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叔叔 wrote:沒離題你的這些話也確...(恕刪) 我後來因為這樣常常覺得;若不能與拍攝對象進行更深入的溝通,或給與他什麼好處都不太想拿起相機就拍,這是我找到一個比較讓我心裡平衡的方式,約一年前也讓我結識了一位街頭藝人朋友,而能讓我有機會很接近他的生活/故事而拍攝。我在心裡定下的這個規則久了在心裡已經變成了一種“制約”,是好或不好我不知道。不過還是想說,正面面對這樣的心態,找個方式為自己開創新格局。
小葉叔叔 wrote:從友站photobl...(恕刪) 不要想那麼多啦,很多情況, 記者都無能為力啦. 能 take 到照片, 就已經很偷笑了.在戰區情況, 那更複雜...欺敵, 偽裝, 詐降... 例用人們惻隱之心的戰術, 那可是一大堆.一稍不慎, 就會立刻死一堆人.. 突然轟隆一聲, 噴的你滿臉都是屍塊.只要遇到一次, 立刻學乖. 保証比那些 菜二兵 都還要聽 老士官 的令..台灣這邊太久沒打戰了. 還沒有清過臉上的屍塊, 所以台灣記者大多很調皮. 吊耳郎當到不行.敢讓咱們這些足大尾耶文化流氓心情不爽, 就馬上寫死你...啊你係無聽過哦? "小偷怕警察, 警察怕記者.", 安奶 記者 有夠大尾 否?連阮耶嘿咧有辦法開一堆超級大廠(隨便一間都是以千人萬人為單位耶超級大廠)耶超級大同業--郭董, 光是一個小小的弱女子記者, 就可以讓他煩歸落年, 煩甲靠北!凡愈能引起人們感動之事相, 拿來當陷井愈是好用.色字已經是頭上一巴刀了, 可是憐憫比色還好用.色誘, 是比較屬於對付個人的.憐憫, 是可以用來迷惑大眾的, 乃利用其民干擾其軍 尚好用耶工具...承平時期, 遇到了, 頂多損失財物. 錢擱賺就有啊, 沒什麼了不起, 這次就當成拿去 簽賭槓龜 就好了.戰時, 付出的那可都是人命, 而且還不是區區的一兩個, 死耶濃係歸連, 啊無就係歸營..
莫名其妙 攝影師的工作本來就是攝影阿 怎麼便成攝影師要攝影 還要去救人阿! 錯的應該是這些製造戰爭的好戰份子吧! 難道記者到火災現場LIVE 直播的同時還要去火場救火?直撥地震LIVE的同時 還要幫忙開挖土機查看有無受難者? 板大看起來滿慈悲又有道德 怎麼不去救他們? 不必像海嘯那樣 歐洲國家捐8位數台幣的金額 8000塊就好 你願意幫助他門嗎? 攝影師指是在現場工作而你是在電腦或手機前面看著這張照片 那有甚麼差別嗎? 攝影師心苦拍的照片 就是給這些滿口道德 卻又不願意提供協助的人看的
TO BE OR NOT TO BE都用這樣的標題了所以[不知道][沒想法][想法不同]都很正常不是嗎如果疑惑有標準答案....就讓那個白痴丹麥人跟死人頭做堆就好了不是嗎?妄想人心能有一套標準準則 不是成為教主就是被人當白痴所以各言己義 才是合理的不是嗎
要是我是專職攝影師,我會去拍,不拍下來如何告訴世人這個故事!? 若有得獎~更能將這故事傳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知道他們的處境...這兩張照片和你的解說都充分表現出他們處境的堪憐.....若我有能力,我就會去幫助他們~~或許有些攝影師不是這樣的想法~單純想得獎...拍出漂亮照片,但是不可否認的...還是有機會把故事傳出去.....
個人意見記者的天職就是把資訊正確的傳播出來如果以戰地記者為例過去一百年單以美國參戰的大小戰役就有不少戰地記者傳達出來祈求和平的訊息記者的天職是如此他們不是義工也沒義務危害自己的生命去做善事換成是我們或許會在那個當下伸出援手但我們始終不在那個時空,又能夠說甚麼嘴呢?有心的話,類似這種場合,就多捐一些錢或物資吧!如果我們自始沒有極深的動力前往各種災區或者戰區
小弟個人淺見.若拍這個照片的人是位記者.那他也許根本沒有錯.記得另一位普立茲獎得主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一名女孩卡在洪水的枯枝上.生命隨時會被洪水帶走.做為一位記者.她通報了消防隊.持續在女孩身邊拍攝.僅管女孩無助的眼神一直投在她身上.她依然只是拍攝.但沒實際做任何救助.她說.她的工作是記者.不是救災人員.她不懂得如何救這位女孩.應該交給有器材與專業的消防員處理.當下他只能僅守本份的拍攝最多只是做到陪伴.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實際的情況,記者的工作是深入報導.他們要為真相放棄常人常常認為應該有的仁慈.我們無法評斷他們按下快門的心態,就像我們不在現場.怎麼知道哪些記者是見獵心喜.哪些又是為了克守本份的只能按下快門.讓世人知道這則不幸的新聞.
無意考古,只是今天才看到這個討論串。攝影道德的探討由來已久,尤其在凱文‧卡特因『極餓的蘇丹』造成負面評價後,因個人因素自殺,社會臆測是因輿論及內疚而自殺,當時擔任評委也曾是普利茲獎得主的約翰·卡普蘭不知輿論對這張相片的評價是負面的,一直至受訪時才得知,他跟記者回憶評審這張相片的經過:"評委們當時非常仔細地看了這張照片,照片有註釋,提示會有人來幫助這個小女孩,給人的感覺小女孩不是獨自一人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約翰·卡普蘭還指出,小女孩的手上有一個環,說明她當時受著人道保護,所有的評委都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在評審的時候,評委們都信任這個攝影師,相信如果這個小孩需要幫助的話,攝影師一定會施以援手的。"但是,這個訪談節目在電視上播出的時候,約翰·卡普蘭的陳述被無情地切掉了,節目還是緊緊圍繞新聞倫理和道德觀展開,對凱文·卡特和普利茲獎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所有偉大的攝影師,都是先成為『人』而後才成為『攝影師』的。
hiroyuki2243 wrote:PS四九零零 wrote:最近有個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的展覽~ 裡面就有那一張拍攝者已經因為受不了輿論的壓力自殺了根本不是這樣... 這才是傳媒嗜血恐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