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底片&感光元件的預設比例3:2是從何而來?

據我所知, CD 在制定規格時為什麼選用 74 分鐘是有原因的, 因為要能一片收下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不需要換片, 以此為基準.

請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D

bertc wrote:
據我所知, CD 在制定規格時為什麼選用 74 分鐘是有原因的, 因為要能一片收下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不需要換片, 以此為基準.


精彩!果然萬物皆有因。

老闆即使爽或是他說了算,也得編個理由哄哄消費者啊~~
那為什麼照片都是矩形而不是圓形?(

早期的像紙是要一刀一刀切給你的.....圓的會瘋掉吧

沒有那麼複雜, 所有工業化的商品都要考慮製程的便利性

bertc wrote:
據我所知, CD 在制定規....


連結的內容基本沒錯但有一些要更正

Furtwanger 1951 RCA 拜魯特 九號 不是"最長的演奏", 歌劇多的是數倍長
而且CD 在剛設計時, 多是打算收錄原來已有的黑膠唱片的錄音, 因此條件之一變成"不能原來已發行的錄音從中斷掉變兩張"

聽過另一說(更有說服力)
當時錄音的主力是卡拉揚的柏林愛樂, DG 跟 Philips合作時有徵詢卡拉揚意見, 所以以9號為長度來設計

不過你連結的也可能是引用翻譯問句錯誤(大陸譯者常犯不懂內函只管文字的錯), 指的可能是 福特萬格勒1951拜魯特音樂節的九號是市面上貝多芬九號裡面錄音版本最長的, 那就沒錯

路人甲㊣ wrote:
不用其它切法啦, ...(恕刪)

35mm依70mm而來

那進一步追
70mm又是依據什麼設定的?
effo wrote:
不過你連結的也可能是引用翻譯問句錯誤(大陸譯者常犯不懂內函只管文字的錯), 指的可能是 福特萬格勒1951拜魯特音樂節的九號是市面上貝多芬九號裡面錄音版本最長的, 那就沒錯

維基百科 就是要 大家一起來改、來補、來編 的啊,

不用註冊 也可以按 編輯, 給它刪修...

這樣改如不妥, 你再進去給它改..

宅男乙 wrote:
維基百科 就是要 大家一起來改、來補、來編 的啊,


哈哈 長知識了 thanks
宅男乙 wrote:
維基百科 就是要 ...(恕刪)


離題一下...
有個疑問,既然不用註冊,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編輯、刪除的話,這樣有沒有可能原本正確的資訊被改成錯誤的,甚至有人惡意破壞把資料亂刪?
這樣原本讓大家方便分享知識的美意可能就被亂用了...
好吧,來無聊一下,不用問誰說的,物理概念說的可以吧。。。

鏡頭是圓的,因此成像圈是圓的,當然以圓形內的最大方形面積就是正方形吧,所以1:1的出現了。
可是有個傻瓜發現,奇怪怎麼天空那麼多,地面那麼多人反而很小,那不好看,因此他就將天空裁一些地面裁一些,這樣變矩形了,好看多了,因為傻瓜的偉大發現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傻瓜獎。
又有一個傻瓜發現,你們很笨也,正方形的長不夠寬那不就浪費了成像圈了,因此他採用了矩形的相紙洗出來,總比洗方形再來裁聰明一點,因此該傻瓜也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傻瓜獎。。。
又有一個傻瓜發現,我都拍團體照,那麼高度少一些那這樣的矩形可以裝更多的寬,因此該傻瓜也想得傻瓜獎,可是眾人反對,因為這不夠傻瓜,因此吵得沸沸揚揚,沒辦法決定去找當時的數學權威 蠟筆小新 來請教。。

蠟筆小新一接受這問題之後,眉頭一皺,這案情不單純。。。 因此脫了褲子跳了一首大象舞,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何那麼長 。。。
再來,蠟筆小新 解開了眾傻瓜的疑惑,都開心的回家了。。

正方形:2:2,那將橫邊加的基數不就變2:3了,高那邊在加1還是正方形無意義,因此寬跟高各加1不就變3:4了,有個傻瓜說我喜歡橫的多一點也,小新就說那橫的在加1阿,不就變3:5了。。
在眾傻瓜歡聲雷動的高興時,有個傻瓜說我加0.1可以嗎。。。
所有傻瓜都異曲同聲的說,笨,整數不用用小數,今年的傻瓜獎給你好了。。。

我承認,我是來鬧了。。。。快閃。。。


亂畫一通,看看就好。。。。


hillside wrote:
35mm依70mm而來

那進一步追
70mm又是依據什麼設定的?

這我就不知道, 也懶得去查. 不過, 我想 70mm 的 roll film 是原創的吧.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