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攝影的意義

Alan0123 wrote:
看完這一串討論只有一個問題 ~
請教 BSA 大 , 您的貼圖是要表達什麼呢 ?

施主, 這不是攝影學會, 您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要看您自己了. 要是拿 DSLR 把這些夜遊場景拍成定格照也不是很難, 只是照片傳達的意念不一樣.

攝影的意義嘛 - 說穿了就是相由心生, 機器只是取景的工具;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您心裡想的是啥您就會看到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fashsboy wrote: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也有...(恕刪)


追求器材?

不能一昧地貶低器材
也不能器材至上毫無創意

你看拍足球、網球的攝影師
那一個不是500mm以上的大炮
那是追求器材嗎?

很多拍鳥的朋友
也用300mm以上的鏡頭
這也是追求器材嗎?

我的鄰居是一位大學教授
他用傻瓜相機試圖拍出水墨畫面
這是有創意的
但也不能就這樣說:其它的器材全是多餘的
他也不只擁有傻瓜相機

我有Leica M6,也有contax相機、蔡斯鏡頭
也不是什了不起的攝影師
沒有了不起的作品
也不太放上來獻醜
但我享受每次的攝影過程
出差採訪也用它拍攝
下周去日本京都
最後決定不帶數位相機
只帶徠卡

這樣我是「只會追求器材的人」嗎?
我覺得攝影的意義為:

[ 自我實現 ]

參考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就知道...

不管是追求器材或是極致美感的追尋,都是自我實現,沒什麼對或錯。
所以熱愛攝影的同好們,恭喜各位進入需求層次中的最高等級...
https://imcyh.tw/
有多少線上攝影師或攝影記者是真的自己花錢買器材的,很多人都是公司發什麼就用什麼的,當然也不可能是全新的,如果有一些脫焦、測光不準的問題都要自己克服,雖然如此但是也有不少足以傳世的作品出現,哪有追求器材的空間,除非自己掏腰包,可是當然有一些要拍攝的畫面是很吃重器材的,但是攝影應該還是以照片的內容為最重要。
dgg wrote:
追求器材?不能一昧地...(恕刪)

這位板大說的沒錯

想拍好每種主題所需要的器材確實是不同

但是現在有很多新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歡拍攝的主題

就把金錢投入到很多器材上

但是這些器材買回來後實際用到幾次呢?

還是都躺在防潮箱裡?

也許可以在多拍一點

看看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在來決定未來購買器材的走向
BSA wrote:

施主, 這不是攝影...(恕刪)


小妹非常欣賞您的觀點 你扔出那三張照片 就吸引來了 對成像不完美精細的人的偏見與質疑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 攝影 傳達出來的意念 卻沒人願意去了解
多半只暸解有沒有拍好的細微部份
但我們想想 這是拍攝者當下按下快門的意念嗎?
而對你來說那是一張設定不好的失敗之作?
攝影層次之廣大 不論是成像 或是表達 都有他所用之處
請各位好好利用 而不是每張照片都要拍的完美精細才是好照片
用用自己的思維 想想為何拿起相機

自己常常被 非攝影玩家的人使用DC拍的照所吸引 你們有這種感觸嗎?
我大學念的是資訊傳播系,
顧名思義:就是將訊息以最快速、有效、準確地傳播給閱聽者。

把它用在攝影媒介上也是如此。
只要攝影能夠幫助我們把想要傳遞的內容,
快速有效地傳播給閱聽者。

那它就是好的作品,
也是當下攝影的意義。

photo daily & gallery
leelichung.com
haruharu wrote:
小妹非常欣賞您的觀點...(恕刪)

謝謝您的支持, 其實這也就是個人的心路歷程 : 先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然後進化到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後又反璞歸真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1) 三年之前, 當我把 Maxxum 9000, 50mm f1.4 扔在家裡只帶著 C3000 四顆 NiMH 電池和兩張 128 MB SmartMedia 出門的時候, 我是真的認為數位像機終於解除了背包行囊中的重負. 至少晴天之下 C3000 的照片都很不錯. (底片機時代真的按快門都十分謹慎小心, 結果反而沒什麼長進.)

2) 當拍完一整天的行程, 在半夜兩三點回到旅館之後已經是累得人仰馬翻倒頭就睡. 隔天一早匆忙下載到 notebook 之後又急著出門拍花街 (拙作發表於[街拍之我見]的討論串). 等到又拍滿兩張 SM 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才開始重點檢視. 當時這幾張是屬於應該被刪除的爛照片. 無奈白天拍花拍風景美不勝收的傻瓜 DC 夜拍就是這樣, 真要嚴格把關的話, 夜遊照只剩 10%~20% 能保留. 所以只把全黑的, 抖動過於劇烈的 10%~20% 刪了. 看完這些慘不忍睹的畫面之後, 暗暗發誓一定要買DSLR加砲鏡.

3) 20D 和 28-80mm f2.8, 80-200mm f2.8 拍出來的定格照的確震撼人心了好長一陣子, 只是看久了也就麻痺了. 倒是肩膀不斷抗議每次出門都要帶著這樣的重擔, 在公眾場合拿出來也有些過於引人注目(反而讓自己成為被拍攝的目標) 所以 20D 紀錄日常生活的作品數量反而遠不及 C-Media 3000, FinePix 4700 zoom 這兩台傻瓜 DC. (隨身帶著出門的次數不多, 意味著捕捉到生活中意外驚喜畫面的機會也不多.)

4) 看了幾年的定格照之後, 上個禮拜整理 USB 硬碟, 居然發現這些三年之前的爛照片帶給我不一樣的運動感. 當然要是始終沒買 20D, 28-80mm f2.8, 一輩子沒拍過夜遊定格照, 那麼慧根不夠, 悟性極差的我大概還是會埋怨 C3000 只能拍出模模糊糊的夜景, 卻忘了去欣賞長曝光造成的運動感.

結論: 硬碟要買大容量, 拍壞的照片不要立刻刪除. 休息在家時看看幾年之前的老照片, 順便回顧一下自己的拍攝功力與欣賞品味有沒有提昇. 機不在貴, 多拍才行. 景是問題重點, 所以相機最好能隨身攜帶(太大, 太貴, 太重, 太複雜, 無法單手操作 .... 皆不宜), 有景有機有電記憶體還有空間才有好照片. 糊有糊的好, 艷有艷的妙. 青菜豆腐就應該表現出青菜豆腐的味道. 但是假如大廚把所有菜色都用松露干貝火腿高湯調味, 那麼味如嚼蠟也不過如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樓上前輩說得沒錯!
拍下的照片盡量不要刪除,
也許經過幾年之後,
大眾美學逐漸有所改變,
原本打算丟棄的照片,
有可能變成一代大師的作品喔~

photo daily & gallery
leelichung.com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