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許多國際級的大師(不單只柯老師)都是在不斷的交際當中往上爬的。在這其中的奧妙,唯有了解過的人才知道,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就是演藝圈。
想想有些、一部份爆紅的藝人,可能20%底子,可是加上80%的交際手腕就能夠達到100%。
有些人則是70%的底子,加上30%的交際手腕才能達到100%。
柯老師的作品有些介於商業攝影,有些介於藝術攝影,但姑且不去談分隔在那裡,我想這是他對他自己這幾十年來作品的一個暫時性分號。至於下一步會怎麼走、將怎麼走,不會有人知道。也許他已規劃好、也許他和別人正在規劃、也許別人正在幫他規劃、也許根本沒有人規劃。
說得有些離題。
美學這種東西就跟時尚一樣,都是膚淺的東西。我說膚淺指的是普羅美學與普羅時尚,所謂美學與時尚,不過就是由某一群人認同的東西。這麼說來,綜觀來看,所謂的經典時尚、經典美學,也不過是一個延續了幾十年或幾百年的普羅時尚與普羅美學。
真正的時尚在你心裡。
真正的美學在你心裡。
所以我尊敬大師,
我也尊敬我的每一個作品。
因為只要過程有心,那麼結果就是經典。
fredericjay wrote:
真正的時尚在你心裡。
真正的美學在你心裡。
所以我尊敬大師,
我也尊敬我的每一個作品。
因為只要過程有心,那麼結果就是經典。
我非常認同fredericjay大大說的話,只要照片能夠傳達你的訊息(諸如人類的七情六慾等等...),無須任何文字的敘述就是一張成功的照片,你也可以成為大師,不是嗎?

攝影跟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是心與技的體現。
當你還在摸索相機,還在想說這張照片要多少光圈多少快門用哪隻鏡頭,你其實沒有多少心思在作品本身,因為你的心要忙著操作相機。
然而,等到你的技成熟了,整部相機的操作對你而言就像開手排車一樣的自然,那你就會有很多心思在作品本身。
這時,你對照片的掌握度就很夠,相機就成為你的身體的延伸,底片(記憶卡)就是你創作的紀錄體。
大師級,當然是技已經相當成熟,所以照片張張都是創作,哪像我還在摸索哪時要大光圈....哪時要高ISO =_=
但是就結果面,無論如何,攝影就是攝影,攝影本來就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可以玩一輩子的東西。
柯大師並沒有脫離"攝影"的境界,因為這個境界也只能用"攝影"可以描述。
但是,他已經是 "藝術家" 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請大家欣賞藝術家,也欣賞柯大師,但是不要只是欣賞,也要真的去體現書中所說的喔!
能出這種敎你如何看,如何創作的攝影書真的很難得,感謝樓主的真誠推薦,台灣大多數跟攝影有關的書,不是在賣器材,就是在敎操作,就觀點而言的書真的很少很少!
www.cycliving.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