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拍攝之後得到一組訊號叫RAW,RAW看不見,必須給他的訊號一些描述,才會形成看得見的圖檔,相機內有廠商所預設的描述檔,比如風格(風景,肖像,鮮艷),或者參數值(飽和,對比,銳利),其至數位修正(HDR,動態修正,變形,色偏),這些描述檔就可以說是廠商所預設的"後製"模式,也就是說,相機直出其實就是廠商所預設的"後製"模式,廠商己經幫你後製好了才出圖,RAW檔看不見,使用RAW解檔軟體所見的只是模擬出圖的可能,不是圖檔的"成果",也不是RAW檔的"圖像",在RAW解檔軟體放大檢視,你會看到馬賽克,也可能看到色階,但演算出圖檔的時候並不會那麼涇渭分明,所以在RAW解檔軟體所看到的圖樣並不是真實的,而是一個假象,解檔軟體要把訊號模擬出圖樣,也必須根據相機來設定一個描述檔,沒有描述,比如新機尚未建立描述檔的時候,並沒有辦法模擬出相對應的圖樣,解檔軟體所設定的描述檔也可以說是軟體所預設的"後製"模式,它跟原廠不會一樣,跟其它的解檔軟體也不會一樣,因為原廠或其它軟體所預設的"後製"模式是不相容的,解檔軟體提供了一些調整選項,供我們拍攝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對影像的各項參數進行描述,拍攝者對於參數的調整就是在對軟體所摸擬出來的圖樣進行描述,如果這樣的描述稱為"後製",那麼數位相片如果沒有經過任何一個"後製"(包括相機內的"後製")那就只是一組看不見的訊號而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其實在座所講的"後製"其實是對於RAW訊號的描述,差別在於是廠商內建於相機所預設的解檔"描述",解檔軟體所預設的"描述",或是消費者自己進行的"描述"而己,並沒有所謂的"直出"或"後製",差別在廠商幫你描述或自己發揮創意進行描述而己,但PS是對於圖檔的修改,使原本就存在的圖檔變成另外一個新的圖檔,這才真叫做"後製",RAW沒有後製描述能直出嗎?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後製過的照片,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不是當下真實的色彩。現在看到很多人在即時通訊軟體中傳來傳去的問候風景圖,無一不是後製過的。看久了,只覺得那些照片很假...當然有些人喜歡看這種渲染或者強調過的色彩。我自己拍照也都幾乎不後製。
都是意氣之爭啦。。。很假的是侏儸紀公園,你跟我說哪有恐龍呢? 還活蹦亂跳的,騙鬼。最假的是阿凡達,哪有藍色的人還會動。。欣賞它的美,而不是在於真與假。 其中的意涵盛於真假,因為人因夢想而偉大。。。如夢似幻,作夢中夢,悟生外生。。人類之所以盤據支配這個地球,就是這些物種裡,就人類愛做夢,愛幻想,而後不停地想去創作追族夢想。今日的假,明日的真,因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相機拍的本來就是假,只是有人誤為真。所見既所拍,很好。但是,真的你看到的是你相機裡的圖像嗎?難道,沒有預覽一下嗎?奇怪,相機拍得好醜,根本不是我看的現場。那誰才是真?當所有人在爭執小米好蘋果好巴辣好的時候,你還硬要黑金剛才是王道。。。高興就好。。。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啥麼跟啥麼阿,這離題了吧。喔,是的,離題了。即使夕陽下,我前面的人我還是很清出的看到她的容顏衣服,可是相機怎麼給我拍出個黑木炭。因為它叫相機,懂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