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相機幾十萬的真相...

如果這世界的東西都可以用製造成本加固定 % 當成賣價......這世界上應該就沒有富翁與窮人的差別了...因為大家賺的利潤都一樣

相機最主要的就是那塊感光元件 CIS晶片......
成本多少? 以下大約估計
1. 一片8吋晶圓估計產出40顆Good Die
2. 晶圓代工+後段封裝等等費用估計 US$2000, 大約 NT$60000
so.....最貴的 CIS感光晶片成本....1500元台幣

一台相機至少也賣 2萬! 照這種邏輯計算, 一台單眼製造成本大約也落在5000元左右, Canon/Nikon/SONY 賺很大阿!


我們公司autocad 一套15萬 2片dvd成本10元
毛利15000倍
小杰1607 wrote:
相機的處理速度真的是...(恕刪)


跟你講IC設計業界工作的技術面經驗,你不信反正堅持自己的"想像"

還是講那套認定是軟體封印住ISO

靠演算法可以讓ISO800變ISO3200

那就這樣吧

我相信現有相機靠要改韌體可以把沒開放的ISO範圍打開一定沒問題

問題是打開那段雜訊過大的感測區域,

多的東西都是noise,如果靠演算法就可以解決,

哈伯望遠鏡也不用上太空了,架在地表就好了,全部的研究人員研究演算法就好

CPU永遠停留在286就好,反正軟體升級功能就會變強大

反正你講對講錯頂多誤導信你的人,

我覺得這篇是釣魚文

浪費時間要糾正你的觀念我真是傻了
你的不負責推論
我覺得不合理
誰說售價一定和製造成本有關

售價和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有關

今天消費者願意買單,售價當然就上升
消費這不願意買單,那就只好跳樓大拍賣

好想放假

小杰1607 wrote:
相機的處理速度

真的是軟硬體都要相符相成

不是只靠著硬體或是只靠著軟體就可以單方面的達成

但隨著硬體的處理速度至今

硬體的成本不像過去有如天價的差別

但效能卻變得十分接近

那為什麼相機的價格卻有天差地別呢?

難道中階的機種就真的跑不動高階機種的能力?

還是所有的功能都早就被限制住了?


樓主你剛開始接觸數位單眼相機才會有這種疑問,可是等你多查些資料後,你應該會發現為何機皇等級機身價格那麼貴,不是因為它們和入門款機身畫素相差不多,所以入門款機身就是功能都被限制住,而是相機廠為了入門款機身較好賣,APS-C小尺寸的感光元件也塞了更多的像素來使買家誤以為畫素多就是好,結果是雜訊反而變高而必須靠抺雜訊的方式來使拍出來的相片上看不到明顯的雜訊,但是一比較就會發現入門款機身拍出來的相片細節和機皇等級的根本不能比。

另外感光元件大小跟ISO可用度也有很大關係,真的不了解就去看看友站這篇:[鳥專欄]大,真的比較好:淺談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下)的報導,至少你會了解更多,而不會再去想說入門款機身也能靠修改某些零件就能達到機皇等級的品質,那真的是想太多了。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其實硬體成本個人覺得沒有什麼

所有的硬體產品(飛機.車子.家電.3C)

硬體成本應該是普通貴的東西而已

貴在:

1.研發成本

2.廣告行銷
那不是白,那是過曝XD
錯很大....硬體也是一直在進步的...

機皇的用料真的很不一樣~~~調教也是很不一樣的
SONY A7III+24-105/4G+85/1.8

摳男道爾 wrote:
很簡單,(1) 進入...(恕刪)
買智慧財產權

小杰1607 wrote:
前幾天看了新聞,報導...(恕刪)
再暴力再怎麼樣都有人掏錢的
重點是要符合人們的消費心理
http://www.flickr.com/photos/never_house/

luckyfullhouse wrote:
Windows OS...(恕刪)



難怪比爾蓋茲等五秒就有小牛可以代步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