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我的攝影路...有感而發

tns.kevin wrote:
還是被抓到了,我在文...(恕刪)


我想沒什麼抓不抓到,一篇文章每個人的解讀不一樣對攝影也是,有些人需要機皇鏡皇才拍的出好照片,有些人隨便就能拍出好照片,設備是有需要的時候就會去添加,當用不到的時候你給他一顆8mm的魚眼也是供奉在防潮箱中,不需要強調一定要多添加設備,攝影----拍的開心就好,需要去強調技術或設備哪一個是王道嗎?
看到您的文章,我就想到最近有很多朋友買單眼相機的情況!
每次都要跟他們上一課光圈快門的概念!

其實,因為現在照片越來越容易拍的出來,不像以前用底片,每一張都是錢,都是花時間才看到結果!!
會很小心的去注意一些拍照的細節,不要讓成果有點偏差,所以會花時間在一些攝影的基礎原理上!

我個人會認為,不管你拿什麼像機,一些光圈快門及ISO的搭配是要先了解的,
這樣會對自己的攝影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會花了一堆錢買器材,後來才發現自己連光圈快門的一些基礎的了解都不知道!
這樣講真模糊,何謂創作,何謂寬容度?


在這邊補充一下我所指的寬容度:

寬容度無疑是器材提供的,簡單的說,當光線不足的時候,多一點高ISO低雜訊就是一份寬容度。

當小小的山鳥離你遠遠的跳躍的時候,多一點焦段也就是一個寬容度。

當景深不夠淺產生二線性散景的時候,多一格光圈也就是多一份寬容度。

幽暗的樹叢間找到美麗的昆蟲的時候,多一隻外閃也就是多一份寬容度。

這些器材,提供一份寬容度允許你進行特定的創作,這就是我所謂的器材的寬容度。


妳想要創作微距的生態題材,必須進行夜拍(爬蟲類),光靠一隻內閃,你的創作空間就是有限!


如果攝影可以只靠腦袋來解決,而不需要仰賴器材,那根本不需要買相機,買相紙跟一個紙箱加上膠帶就可以拍照了。

但是說自己不需要仰賴器材的人,多少人懂得用一個紙箱 + 一捲膠帶跟一張相紙拍照呢?

www.cycliving.com
更好的器材跟適合的器材應該是不一樣的意思吧?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多試試看,可以找到合適的器材,而不是鼓勵大家要用很好、更好、非常好的器材吧。
leeyihua wrote:
更好的器材跟適合的器材應該是不一樣的意思吧?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多試試看,可以找到合適的器材,而不是鼓勵大家要用很好、更好、非常好的器材吧。


您說得沒錯,我想告訴初學者的就只是這樣。(被誤會我都回了,被理解更應該回)

另外,您要不要引言一下,要不然不太清楚您是對哪個人或部份回文。

如果有人覺得我說的是廢話,請不要回文,笑笑就好,讓這篇文章自然下沈。
嗯,所謂的更好的器材,指的應該是相同規格下,更昂貴或是更高品質的器材。

不過這種器材其實不多,幾乎每一家廠商,相同規格的商品都只會出一件。

EFs-18-55mm F3.5 - 5.6 跟 EF 17-55mm F2.8 IS USM 哪個比較好?

其實他們是不同規格的商品,硬要比較好像也很奇怪?
www.cycliving.com

tns.kevin wrote:
如果有人覺得我說的是廢話,請不要回文,笑笑就好,讓這篇文章自然下沈


我倒是認為這篇蠻好的
有很多人反應過度也是真的...
我從大三開始第一次拿SLR到現在
也過了5、6年了
除了上過幾堂光圈快門的觀念外
一切都是上網爬文、自己摸索學的
器材提供你創作的寬容度
而作品的深度則是在人
當然,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就不再討論
我是覺得我屬於喜歡玩器材的那一邊
不過我都玩2手便宜器材

每入手一顆鏡頭
當然就是出去試試看,東拍西拍
有時1、2000元的雜牌鏡
卻能拍出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這也是攝影路上的一種趣味吧
我是Hiroyuki
tns.kevin wrote:
我有感而發的問題是:
攝影有很多設備可以添購,系統(機身)、鏡頭、腳架、閃燈、濾鏡、手把、OTG、相機包、背心、減光片...等等不勝枚舉。
我突然有個感慨,如果一個初學者(什麼都不懂的人),要怎麼知道這個器材能帶給你什麼新的視野?
感覺很多東西,其實只要一試就可以馬上體會(外閃、定焦鏡...等),但礙於現實($)只能爬文靠想像,感覺一切都好吃力,結果讓新設備怎麼樣
我自己感覺:攝影,沒有在對的時候用對的器材,好像是在浪費時間一樣。
常常添購新的設備後,感覺自己被新的設備,帶到另外的境界(不是指技術變好,比較偏向開眼界的感覺)
想問問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朋友,從什麼都不懂開始、自己一個人、只能上網爬爬文,一路堅持到現在的嗎?
我不知道這樣說對還是不對:器材應該要盡量買(不是指一直換更好的閃燈或機身,是指希望能盡量體驗不同設備帶給你的新視野),但不一定要買最好的。
以上心得,希望給玩DSLR一段時間的初學者,在打算購買生平第一隻定焦,第一隻廣角,第一隻閃燈,第一隻高階腳架時的一些想法.這些東西一定可以給你不同以往的攝影體驗....(恕刪)


個人的感覺是這篇心得放在【攝影觀念與技術】那邊來討論,更適合這篇主題。tns.kevin的心得,讓我想到一些和【體驗】、【資訊】、【知識】有點關係的話題。

先不談器材。

記得以前攝影討論沒分區時,置頂的文章有一篇是攝影書的資訊連結。現在移到精華區去了,大體上,蒐集整理的是數量相當龐大的工具書清單,教導使用者如何使用手上的器材,有點像是【更精彩一點的使用說明書】,再來就是一些攝影技法,教導使用者【如何拍出OOOO的照片】等等。這些情報或資訊若能善加利用,要了解手上的器材潛力並不是很困難。甚至從沒接觸過的器材也能從這些資料中獲得足夠的知識。

當然,美國、英國、日本、台灣每個月定期出版的攝影雜誌更不能放過,除了新器材、產業動態、名家作品、投稿佳作之外,雜誌會用編輯手法整理出很多企劃,即使從未擁有器材,也可以透過閱讀、消化整合出適合自己的器材知識,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大力推薦各位多參觀攝影展、多買攝影作品集來作為美學欣賞或砥礪自己向前進步的動力。網路貼圖方便快速量又大,不過似乎少了一點點面對作品沈思的情緒?攝影,即使本質上是記錄真實,還是有很濃烈的藝術氛圍。初學者感到吃力的地方也就在此:自己的作品難以表現自己的美感經驗。培養【預視】能力,然後尋找適合主體的器材。我其實是很重視器材的攝影者,不過程序上和tns.kevin好像完全逆向就是了...^_^

器材固然重要,但是追求器材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攝影要重視所有細節

看到光線,我要感謝太陽,感謝雲,感謝陰影。
看到模特兒,我要感謝她的父母,感謝服裝設計,感謝化妝師。
看到一切景物,都要感謝上天。

器材真的如此重要?當看見想拍的東西,那怕身上是一台普通DC,也會在感動的當下拍出想拍的作品,工具就是工具,不是拿到D30的人都會被稱為大師。
每每看到這樣的文章,心裡就有一句話跑出來.....

就是食神說的:"爭什麼爭,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以上這句話為引用,沒有對任何人用要罵人的意思喔,因為看了幾回在01的戰文之後,覺得發文要特別小心)

學習的管道有很多種,有人用爬文的方式、有人用交朋友的方式、有人去參加課程、有人去當學徒、有人買器材看說明書、有人透過論壇討論,但,只要持續有在學習,不都是一件好事情嗎??

我有好幾位是從事工商攝影的攝影師朋友,每次有機會就想跟她們討教東西,看到她們琳瑯滿目的器材,說實話,我也想買來玩玩看,但是沒這麼多錢,所以我覺得,應就現有的器材將他發揮它的功能,努力賺錢去買更多的器材(不只攝影,包括車子、房子.........)來滿足自己的物慾,應該會比較實際。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