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ki21 wrote:
另外,我是用Nikon D700+24-70 F/2.8 的鏡頭時,在用24端我的安全快門也是在1/30秒,雖然安全快門的參考值應是1/24秒,可是身型較為細小的我,最慢的安全快門到1/30秒就是極限了。
在38和41樓和這裏,我要說的都說了,你們理解不了或者不同意,我再說也是癈話。
連廢話的"廢"都能打錯
我也真是服了你了

只能說閣下的邏輯和推論從頭錯到尾
也真是不簡單啊
你去找台NIKON 1來接24-70看看
最好24端1/30還不會抖
連廢話的"廢"都能打錯
我也真是服了你了
lml640707 wrote:
你去找台NIKON 1來接24-70看看
最好24端1/30還不會抖
FX看不出來,DX 可能稍微覺得糊糊的,如你所說,振動也被放大,那是不是切換DX格式
時快門要再快一些,或手要穩一些?
azuki21 wrote:
在52樓裏我最後假設...(恕刪)
azuki21 wrote:
那麼你也可以說最終成品的10吋比較.....
那我再可以假設未來的D900X全片幅數碼相機有10億像素(FX格式),並內置了DX格式(5億像素)、CX格式(1億5千萬像素)、4/3系統的格式(2億五千萬像素)的自由選擇格式的功能在使用10億總像素下接上50mm鏡頭能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下拍了一張相片檢視放大100%原圖下都是清晰的圖像;那麽其他可選擇的格式也將能在50mm鏡頭能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下拍出和FX格式有一樣清晰度的圖像。
azuki21 wrote:
那我再可以假設未來的D900X全片幅數碼相機有10億像素(FX格式),並內置了DX格式(5億像素)、CX格式(1億5千萬像素)、4/3系統的格式(2億五千萬像素)的自由選擇格式的功能在使用10億總像素下
azuki21 wrote:
所以片幅大小和像素密度都不會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
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的,就只有實際鏡頭焦距。
安全快門,真的只是個參考值。
azuki21 wrote:
而且若真的有振動使邊緣模糊了,在同等拍攝條件下,甚麼片幅(大片幅、小片幅、DX、CX、4/3....)在不斷放大下,都總會出現的。
lml640707 wrote:
FF/APSC/DC之間的關係改變的不只是片幅
還包含畫素密度
roachc wrote:
PS:一般來說,是用等效焦長,還必須考慮畫素密度!
roachc wrote:
註:
機身振動不一定是因為手持喔!
架再穩的三腳架放在行進中的高鐵車廂內地板上照樣有輕微振動,
所以 N 家鏡頭上標示的 VR 根本沒提到「手」這個字眼,
「手」是實用上最容易讓機身產生振動的因素,
故討論「手持相機的安全快門」時,
不能忽略「每個人的手持穩定度都不盡相同」這個重要因素。
那......斤斤計較實體焦長或者等效焦長又有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