點都有一定的品質,今天的沙拉是咖哩口味的薯泥蝦沙拉佐柳橙醬湯有三種,洋蔥湯、玉米湯、蔬菜湯,不過吃太快忘了拍,剩下麵包前菜菜色也不一定,這次的煎魚排味道很棒,肉也很嫩主菜我點了菲力牛排,肉超厚有五、六公分吧,而且夠嫩,不沾醬只撒鹽巴味道就很棒點心有冰淇淋和布丁,副餐的飲料就是很普通的果汁紅茶那些了住高雄的朋友們,知道是哪家西餐廳嗎?想看更多的話,請進我的相簿
1. 白平衡: 儘量不要使用偏於某種顏色的白平衡,因為食物是種很客觀的物品。2. 清晰/模糊場景: 清晰的照片可以帶出一開始對食物的期待,而模糊場景則可以讓食物產生較夢幻的感覺。3. 拍攝角度: 要讓食物呈現出較立體的視覺效果,除了利用水平45度角來拍攝外,透過垂直的角度變換也可以暗示出對這樣食物的情緒,諸如利用食物的橫切面、切割食物的瞬間、入口的順間。4. 食物本身的特色: 用日本料理舉例,想到日本料理,就會想到「精緻」、「簡單」、「稍微偏冷色調」(生冷食物處理方式)、「炸物」...等,便可以利用這些特性,針對日本料理來做拍攝。5. 現場的燈光: 如在有充分日光下,可以保持食物的油亮與新鮮感,如在較暗的室內拍攝,可使用閃光燈做補償。而燈光的角度也是相當重要的,儘量避免燈光對食物的直射,產生出過曝與失去細節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