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parrow wrote:
光圈累類似一個單位面積進光量的概念,全副差不多是4/3的四倍面積,相同的進光量情況下,全副只要1/4倍的光圈就夠了,我想人家談等效光圈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銀★Club wrote:
等效光圈是怎麼回事?
把全幅當神來看其它都是垃圾時.....M43的25mmF1.4=全幅50mmF2.8 , 等效焦段相同時,M43 F1.4就是全幅等效F2.8
有所謂的等效光圈嗎?
本來是沒有,把全幅當神來看其它都是垃圾時,等效光圈就會存在
為什麼要去算等效光圈?
把全幅當神來看其它都是垃圾時,就一定要算
等效光圈到底影響到了什麼?
進光量?景深?背(前)景虛化?
景深 背(前) 景虛化 有影響 , 進光量F1.4就是F1.4 與片幅無關
還是有其它目的?
創造等效光圈這個名詞,就是要把全幅當神來看其它都是垃圾
因為光圈值的重點是作測光的計算,而非用作景深的比較。而事實上,我們也沒必要刻意將所有數據轉化為135系統(全片幅)的標準。早在菲林年代以來,已經有多種不同的片幅,好像是110、135、645、67、69、612、617、4x5、5x7、8x10等等,我們都明白不同片幅下會出現不同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