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fang wrote:
天然的真的比不過加工品嗎?
還是我的技術真的需要多加強才能讓老婆認為不需要後製?
上傳幾張照片,不過真的感覺後製過的比較好看.......(恕刪)
個人不認為照片一定須後製
但
以這幾張範例而言
隨手拍拍沒有構圖主題不明
最基本的水平線也沒抓
屬於適於直接刪掉的類型
所以只能靠後製化腐朽為稍不腐了
你想你都直接上傳mobile 01的圖床了,
可見你對觀眾的需求並不重視,
或是說你可能很重視但卻不知道方法,
後製不是調顏色而已,正確的說好的後製是不調顏色的,
我可以跟你說這裡絕大部分比較有經驗的人,
後製都不會直接去動顏色,因為單純動顏色就是破壞畫質,
最多就是用raw加上原廠提供的風格檔,
去對應適合的場景,
這邊提供你正確該學習的方向:
後製最重要的是,
1).正確的縮圖尺寸。
2).微調曝光到適合的程度。
3).鋭化或是調整色階。
4).處理雜訊。
5).高反差。
你的三張照片,看似調整的是顏色對比,
事實上你的問題在於高反差沒有處理好,
拍的時間不對,
順光反差最低在下午四點以後,早上九點之前
逆光反差處理一定要有前製或是包圍曝光,
逆光反差的處理後一定會有視覺上的違和感,
這真的說來一長串,
我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會做單raw HDR,
你不一定看的出來有HDR,
目的是要讓每個地方的顏色呈現該有的色彩,
處理這些問題也是攝影有趣的地方,
當然並非每張照片都要後製,
後製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你會在大量的調控過程中迷思對色彩跟光影的敏銳度,
偶爾幾張不要後製讓自己複習相機對照片的演繹方式,
以免調出最後你滿意了,觀眾卻傻眼的照片。
mhfang wrote:
有個疑問在小弟我的心...(恕刪)
話說,小弟我是主張照片不經任何加工,以真實的樣貌呈現的人。(連相機參數都沒動過..)
...(恕刪)
樓主這個「主張」,很多人問過,也很多人想過,好不好?看個人
但在這裡提出一個思考模式,有這樣想法的朋友,不妨想一想
先想想成像的原理,光線透過廠商加料的鏡片、鍍膜、濾鏡,所以才能成像在底片或感測器
然後,使用者(就是你啦),透過調整光圈、快門來對這光線加工,達到你要的效果(曝光、景深、速度感、空氣感...阿哩不搭什麼的)
接下來,底片有不同染料、不同感光度、不同感測能力、不同解析度,感測器也是
底片要沖洗,又有不同沖洗程序造成各式各樣的加工程序,感測器一樣提供了各家不同的訊號解讀能力,不同的調性
底片如果要掃描,就好像數位照片要套用各種濾鏡、調整一樣,又是一大串各式各樣加料大雜燴
然後,到了最後一關,拍攝者(對,就是你)要呈現了,然後,你說,我不加工(可是你還是存成JPG,甚至縮圖上傳,光是這個動作,又是一種加料的行為阿~)
說到底,「照片不經任何加工,以真實的樣貌呈現」,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如果,你拍照是為了「保存現實」,那前面那些別人幫你加工(其實你自己也有份,因為你調了光圈、快門、ISO、閃光等等,甚至相機也是因為某些原因你才會選這台,不是?),你都允許,就是不允許你自己把照片弄的更貼近你拍照的現實?
如果,你拍照是為了「磨練技術」,讓自己拍出來之後,就是想要的,不需要再加工,那麻煩照片自己看,既然別人已經跟你說你拍的還不夠好,謂何要荼毒別人的眼睛呢?(開玩笑啦,只是講的毒一點,別介意)
以上,只是提出我的看法,當然,堅持不加工的人還是很多,這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你要來問別人好不好?那,不是找罵挨嗎?(開玩笑啦)
另外,樓主應該是很少後製,也不太會後製,所以越弄越糟,這就跟拍照一樣,要學習,要練習的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