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同一個位置上,用不同焦段來拍攝,只會獲得不同視角的照片
但透視感不會改變,因為上述的兩個變數比例不變
這麼算事實上忽略了「實際應用面」...
為了讓主體在畫面中呈現的大小接近,視角越廣的鏡頭,相機就要越靠近被攝主體
假設今天我用了廣角的鏡頭,所以我往前站了一步,前進了 0.5m,那分子分母都各減 0.5m
假設 原始分子=30m, 原始分母=2m
原始比例 = 30/2= 15
廣角比例 = 29.5/1.5 = 19.67
上面的比例就改變了(用有意義的描述方式:與主角比起來,背景「相對上」更遠了)...透視感自然不同
樓主那實驗,倒是很好的 數位變焦示範....
capitalm wrote:
透視感只和物距有關 ...(恕刪)
付的圖真是好!
很多時候原理搞不清楚
光是依照實際使用經驗去作判斷
雖然得到的結果不一定不對
但是要準確的命中還是有困難的
以前剛玩像機買了第一顆鏡頭 50 f1.8 II
就是因為聽說50mm的鏡頭透視感和人眼相同
但是眼睛看著觀景窗總覺得和眼睛直接看景物不同
後來才慢慢把透視感/視角/鏡頭焦距還有像機的觀景窗視野率/放大倍率和感光元件大小搞懂
其實這些名詞如果可以從原理面去弄清楚
那要拍照片會更得心應手些
鏡頭的焦距不同真的只有視角不同
透視感會有差是因為要讓主體得到相同大小使得主體/背景和感光元件的距離變化了
coldfish wrote:
網友您好,我也不是高...(恕刪)
我覺得,如果都只是要用一些抽象名詞來解釋更抽象的名詞,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我學建築,在我的學門裡沒有「透視感」這種詞語,但是有「透視」這個東西
透視由物距、視點、消點等所控制,其中一樣改變,透視的效果就會改變
而上述所提到的三個主要變項,並沒有「焦距」這個東西
如果硬要把焦距這東西套在建築的透視圖裡
就好像是把原本A3大小的圖,只印成A4大小但不縮放比例
不過,畫一張透視的變項遠遠少於攝影
攝影還有相機、鏡頭的變項,天曉得28-80的80端和80-210的80端是不是一樣的?
而且鏡頭還有變形控制等等的變項等等
而你們在談的「透視感」我覺得應該是以物距為主要的影響因子
物距的改變自然就會改變其透視感
以下小虫小小以3D模擬一下,雖不確實,但供大家討論
以下為,物距不變,改變焦距
可以發現,圖中柱狀物的透視形體並無改變
以下為,物距改焦,焦距不變
可以發現,圖中柱狀物的透視形體,在相機離得愈遠的時候,愈不容易看清楚兩端柱的側面
也就是剛有個朋友所說的FOV近似於0的情形
這樣的原理和相機,我想應該八九不離十
所以,我想是你想得太多了,也加了太多變因,才導致整個討論變調
---------------------------------------------------------
也許是01不能傳gif,我傳的都不會動,馬上換圖床(天空部落)
---------------------------------------------------------
不知為什麼,傳了都不會動,所以我傳上rar檔,有興趣的自己下載
附加壓縮檔: 200710/mobile01-b0f55b8a8ff3f9ffe7f298b32e400fa0.zip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