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很早就擁有相機,所以除了自己手上這台以外,我從不研究相機,就是一機一鏡一直拍,每次照片洗出來挑片才是重點,我大概每次都要扔掉一半以上,由於相紙不好保存,我從20年前開始就只拍135的幻燈片,沖片回來先在燈箱上挑一遍,然後再用幻燈機打在白牆上欣賞。
我比較誇張的一點是十年前結婚,我的結婚照也是拍幻燈片,買slide底片給攝影師,拍完之後我自己拿去沖片,沒有相紙不用修片,婚宴上也是帶著幻燈機打在白牆上讓賓客欣賞。
進入數位攝影時代之後,拍照幾乎沒有成本,我很喜歡用連拍模式,所以挑片成為一種比拍照更辛苦的功課,但我樂此不疲,因為紀錄的是兩個小朋友的成長點滴
因為學過做過設計美術的人大都上過了這門課
但的確有很多人不會去想這件事情
我想只因為最後一句讓人覺得樓主好為人師
加上腦袋論在01的攝影版特別容易打到人
主觀上的喜愛會隨個人不同,但美感不是只看主觀的部份
不然就不會常聽人說誰的美感好,誰的美感不好
它確實是有一些準則在,並不是單一的簡單的用美或醜兩字來看
單看之下醜陋的元素,在經過排列後仍然會有美感的表現
在01常常看到這樣的話語
“大大,這是怎麼調出來的“
“大大的曲線還是風格檔可以分享嗎?“
很多人都只想速成
室內的日光燈也這套,戶外的自然光也這套
卻不去觀察最重要的光線
這是台灣升學教育下來不重視美學的結果,出了社會只有更變本加厲
所以我們到只能羨幕國外的設計和攝影
而我們以為落後的泰國或印度
在美感設計的部份早已經超前台灣
說實話,從這裡看到台灣普遍對美感不重視的情況
甚至看到有人談美感就以一種鄙夷的心態
而在電腦後面用力酸人的時候倒是很開心痛快
ps.樓主提到充實的部份,我建議一部最近看過的DVD“心靈鐵窗“(Boy A)
(電影台也有播,但是dvd的品質比較好)
在看到的時候發現片中的光線,不論自然光或是人造光都運用的的非常好
看了一下封底,果然在英國電影學會的獎項之中
除了最佳攝影獎同時還有最佳燈光攝影獎

看到標題以為可以看到有關於回到攝影的最基礎~美感美學的深度論述
結果,發現這篇本文還是和過去一般的月經文相同
本文完全沒有任何有關「攝影的最基礎~美感美學」解析論述
但最後總是不離開那句老話「你的腦袋瓜」的概括性的論述,來涵蓋整體的攝影東東
基本上的意思就是說『手機拍照的藝術層次>dc拍照的藝術層次>消費級dc拍照的藝術層次>APS DSLR拍照的藝術層次>全片幅DSLR拍照的藝術層次>數位機背拍照的藝術層次』

不論如何他們都只是工具而已,達成目的的工具而已,因此小弟沒有特別喜愛的品牌
現在選擇O牌,是因為長焦的優勢,哪天我的需求不一樣了,我就會在換到其他品牌
但是美感基礎的部分,是可以參考構圖的書籍,雖然那不是唯一
或是基本設計,美的形式原理(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等)
色彩學,等許多書籍,如果是設計相關科系的朋友應該都相當熟悉(以前會考的XD)
那些書籍是個不錯的參考^^
不過好照片的定義太廣,不同類型的攝影要求又不一樣,例如拍運動,總不能拍一堆殘影的照片,而主體對焦沒對到
拍商品,一般也不能拍的景深太淺或是曝光不正確,婚紗攝影總不能把新娘從50KG拍成80KG
如果是報導攝影,照片的故事性就相當的重要了,而不是轉個黑白就叫報導攝影
如果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1.照片的內容最重要 2.構圖 3.曝光精準度(或故意曝光不足或過度)
這幾點都還滿重要的,不過...如果不是拿來工作的,自己拍好玩就好,拍照嘛..相機拿起來,按下快門就完成了^^
攝影~咖啡和音樂
內文搜尋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