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星光大道出現,才知道到原來唱也需要點學問)
很多人都以為攝影很簡單,以為只要用心拍照就好
(直到單眼普及,才發現原來不是買同一台單眼就可以拍出一樣好的照片)
很多人都以為講道德倫理很簡單,以為只要憑直覺感受就好
(但這些人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知道自己講的立論有多經不起考驗)
每次有這種街拍議題出現時,幾乎沒有一次懂法律的人出來講法律不被圍剿,總是有人不斷要把道德和法律混在同一個命題。所幸我已不在乎被誤會,因為我知道認識我的朋友不可能誤會我,我也很難向那些誤會者求證他們如何實踐"尊重被攝者",我的街拍作品放在網路上供人檢驗,而那些看似有強烈道德主張的人,他們如何在作品實踐他們的信念?誰知道呢?
有些領域會出現"大家自以為懂,而不斷發表高見"的奇怪現象,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很少被現實甩巴掌,或努力檢驗自己的信念。大多數的蠢蛋意見不會被反駁,是因為有些意見蠢到不會對真實世界造成影響,或是因為真正了解的人也懶得反駁他們,否則弄不好還要被羞辱一番。例如沒有科學家會無聊到反駁每日報紙上的星座運勢,因為那些相信星座運勢的人根本也不想了解星座運勢文章是怎麼產生的,對他們講解現代天文學如何與星座運勢的立論相矛盾,他們也不想聽。對一個相信創世論的人講演化論,說不定他會羞辱你不尊重上帝。又或者你要對一個被媒體洗腦的人講解媒體如何扭曲了某項議題,他可能還是會對已形成的意識形態堅信不移。但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人會誇耀自己很懂得彈鋼琴或拉小提琴,那是因為這些領域需要立即實踐,並且向他人證明你真的作得到。而那些不需要這麼快踢到鐵板的領域,就會充斥著很多躲藏在網路匿名背後,講話不負責任的人,彷彿嘴巴長在他們身上,要怎麼說都可以。在道德領域上尤其是如此。
"請尊重別人有不被拍攝的權利"這是一個命題,我們應當針對這特殊命題進行質疑。我們可以假設出種種拍攝情況,進而分析解決。但如果每個人都只講自己的命題,脫離了特殊性,這種有問題的命題就永遠不會被解決,而進入惡性循環。當我質疑這個特殊命題,完全不代表"我支持攝影者不需尊重被攝者"。只是身為一個人,我必須質疑這立論從何而來,並詢問這命題各詞如何定義與如何實踐。如果不弄清楚這些問題,聲稱"請尊重別人有不被拍攝的權利"根本是在描述一個空話。假若你們在路上發現被人拍照,想教訓他,或做出各種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反應,根本就沒有人會在乎,我在意的是,一個人憑什麼認為他有某項權利,並且如何實踐他的信念。我不敢相信任何一個做學問的人會不同意這種事。
例如這篇文章其中一句主張"拍攝需要經過被攝者同意",我真不敢相信會有人同意這句話卻不去詢問如何實踐這信念。當我問"所謂同意是指要一個微笑眼神,還是需要簽字"的時候,我們的確是該認真的檢驗如何執行,而不是含糊帶過這個命題,否則就只會淪為各說各話的空談。
以自己的"主觀感受"決定自己是否擁有某項權利(飆仔也說自己是因為被瞪,感受不好所以砍人,即便是小孩子也可以指出飆仔的信念並不洽當,但卻依然有人聲稱"(在大街上)因為被拍照,感受不好,所以我有不被拍照的權利,甚至有人聲稱我會當場給他難看),而迴避檢驗自己的信念,並懷疑"檢驗者"一定不懂尊重他人才會要求檢驗,這聽起來確實像是聰明人的判斷? 所幸人類的法哲學或倫理學都不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討論任何問題本來就需要針對特殊案例進行分析,只能說願意認真分析的人太少,當人們排擠真正的分析,簡化問題就會成為討論區的常態,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人要插手分析命題,思考全都像光線一樣以最短路徑進行。
網路上討論道德問題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面對的是什麼人。至少我始終都站在明處,把自己主張的來龍去脈說明清楚明白。如果我發的任何一篇文章立論有誤,也會有各領域的人知道我以什麼為立論基礎,他們所提供的指教才不會是白費時間。我3月和5月在東海和靜宜大學都各有一場對外開放的攝影講座,歡迎大家面對面來質疑我的攝影道德實踐。版上我不會再多做回應。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很多人都以為唱歌很簡...(恕刪)
這件事情在我看來就像某個人在路邊抽菸
公開場合, 你當然不需要問別人你能不能抽菸
但你的煙要嘛就不要飄過來
飄過來如果我不介意那也就罷了
若是我很討厭煙味那我會選擇走開
可是偏偏我走開了你又故意跑到我旁邊抽
還覺得法律又沒禁止我不能在這抽菸
我看不太懂這麼多文謅謅的話
今天只是一個人不喜歡在公眾場合被別人拍, 但是對方卻硬要拍的一種事件罷了
如果主張自己不想被拍還得建立在這麼多法律跟基本論點甚至還得提出證明
人會不會太痛苦了一點?
https://jin.tw
本文中
鄉民有提到要給他好看, 這是"權力", 但後果自負
而當多數認同時, 等於賦予"權利", 但接踵而來的是責任與義務
就命題來檢視
"請尊重別人有不被拍攝的權利" 是站在第三著角度闡述
雖然法律沒有賦予他權力, 若大眾認同情況下, 權利是無異議的
若改為 "請尊重我有不被拍攝的權利", 這時權利才值得商確與探討
基本上, 命題似乎無關內文寫什麼了
只覺得, 自設立場人人都有, 有時反駁他人
即使有理, 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 等於是自打嘴巴讓人看笑話罷了
若身邊的女性親友, 很恐懼又氣憤敘說在路上遇到行徑怪異的攝影人
這時向對方提出無權利制止對方的論調..................
我想, 立場不同, 可能講的又是一套說法了
遊走法律與道德的灰色地帶議題, 大家講得都有理
合不合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總之, 現今社會越來越不和諧
只希望做事之前先思考一下(合理,合情,合法)
多點同理心, 彼此互相尊重, 什麼狗屁道理就可以免了
做婚禮攝影這一行, 最怕的是覺得自己不行, 更可怕的是覺得自己很行
郭大爛 wrote:
很多人都以為唱歌很簡單,以為只要用心唱就好
(直到星光大道出現,才知道到原來唱也需要點學問)
很多人都以為攝影很簡單,以為只要用心拍照就好
(直到單眼普及,才發現原來不是買同一台單眼就可以拍出一樣好的照片)
很多人都以為講道德倫理很簡單,以為只要憑直覺感受就好
(但這些人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知道自己講的立論有多經不起考驗)
每次有這種街拍議題出現時,幾乎沒有一次懂法律的人出來講法律不被圍剿,總是有人不斷要把道德和法律混在同一個命題。所幸我已不在乎被誤會,因為我知道認識我的朋友不可能誤會我,我也很難向那些誤會者求證他們如何實踐"尊重被攝者",我的街拍作品放在網路上供人檢驗,而那些看似有強烈道德主張的人,他們如何在作品實踐他們的信念?誰知道呢?
有些領域會出現"大家自以為懂,而不斷發表高見"的奇怪現象,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很少被現實甩巴掌,或努力檢驗自己的信念。大多數的蠢蛋意見不會被反駁,是因為有些意見蠢到不會對真實世界造成影響,或是因為真正了解的人也懶得反駁他們,否則弄不好還要被羞辱一番。例如沒有科學家會無聊到反駁每日報紙上的星座運勢,因為那些相信星座運勢的人根本也不想了解星座運勢文章是怎麼產生的,對他們講解現代天文學如何與星座運勢的立論相矛盾,他們也不想聽。對一個相信創世論的人講演化論,說不定他會羞辱你不尊重上帝。又或者你要對一個被媒體洗腦的人講解媒體如何扭曲了某項議題,他可能還是會對已形成的意識形態堅信不移。但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人會誇耀自己很懂得彈鋼琴或拉小提琴,那是因為這些領域需要立即實踐,並且向他人證明你真的作得到。而那些不需要這麼快踢到鐵板的領域,就會充斥著很多躲藏在網路匿名背後,講話不負責任的人,彷彿嘴巴長在他們身上,要怎麼說都可以。在道德領域上尤其是如此。
"請尊重別人有不被拍攝的權利"這是一個命題,我們應當針對這特殊命題進行質疑。我們可以假設出種種拍攝情況,進而分析解決。但如果每個人都只講自己的命題,脫離了特殊性,這種有問題的命題就永遠不會被解決,而進入惡性循環。當我質疑這個特殊命題,完全不代表"我支持攝影者不需尊重被攝者"。只是身為一個人,我必須質疑這立論從何而來,並詢問這命題各詞如何定義與如何實踐。如果不弄清楚這些問題,聲稱"請尊重別人有不被拍攝的權利"根本是在描述一個空話。假若你們在路上發現被人拍照,想教訓他,或做出各種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反應,根本就沒有人會在乎,我在意的是,一個人憑什麼認為他有某項權利,並且如何實踐他的信念。我不敢相信任何一個做學問的人會不同意這種事。
例如這篇文章主張其中一句主張"拍攝需要經過被攝者同意",我真不敢相信會有人同意這句話,卻不去詢問如何實踐這信念。當我問"所謂同意是指要一個微笑眼神,還是需要簽字"的時候,我們的確是該認真的檢驗如何執行,而不是含糊帶過這個命題,否則就只會淪為各說各話的空談。
以自己的"主觀感受"決定自己是否擁有某項權利(飆仔也說自己是因為被瞪,感受不好所以砍人,即便是小孩子也可以指出飆仔的信念並不洽當,但卻依然有人聲稱"(在大街上)因為被拍照,感受不好,所以我有不被拍照的權利,甚至有人聲稱我會當場給他難看),而迴避檢驗自己的信念,並懷疑"檢驗者"一定不懂尊重他人才會要求檢驗,這聽起來確實像是聰明人的判斷? 所幸人類的法哲學或倫理學都不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討論任何問題本來就需要針對特殊案例進行分析,只能說願意認真分析的人太少,當人們排擠真正的分析,簡化問題就會成為討論區的常態,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人要插手分析命題,思考全都像光線一樣以最短路徑進行。
網路上討論道德問題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面對的是什麼人。至少我始終都站在明處,把自己主張的來龍去脈說明清楚明白。如果我發的任何一篇文章立論有誤,也會有各領域的人知道我以什麼為立論基礎,他們所提供的指教才不會是白費時間。我3月和5月在東海和靜宜大學都各有一場對外開放的攝影講座,歡迎有興趣的人面對面來質疑或討論。或許我的道德不比諸君高尚,但我絕對不偽善。)
相信郭大的攝影功力不在話下, 而我也只是在台北市敦化北路與市民大道交界附近的一間攝影學校上過一點課程, 學得一些知識, 論攝影功力不能和郭大相比,至於這個拍攝者要尊重被攝者的觀念, 也只是剛好是老師傳授給我的觀念而已
我不是什麼道德高尚者, 也不是什麼聖人, 在攝影的領域我也只是nobody, 我也從不迴避檢視自己的信念
只是我想不管是哪一種行為, 只要是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尊重和禮貌都應該是需要的吧
"所謂同意是指要一個微笑眼神,還是需要簽字"
我認為這就要問
這個作品只是要自己欣賞, 還是會公開發表成為一種portfolio
如果只是自己欣賞, 那這就不牽涉到文件簽署的問題, 因為被攝者也無從去過問
這就只能說是禮貌和尊重的問題
雖然我不太能理解這種已經引起被攝者反感所拍下的照片, 除了顯示了攝影者的優越以外有什麼意義可言
如果能夠去得某種形式的同意, 點頭也好, 詢問也好, 我想這也只是多一個動作, 能在讓攝影者和被攝者站在同一水平上來拍攝照片, 不是更好嗎
但是一旦這個有被攝者肖像的照片成了攝影者的portfolio, 那我想情形就不一樣了
代表攝影者確實有意圖利用被攝者的肖像來獲取利益
取得簽字同意我想此時是有必要性的
容我引用蘇珊.宋坦在論攝影中的一段文字
“它是一種廉價的知識-- 一種知識的相似 ----- 一種智慧的相似
--- 當照相的行為本身類似一種強姦, 一種"據為己有' 的行為。“
http://www.486word.com/newpage151.htm
486大大在其中有提到一段話
"街頭拍攝,有個大前提,那就是你要顧慮到入鏡人物的反應。有些人不喜歡你拿著相機對著他們!
所以當妳感覺到這樣的訊息時,那就別拍了!"
士多啤梨踢皮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