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的想法是接近 steelshark 兄與 wslyh 兄的.
sungrass 兄說的也很有意思. 不過如果從sungrass 兄文句間隱含(純屬個人臆測)單從攝影來看攝影眼的角度, 攝影眼其實就是對於構圖、對於光線、對於焦點的敏感度了.
如果扣除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哲學、文化、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苦難與情感等等感受與經歷,攝影眼讓人抓到的最多也只是不同於一般的畫面、構圖、光影、景深,讓人在視覺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樣很可能是空洞而沒有內涵的。只是因為不同而特別,只是因為難得而美麗,對我來說,這類型的攝影,還是在傳統對於攝影的定義範疇: 「紀錄」(Documentary)。
當 Steelshark 與 wslyh 兄提到創作、與內容的時候,就是由紀錄向藝術邁進了一步。於是作品才有生命、創作家才有風格、甚至觀眾也會認出來哪一件作品,是哪一個創作家所作。
雖然我覺得很難單獨抽出攝影眼於各種美學與知識之外,但要說攝影眼是"技術"- 對構圖光影的敏感度,而不去牽扯到在"藝術"上創作層面的義涵,我覺得也是可以成立的一種說法。
我想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位朋友, 喜歡畫畫與創作, 她帶著相機, 照了很多照片. 我看過, 很不怎麼樣: 曝光曝得不是很恰當、色彩也沒有表現得很突出、有時候構圖不錯但你看起來就是平凡無奇、也沒什麼景深與透視的運用、也看不出什麼情感與故事。
但是等到她以照片作為題材, 甚至直接在照片上以數位工具, 作成畫作之後, 看了下巴就掉下來了...
想請問, 她有"攝影眼"嗎?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