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寫『真』?淺談攝影的紀實本質與後製


george731007 wrote:
+5先~

我們需要這種有養分的文章,如果可以也請樓主繼續研究相關主題呢~
讓我們可以看到更精采的文章,我想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探討。
攝影就是因為這樣有趣;我想攝影等於"不一定",所以才有這些話題可以討論。

後製好? 後製不好 ? 不一定
這照片真? 這照片假 ? 不一定
canon 讚? nikon好 ? 不一定

因為我們總是想要有個"答案",所以才有爭論,但未何要爭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切勿惡言相向,就像樓主說的拋磚引玉,這些玉,都是所有人珍貴的討論,我們
不斷的討論,不斷的成長,事實上都不是求一個真正的答案,像這篇的主題在探討
相片的真實性、與後製,但最終並沒有答案,是的...樓主我想您也是看到01討論區
關於後製如此多的"爭論",才有感而發研究這樣的主題。研究真的是一件相當累人的
事情,原因就在於我永遠都得不到結果,永遠沒有答案,就是一股"我想知道"的力量
在支撐,辛苦你了 大哥~

後記: (回文還有後記的啊~)
我即將服務的一對新人(結婚)喜歡我的作品是因為我的作品滿滿的是大家的笑容,
希望我當天能多拍笑容,我當然簡單的就答應,當然我也很擅長可以抓到笑容,但突然的..
我開始不安,我掛的是"紀實攝影師",如果你們是當天always 給我悲傷的心情,需要
我去找歡樂的畫面,我是否還稱的上是"紀實",此時我們家老媽一聲"吃飯啦,你要我叫幾聲阿"!!
我....一切都醒了,在此與樓主共勉,一頭栽下去研究的同時,把自己拉出來~ 好像一切都懂了

但..我懂了沒...老實說..沒

我必須要引用"洗"老師,在你上一篇文章留言的重點 "Give me a break"


來自於沒有答案的 George
manabu2 wrote:


我很希望可以多寫點技術性的東西。觀念性的東西...我坦白說好了,要把模糊的東西用文字鋪陳,盡可能慢慢導向具體...寫完真是要我半條命XD

想寫技術性的東西─這點也反映出人的傾向。能找出標準確切答案的東西真是再好不過了,清楚又單純。
也許跟我們的教育有關,我們總是習慣把問題當做考題,寫下一個大大的"答:"。之後就開始進行世界二元化的浩大工程。

偏偏世界上多數的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尤其是藝術、思想、人文這些領域。討論也只是希望能歸納出一個方向,而並非一個求解的公式推導。

後記:喬治兄,放寬心~紀實攝影師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萬張照片,張張紀實吧:P

酒國狗熊 wrote:
正好我車隊這幾天也在...(恕刪)


車友請用~下次一起出來跑跑:p
我也來舉個例子
用手畫圖
是一個古老又專業的藝術
幾乎是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文化
但是連用手畫一張圖
都能分古典~現代~超現代
更何況
攝影知識~技巧~想法~工具
都新穎~先進的現在
我回過很多不喜甚至不屑後製人的po文
我曾認真思考過
後製~不後製
不就跟繪圖藝術史上寫實派與印象派
不過是平面藝術下的攝影下的
後製派與非後製派而已
也就是同一個媽媽生下來的兄弟姊妹
說實在的
我的工作必須把影像透過電腦重組
從事那麼久工作至今
我有一個很深刻感受
後製在這時代真的無法避免
但是要後製之前
也要一個合適的寫真圖像
所以不必再爭執了
真的只是信仰不同
蠻訝異這篇蓋樓蓋這麼多篇? 但都沒有人發現一些疑問?

1. 1986年由Peter Henry Emerson, Peter Henry Emerosn 應該沒活這麼久

2. 在1986年由Peter Henry Emerson發表論文Photo:A Pictorial Art(照片:一種繪畫藝術),主張攝影也是繪畫的一種,啟發了畫意攝影主義,攝影的藝術價值才逐漸建立。 ?

建議樓主應該再去仔細查證. Peter Henry Emerson 是真的這樣認為嗎? 因為攝影不是藝術.最早亦是其提出. 而Peter Henry Emerson 並不是倡議畫意攝影主義唷.全文應該可以找來讀看看.就會知道.

3. ALFRED STIEGLITZ 死的時候. Jerry Ulsmann 才12歲. 怎麼會是
而之後不過20幾年,美國攝影家Jerry Uelsmann提出的後期印象化理論,我個人認為才真正豐富了現代攝影的面貌。(另一說稱Jerry Uelsmann為超現實主義的濫觴)

此外超現實主義20-30年代就盛行.怎麼會是JERRY UELSMANN為超現實主意濫觴?? 即時JERRY UELSMANN 第一份工作教攝影,也是剛從學校畢業1960年才開始耶


4. 紀實? 紀虛? 記實? 記虛? 攝影包羅太廣. 無論過去暗房後製.彩色上色.現在電腦後製. 攝影術進步至今. 紀實紀虛記實記虛. 每位按快門.進暗房.進電腦.應該都是只是攝影的一種. 連現今Magnum photos 這種圖片社自身都把其照片當成只是普通觀光客旅遊照片.攝影還是包羅許多的可能性.


沒有惡意,只是查覺整篇文章有點怪怪的.但是也是一面倒叫好??

先前在讀某篇文章: 兩三年前某台灣評論者透過越洋電話訪問 jonh berger ,這位台灣評論者用著其十多年的根深蒂固看法要誘導讓JOHN BERGER 說出認同其十多年來對SEBASTIAO SALGADO 看法一樣. 但訪談間JOHN BERGER 似乎有點腦羞成怒.要台灣評論者,看法想法會隨時間不同.是可以做修正的.

我們最可怕就是吸收到不太正確的資訊就以為它就是正確的資料.但自身而不太知道.我也常犯這樣錯誤.
人腦不可能過度記憶過多.也不太可能完全明白所有事物.這也就是PETER HENRY EMERSON 後來不拍照,1895年出完最後一本攝影書(第八本)之後.轉向出版跟寫一些史.試圖留下其自身看法.如果沒有其努力出版.筆耕.現今也不知道他那時候的"看"法與"想"法.
樓主的文章的確發人深省,攝影本身就帶有目的性,可能為了紀錄、為了抒發情緒、為了傳達訊息、為了寫實影像等等....,以我的拙見,每個攝影師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接近本身的原創意念,會進行後製以達到效果。好比藝術家用素描、油畫、水彩畫等等手法表達作品,簡單說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
攝影迷人的地方在於存在相同的光學原理但充斥著衝突的藝術概念,有人愛凍結的瞬間影像,也有人愛細膩的原景重現,準焦的照片給我深刻的視覺停留、模糊的照片給我伸手不及的緬懷感、暖色調給我愉悅感、冷色調給我靜謐感、微微逆光有穿透感、反之則具鮮豔感。對小弟而言,不具特定商業性質的攝影,表達不應設限,自由的表達攝影藝術才能使攝影界更蓬勃發展。
真的是說得太好了!
這樣的文章就是要推到頂推到爆


很想回些什麼響應,但文筆實在太差!擠不出幾個字來...
同時也慚愧自己身在攝影行業裡卻如此才疏學淺,
寫不出像您這如此有水準又有說服力的文章!汗...
以前愛來01多看文章資訊增長見聞
但太常看到好好的一篇文章就是會被攻擊、嘴砲,
模糊了焦點,也喪失了發文者的一番美意,
也開始懷疑如此的情況繼續下去,像您這樣的優秀人才是否會再發文分享
還是心灰意冷不再發文分享了呢?
現在除了找3C資料之外,漸漸的不愛來了
不過今天在臉書上友人轉貼連結看到這篇文章
真是欣慰像你這樣優秀的人才沒因此被打敗
真的是太高興啦!
TaiwanPhoto wrote:
蠻訝異這篇蓋樓蓋這麼多篇? 但都沒有人發現一些疑問?

1. 1986年由Peter Henry Emerson, Peter Henry Emerosn 應該沒活這麼久

2. 在1986年由Peter Henry Emerson發表論文Photo:A Pictorial Art(照片:一種繪畫藝術),主張攝影也是繪畫的一種,啟發了畫意攝影主義,攝影的藝術價值才逐漸建立。 ?

建議樓主應該再去仔細查證. Peter Henry Emerson 是真的這樣認為嗎? 因為攝影不是藝術.最早亦是其提出. 而Peter Henry Emerson 並不是倡議畫意攝影主義唷.全文應該可以找來讀看看.就會知道.

3. ALFRED STIEGLITZ 死的時候. Jerry Ulsmann 才12歲. 怎麼會是
而之後不過20幾年,美國攝影家Jerry Uelsmann提出的後期印象化理論,我個人認為才真正豐富了現代攝影的面貌。(另一說稱Jerry Uelsmann為超現實主義的濫觴)

此外超現實主義20-30年代就盛行.怎麼會是JERRY UELSMANN為超現實主意濫觴?? 即時JERRY UELSMANN 第一份工作教攝影,也是剛從學校畢業1960年才開始耶


4. 紀實? 紀虛? 記實? 記虛? 攝影包羅太廣. 無論過去暗房後製.彩色上色.現在電腦後製. 攝影術進步至今. 紀實紀虛記實記虛. 每位按快門.進暗房.進電腦.應該都是只是攝影的一種. 連現今Magnum photos 這種圖片社自身都把其照片當成只是普通觀光客旅遊照片.攝影還是包羅許多的可能性.


沒有惡意,只是查覺整篇文章有點怪怪的.但是也是一面倒叫好??

先前在讀某篇文章: 兩三年前某台灣評論者透過越洋電話訪問 jonh berger ,這位台灣評論者用著其十多年的根深蒂固看法要誘導讓JOHN BERGER 說出認同其十多年來對SEBASTIAO SALGADO 看法一樣. 但訪談間JOHN BERGER 似乎有點腦羞成怒.要台灣評論者,看法想法會隨時間不同.是可以做修正的.

我們最可怕就是吸收到不太正確的資訊就以為它就是正確的資料.但自身而不太知道.我也常犯這樣錯誤.
人腦不可能過度記憶過多.也不太可能完全明白所有事物.這也就是PETER HENRY EMERSON 後來不拍照,1895年出完最後一本攝影書(第八本)之後.轉向出版跟寫一些史.試圖留下其自身看法.如果沒有其努力出版.筆耕.現今也不知道他那時候的"看"法與"想"法.)


太棒了!TaiwanPhoto前輩!
您對攝影藝術史的造詣真的令小弟佩服,希望有機會能跟您多請教。您應該是專攻這方面的專家吼!

您提到的問題與邏輯不合理之處我可能要找一天去圖書館找書來查證。
也是我不應該,太懶惰了,查閱的資料不夠廣泛。有些原文資料又沒有下功夫細讀,產生錯誤的理解是非常有可能的,很感謝您的指正,讓我有修正的方向。


關於第四點:是的,我有聽過紀實與紀虛的說法(我還記得是在大爛兄的格子裡:P),也可以說我提出自己的例子即是一種試圖美化畫面的"紀虛"
,但似乎又不完全吻合之前看到有關紀虛文章的定義。因無法掌握紀虛的含意,故沒有使用紀虛一詞。

TaiwanPhoto兄又將議題再提昇一個層次了。就好像我貶抑執著於後製於否的觀點。也許紀實紀虛在未來攝影新的格局出現以後,會如同今日的後製議題一樣成為無意義的探討。

PS.是應該寫作紀實還是記實我也有過疑惑,但是我的奇摩注音輸入法很直接的就幫我選字成"紀實",我才想說也許這是廣泛的說法,故使用之:p

PPS.眾多網友的謬讚我也是愧不敢當,小弟不過是班門弄斧,能引出TaiwanPhoto兄提出如此硬底子的指正,我感到很高興
lovecactus wrote:
真的是說得太好了!
這樣的文章就是要推到頂推到爆


很想回些什麼響應,但文筆實在太差!擠不出幾個字來...
同時也慚愧自己身在攝影行業裡卻如此才疏學淺,
寫不出像您這如此有水準又有說服力的文章!汗...
以前愛來01多看文章資訊增長見聞
但太常看到好好的一篇文章就是會被攻擊、嘴砲,
模糊了焦點,也喪失了發文者的一番美意,
也開始懷疑如此的情況繼續下去,像您這樣的優秀人才是否會再發文分享
還是心灰意冷不再發文分享了呢?
現在除了找3C資料之外,漸漸的不愛來了
不過今天在臉書上友人轉貼連結看到這篇文章
真是欣慰像你這樣優秀的人才沒因此被打敗
真的是太高興啦!


lovecactus兄您太客氣了。像我這樣只會說卻拍不出好照片的人,價值遠遠不及會拍又經驗豐富的前輩。

這串至今已經有許多遠比小弟發文精采的回文,卻沒有無意義的炮文,小弟實在應該雙手合十感謝上蒼XD

看到許多前輩提出的反思與精闢的指正,讓我深受鼓勵。
雖然才疏學淺,又非藝術相關領域,在吸收相關資訊時往往無法分辨來源的正確性。
但有機會我會再繼續發文,如果有發現什麼很有趣的議題的話
難得一見的好文,我也先卡個位!
居然沒有十五字......
重點是要拍出好照片

要怎樣呈現色彩(後製)

都沒關西

只要是一張 能得到共鳴的照片


不然以前的暗房也叫後製

懶的後製 花時間

是你家的事

沒必要 強制別人不能後製


希望那些魔人退散!!!!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