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誠心發問 關於『底片味』??

大部份的人所談的底片味都是指負片的成像 ,

也有人認為LOMO才是底片味 , 所以常有人修成LOMO風就說是底片味 ,

這些成像與DSLR相比 , 成像品質不一定好 , 只能說風味各有所好 ,

但是"正片"味絕對是DSLR所做不來的 ,

就算正片經過底掃 ,

那種色彩還原與原景重現是你用DSLR及修圖都辦不到的 !

eos50 17-40mm f4 過期正片
讓我想起來一種名詞叫"空氣感"的......又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

一推人把淺景深當空氣感來解釋....
jly wrote:
大部份的人所談的底片...(恕刪)


您點出了時下年輕人的盲點
都把lomo那種有問題的影像當成標準了....真的是混淆視聽
色偏,漏光,顆粒粗(曝光不足)...這些東西如果出現照片中,應該是要檢討拍攝的過程
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沾沾自喜的以為拍出底片味了...

來張正片
fuji rvp100 + sony 135za

Flickr 上 雙魚之海22300026

蠢材最愛胡說八盜 wrote:
**補充:我想問的是....所謂數位機的底片味,到底是蝦米碗糕??**

那張照片 有甚麼味嗎??


我只看到model的尷尬味

44樓的大大拍的還真是好哇 讚,畫質超利
orgichen wrote:
要能把下面那張修成上面那張的調性,我是沒試過,應該要費點功夫吧!我會直接拿台底片機拍就算了。


技癢了 XD



我認為差別在於底片機全片幅所呈現的銳利度跟飽和度
呈現的細節跟味道 會更趨近於現場的真實

littleq wrote:
其實我是猜大家都照樣...(恕刪)


嗯哼,稍微提一個觀念
就是底片沒有色溫不準這檔子事
底片記錄的東西很單純,就是環境光線的結果
所以不準的肯定是"環境光源的色溫"而不是底片的
這也是為何小彭會提到"不就是那個現場光嘛"

底片燈光片記錄的就是燈光片的色溫
日光片就是日光片的色溫
所以只有拍攝者挑錯底片,沒有底片白平衡錯誤這種說法唷

至於底片味不底片味
在下只能說,網路上分享的很多所謂的底片調控
弄出來的也不過都是當事人自我認定的底片色調
跟真正的底片拍起來差多了

不過這算是非戰之罪,畢竟數位感光元件在記錄色彩的時候
就已經失真了,後面不管再怎麼調,都沒辦法讓色彩還原到接近肉眼所見
那就更不用提去模擬底片拍攝的結果了

再加上底片本身的寬容度,這更是數位感光元件的大罩門呀
別說負片或是電影底片,光是正片就比數位感光元件好多多了...
蠢材最愛胡說八盜 wrote:
常常在版上看到『底片...(恕刪)

我倒覺得底片有種獨特的色調,跟現在後製、濾鏡特效還是有差異
兄弟, 我要說的跟前面大大說的一樣
你拿著底片機跟數位機出門一趟拍同樣的景
然後都洗成照片, 兩相比對即可知道.

我覺得這是最好比較的方式了...

攝影:用心靈感受,用器材及技巧捕捉,探尋人生中的真善美。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