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lml640707 wrote:
鬼扯
看看樓上feng大的解說吧

"視角裁切放大後,晃動幅度也會跟著放大"


在同一焦距的鏡頭下,視角裁切放大後,晃動幅度不會改變,只會放大了晃動的影響(模糊)!

而以實際焦距計算的安全快門就是對手持而晃動的臨界快門,若以50mm鏡頭來說,不論片幅大小,臨界快門都是1/50秒。若以35mm底片用50mm鏡頭手持拍攝後投影放大到一個標準400米的田徑場那麼大的螢幕,1/200秒的快門也會出現可能受手抖而模糊掉的邊緣吧!

至於樓上feng大的解說,全部拍攝設置條件都一樣,只有片幅大小不同下,因手持相機而晃動的幅度,不論片幅大小,都是一樣的晃動幅度。
「3.今天有一晃動,幅度是A樹跟B樹之間的位移,A位置可能晃移到B,B位置可能晃移到A.」
這是把A位至B位的影像模糊掉。135mm片幅和小片幅在這個A至B位的區域裏都會出現同一個模糊了的畫面。

「4.而在小片幅視角是,AB樹間的晃移,幾乎是可由畫面最右邊晃移到最左邊了,幾乎整個畫面. 」
這是直接把A位至B位的風景剪裁掉,而拍了左邊或者右邊的風景。若以135mm片幅來說,這個左邊或者右邊的風景也一樣會出現在畫面裏(放大後會是與小片幅一樣的畫面)。
azuki21 wrote:
在同一焦距的鏡頭下,視角裁切放大後,晃動幅度不會改變,只會放大了晃動的影響(模糊)!

安全快門不就是要減少晃動的影響嗎
所以還是等效焦長哩
chiang名言 : "如果覺得01變了也不相信我,那就離開吧..." 01不過就是這麼玩意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
azuki21 wrote:
若以我個人來說用沒防抖構造的鏡頭(VR或IS...)下,最慢1/30秒的安全快門便是我的極限。

真厲害,^^...
其實我也不知道安全快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拍照這麼久以135片幅而言,鏡頭都侷限在24-200mm,最低快門1/60sec,
比200mm長的(250、300mm~......),老實講1/1000都會手震,
120以上機種片幅大,機身重量重,什麼時候不手震,自己也很難預測,
等效不等效,沒差吧!
http://blog.sina.com.tw/ysrl/
azuki21 wrote:
一般來說,安全快門就是以實際焦距來計算。

所以50mm鏡頭的手抖幅度不會因片幅的大小而改變。

所以片幅大小和像素密度不會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


錯有夠大的...
你物理需要回去國中好好加強第一章了!

還有, 一般來說, 安全快門以實際焦距來算的那個一般來說,
是專門指 35mm 的片幅來講的.
Cudacke Dees wrote:
錯有夠大的...你物...(恕刪)

拜託您們這些高手就講詳細一點,
不但讓他們心服口服,
也讓我們多學一點,

拜託!

Cudacke Dees wrote:
錯有夠大的...你物...(恕刪)


哪個國家哪個版本的物理課本第一章...有談到安全快門....

請舉例......
風輕楊數位影像工房 http://www.windflow.com.tw
風輕揚 wrote:
哪個國家哪個版本的物...(恕刪)

您這位專業人士也請少賣一點關子,
多多提攜後學!

放心!他們不會去搶您的生意啦!
風輕揚 wrote:
哪個國家哪個版本的物...(恕刪)


個國任何一個版本的物理教的一定是 , 單位, 測量等等基礎定義的東西.
這些是基礎,
基礎打好了,
才能避免,

第一, 假設錯誤, (這個一般, 講的是單指 35mm 片幅)
azuki21 wrote:
一般來說,安全快門就是以實際焦距來計算。


第二, 針對的點錯誤, 安全快門本來就不是在講手振動的幅度,
拿一個變焦鏡頭, 在 70mm 跟在 200mm 手的振動幅度 "同一個人拿" 也是一樣的.
azuki21 wrote:
所以50mm鏡頭的手抖幅度不會因片幅的大小而改變。


最後, 邏輯也錯誤, 第二點他證明手振動幅度一樣.....
結果結論是在講片幅跟密度....
azuki21 wrote:
所以片幅大小和像素密度不會影響安全快門的計算。


沒錯, 這些就只有國中程度的物理而以....
不用懷疑,
自己找本課本看就好!
要堅持實際焦長的人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
想作的人可以自己找台同類型的相機來試試看就好.

Olympus SP-810UZ
實際焦長 4.3 -154.8 mm,
35mm 等效焦長 24 - 864mm,
這個實驗還可以排除個體差異手晃動程度的差異.

只要拿這個配上這顆 4.3mm-154mm 鏡頭的相機,
你自身可以做到的穩定快門跟你拿一顆 4.3mm-154mm 範圍的鏡頭在 35mm 片幅身上一樣就好.
一般來說,不用腳架,鏡頭機身沒有防振構造,相機重量正常可手持拍攝,風和日麗,沒有地震天災,站在平穏安全的地上,一個普通正常健康成長後的人類……安全快門是指手持相機拍攝(不論感光元件片幅大小)的最慢快門速度的參考值,計算方式為﹕安全快門 = 1/鏡頭實際焦距 (秒),例如運用100mm焦距的鏡頭時,手持相機下快門速度不應慢於1/100秒。

另外,我是用Nikon D700+24-70 F/2.8 的鏡頭時,在用24端我的安全快門也是在1/30秒,雖然安全快門的參考值應是1/24秒,可是身型較為細小的我,最慢的安全快門到1/30秒就是極限了。

在38和41樓和這裏,我要說的都說了,你們理解不了或者不同意,我再說也是廢話。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