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發達 為什麼還要扛這麼大的攝影機 ??


fin501 wrote:
那是不是鏡頭大感光...(恕刪)


錄影的話......還要加上檔案壓縮率

檔案都一樣的話,就愈大愈好,不然為何要做幾百萬的東西!



進光量?光圈?你要問啥???

當然鏡頭愈大,進光量就愈多!問題是光圈是孔徑比值....

iphone 鏡頭光圈F1.8,拍出來的相片比較暗嗎?

全幅鏡頭F1.8拍出來的相片會亮到靠杯嗎?
録影不是只有手機隨便錄録直播那種。
要拍能出能用的畫面須要分鏡,鏡位要有廣角到特寫許多畫面。還要考慮聲音的收錄,這些只靠手機很難辦到。
打個比方,如果要拍一間餐廳。要有餐廳的外景、內景、特寫鏡頭、客人,餐廳員工的畫面,
食物的畫面更要許多畫面,如製作過程,出菜,食物特寫等等,只用手機很難達成。而且畫面也不會好看,
鏡頭變化太少,觀眾看20秒就看不下去了。
再來收音,手機的收音很弱,放出來的聲音根本不能用。如果要訪問老闆和客人,這種專業機種可以同時接兩組MIC,
一組收現場音,一組收訪問音,這樣主角的聲音才會清楚,還可以監聽聲音有沒有録好,還可以隨時調整音量,這些都不是手機能做到的。
fin501 wrote:
到底有沒有進光量比較多這回事呢?

銀★Club wrote:
當然鏡頭愈大,進光量就愈多!問題是光圈是孔徑比值....

銀大是攝影前輩,這是正解!

我這個粗淺的後輩就用粗淺的話來解釋給 fin501 大大聽:
拍照(攝影)最在意的是「總進光量」
就是「光圈(孔徑比值)」乘上「快門(進光時間)」
至於 ISO 是底片(感光元件)端的事,在此不談。

孔徑比值不夠大,
就得拉長進光時間
讓總進光量一樣,

若環境光線太強,
反而要縮小孔徑比值,縮短進光時間
以免總進光量太大,相片一片死白。

大光圈(體積當然大)鏡頭的價值在於「微弱光線下能有較大的進光孔徑比值」
讓「進光時間(快門)」可以短一點。

至於大光圈鏡頭畫質(光學影像品質)比較好,
是因為既然又貴又重,
就一起把畫質做好一點,
符合專業人士的高標準。

若沒有高標準需求,
手機真的很夠用了。
銀★Club wrote:
iphone 鏡頭光圈F1.8,拍出來的相片比較暗嗎?
全幅鏡頭F1.8拍出來的相片會亮到靠杯嗎?
........(恕刪)

iphon 的成像區才多大? 全幅的成像區多大? 比較大的成像區需不需要比較多的光? 你覺得一樣一樣 F1.8 全幅的"進光量"沒有比 iphon 多嗎?
White bear wrote:
iphon 的成像...(恕刪)


進光量比較多,但光圈值沒比較大啊!

難道全幅有F0.05的鏡頭?進光量明明比iphone大幾十倍!

(光圈值不等於進光量)
銀★Club wrote:
進光量比較多,但光圈值沒比較大啊!
難道全幅有F0.05的鏡頭?進光量明明比iphone大幾十倍!
光圈值不等於進光量)

抱歉剛剛沒讀詳細,誤解你的意思了。

如果單看成像區內光線的強度,那看光圈值就好了。
但是總進光量,還得考慮到成像區的大小。成像區越大,需要的光當然就更多,鏡頭不夠大,就收不到足夠的光。
成像區大小是不是影像品值保證? 以相同的技術來說,是。成像區越大,我就可以塞更多像素,或相同的像素有更好的品質(雜訊比,感度等)。
樓主依該是個門外漢!!

我來給你個正解吧~
在產業領域裡,要的不是最強的,要的是最完整的。
無論電影工業或者是電視產業裡,器材的贏家向來都不是畫質最強的,一定都是系統最完整的。
就如電視來說,SONY不會只出攝影機,還會出導播機,錄放影機,片庫系統,影像轉換系統...等 多到你想像不到的大架構,才能在產業裡站下一片天。

這麼說你可能不懂,我舉例來說
假設用於電視產業裡,用手機如何衛星直播? 用手機如何多機且進入導播機轉播? 用手機如何進主控室與副控室? 連基本的收音都難解決(麥克風要48V電源,更要Realtime監聽)

假設用於電影產業裡,攝影師要看螢幕/導演要看螢幕/燈光師要看螢幕 就光同時分出三個螢幕,請問手機怎麼做? 再說如果拍攝需要,手機吊在2層樓高的搖臂上,你怎麼看手機跟操作?
太多了舉例不完~

人家出的不只是攝影機,人家出的是一大套完整的系統

畫質再完美無瑕,沒有Total solution 是沒人會用的,在產業裡,出機就是打仗了,是要賺錢的,沒時間與機會做實驗或者事後修補

總結:
廠商而言~ 哥賣的是系統 是架構 是有整套針對這個產業別規劃好的解決方案,你需要的我都有,你沒想到的我也幫你設計好,所以哥賣的不是畫質而已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