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freeman的一本攝影書也曾提過,有些特定的構圖技巧,顏色演繹的方式,能夠提供不錯的效果,但是,效果好不見得要成為規則,一樣東西符合大部份人的品味,不表示他就真的比較好。
我覺得重點應該是"拍攝者為什麼要這樣拍",並從這個地方去探討,會比直接教導如何應用黃金比例或三等份比例、如何應用顏色組成比例來構圖,還要好的多。
宜蘭東東 wrote:
自從[溫情開箱]小阿...(恕刪)
小阿斌爹,虎父無犬子啦,一老一少還有共同話題,好讓人羨慕啊,
不清楚也沒去看exif,只從貼出來的圖猜想小阿斌專注在兩件事情上:
ⓐ 重複拍攝直到曝光正確
ⓑ 重複構圖直到滿意為止
優點:
ⓐ 構圖大膽,用色活潑,以#1, #6, #15為最
ⓑ 焦內清晰,焦外模糊,大部分都是
ⓒ 觀察入微,視角生動,尤以第二張為最
建議:
ⓐ 跟小阿斌說,先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五張;
ⓑ 同一主體,只用F2~F5.6選定一個光圈,採取A模式,上腳架、快門線再拍五張,如果有加接寫環,光圈還要再縮小喔
ⓒ 比較拍攝結果,你不必說,小斌斌會有自己的體會,他不明白問你了,你再跟他解釋,如果他真的問了,用側光錶(或點測光)測完光,換到M模式,再拍兩張
預祝小斌斌能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啊忍不住幫一下,希望沒幫倒忙。。。
覺得拍得很好啊
感覺得到是有仔細想過而拍的
因為他想過的是怎樣拍出來是美的 好看的 漂亮的
他喜歡的
而他也成功的將這種美感傳達給我
我相信很多人也感受到了
這才比較重要吧
並不覺得他的構圖有什麼問題
再來看到他套用構圖公式拍的
原來感受到的獨特性確實地不見了
就像是網路上任何一個玩攝影的可能拍出來的東西
看過 待會睡個覺就忘了
而小阿斌拍的花應該會再我腦海裡留下好一陣子
構圖應該是一種極為原則性的手段而非目的
我是這樣覺得啦
宜蘭東東 wrote:
...更深層的感受或許在他心裡但無法陳述於文字言語中(恕刪)
我倒是覺得大部份的時候我們也不見得能有多更深層的感受
"想拍得好看啊.拍得又大又清楚.顏色很漂亮啊.覺得這樣比較好之類的話"
反倒更直接 更像一般人會有的感受
沒有所謂更深層的感受的話是誠實的
如果硬要使這種感受成形或者說出來的話
我覺得會有反效果
要引導小孩的成長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很佩服小阿斌爸爸
希望能欣賞到更多小阿斌拍的照片
這些照片除了可能因為天氣的關係,比較沒有光影的呈現,其他的倒是很OK,...令我想起了之前不久在國美館展出的林太平2009攝影個展"大地的膜拜"裡的作品,以維距攝影的手法表現植物的花蕊,果實等組織所呈現的抽象線條和色彩,很美喔~作品欣賞
小朋友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豐富的想像力,大人們不需要告訴他們怎樣才是對的,反倒是大人們應該多向小朋友學習,用最純粹的眼光來看看世界的美景,就如國美館展覽簡介說的一句話"有人觀看一粒砂而悟一宇宙,有人看了整個世界,心中卻無法容下一粒砂"。
人越長大,對世界的成見越大。

#1.時速60公里的車內拍的

#2.原來高壓電不是水平的

#3.小阿斌好喜歡在貢寮站的天橋拍火車

#4.出了地下道紅橋在眼前

#5.望遠坑溪

#6.可能是刺茄的葉子

#7.

#8.

#9

#10

東芳行走趣 https://judy3579.pixnet.net/blo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