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拍照有沒有後製差好多,各位喜歡哪一種?


leavemealone wrote:
直出http://imgur...(恕刪)

我朋友都說我是詐騙集團......




數位相機拍攝之後得到一組訊號叫RAW,
RAW看不見,
必須給他的訊號一些描述,
才會形成看得見的圖檔,

相機內有廠商所預設的描述檔,
比如風格(風景,肖像,鮮艷),
或者參數值(飽和,對比,銳利),
其至數位修正(HDR,動態修正,變形,色偏),
這些描述檔就可以說是廠商所預設的"後製"模式,
也就是說,
相機直出其實就是廠商所預設的"後製"模式,
廠商己經幫你後製好了才出圖,

RAW檔看不見,
使用RAW解檔軟體所見的只是模擬出圖的可能,
不是圖檔的"成果",
也不是RAW檔的"圖像",
在RAW解檔軟體放大檢視,
你會看到馬賽克,
也可能看到色階,
但演算出圖檔的時候並不會那麼涇渭分明,
所以在RAW解檔軟體所看到的圖樣並不是真實的,
而是一個假象,

解檔軟體要把訊號模擬出圖樣,
也必須根據相機來設定一個描述檔,
沒有描述,
比如新機尚未建立描述檔的時候,
並沒有辦法模擬出相對應的圖樣,
解檔軟體所設定的描述檔也可以說是軟體所預設的"後製"模式,
它跟原廠不會一樣,
跟其它的解檔軟體也不會一樣,
因為原廠或其它軟體所預設的"後製"模式是不相容的,

解檔軟體提供了一些調整選項,
供我們拍攝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
對影像的各項參數進行描述,
拍攝者對於參數的調整就是在對軟體所摸擬出來的圖樣進行描述,

如果這樣的描述稱為"後製",
那麼數位相片如果沒有經過任何一個"後製"
(包括相機內的"後製")
那就只是一組看不見的訊號而己,
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其實在座所講的"後製"
其實是對於RAW訊號的描述,
差別在於是廠商內建於相機所預設的解檔"描述",
解檔軟體所預設的"描述",
或是消費者自己進行的"描述"而己,
並沒有所謂的"直出"或"後製",
差別在廠商幫你描述或自己發揮創意進行描述而己,

但PS是對於圖檔的修改,
使原本就存在的圖檔變成另外一個新的圖檔,
這才真叫做"後製",


RAW沒有後製描述能直出嗎?

現階段的相機及人為技術和軟體的誤差後製是有必要的

只是 後製如同吸毒 口味越調越重而不自覺 濃妝豔抹就成了敗筆~
世界如此遼闊~ 我只是走過某個角落...
後製不是洪水猛獸,後製有時候是要解決相機寬容度不足的問題,因為現實中有很多場景是看的到拍不出來的.
很有趣的狀況就是:RAW很像 傳統的底片,而JPG等數位影像檔 就像 沖洗的相片。底片拍完需要經過化學藥劑沖洗,相片需要底片經過暗房處理。
依不同需求、理由,喜不喜歡不都是個人的喜好嗎???免戰啦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後製過的照片,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不是當下真實的色彩。
現在看到很多人在即時通訊軟體中傳來傳去的問候風景圖,無一不是後製過的。
看久了,只覺得那些照片很假...當然有些人喜歡看這種渲染或者強調過的色彩。
我自己拍照也都幾乎不後製。
都是意氣之爭啦。。。
很假的是侏儸紀公園,你跟我說哪有恐龍呢? 還活蹦亂跳的,騙鬼。
最假的是阿凡達,哪有藍色的人還會動。。
欣賞它的美,而不是在於真與假。 其中的意涵盛於真假,因為人因夢想而偉大。。。

如夢似幻,作夢中夢,悟生外生。。
人類之所以盤據支配這個地球,就是這些物種裡,就人類愛做夢,愛幻想,而後不停地想去創作追族夢想。
今日的假,明日的真,因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相機拍的本來就是假,只是有人誤為真。
所見既所拍,很好。
但是,真的你看到的是你相機裡的圖像嗎?
難道,沒有預覽一下嗎?
奇怪,相機拍得好醜,根本不是我看的現場。

那誰才是真?
當所有人在爭執小米好蘋果好巴辣好的時候,你還硬要黑金剛才是王道。。。
高興就好。。。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啥麼跟啥麼阿,這離題了吧。
喔,是的,離題了。
即使夕陽下,我前面的人我還是很清出的看到她的容顏衣服,可是相機怎麼給我拍出個黑木炭。

因為它叫相機,懂了唄。。
小弟拍照放上Flickr也是都習慣會後製,直出總是感覺少了什麼,

有時候直出自認為90分,微後製一下就感覺超過95分....

後製真是毒藥XDD
想不到都2016年了這還是個議題
自己看得順眼 修出自己要的風格

我不會因為他人而改變我自己的想法...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