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Walk-around 還是 Zoom-around

joykafka wrote:
...改變透視感的關鍵, 在於改變主體與背景, 和攝影師之間相對距離. 使用變焦鏡, 如果因此而不移動只改變焦長來面對同的個主題, 得到總是相同的透視感, 是不是反而就喪失了變焦能夠享受的樂趣?...(恕刪)


這個...論述好像是錯的...
用了定焦鏡才會總是得到相同的透視感啊

一個攝影師如果不移動只靠變焦
是"行動上的惰性" 我承認
但...如果只用一顆定焦鏡
只想靠移動腳步來配合主題
老實說...我認為這是"思想上的惰性"!
(24-70在全片幅機上可以拍出大頭狗或沙龍人像等迥然不同之透視感啊)

以你舉的婚禮來說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時刻是拜別父母,披頭紗或戴戒指
通常是兩個家族的人全擠在一個小客廳裡
你要兼顧不擋到重要人物的視線(看過攝影師連主婚人都擋在後面)
又不能錯失重要的畫面
又要能拍(戒指)特寫
還要能抓住圍觀親友最真情的情緒反應
只用一顆定焦鏡
是不可能兼顧的
也絕不可能有時間讓你換鏡頭或有空間讓你進退
這個時候堅守用定焦鏡的攝影師
我認為是比善用變焦鏡的攝影師還糟糕
(上面指的是特例,我知道不少是受限於器材(只有定焦鏡),或臨危授命之類等的攝影師,先說聲抱歉)
當然也有人是準備多機身來應付這種狀況
但這不就是跟變焦鏡的意義是一樣的

不過我相信樓主的原意並不是討論這個
而是希望大家能瞭解並好好發揮不同焦段定焦鏡的特性
而非被變焦鏡的方便性 而忘了鏡頭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變焦鏡的方便性不是原罪
我建議初學者在開始時能固定某個焦長來做大量的練習
直到摸熟了這個焦長的特性或透視感
再來換另一個焦長來練習
這樣熟練了之後
以後你將會是直接挑出適合的焦長來拍出心中已經想好的畫面
而非拍完了照片再來看好不好看或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這這這....

有人規定拿了變焦就不能走動的嗎...

思考會不會太封閉了啊...

很多時候不是不能走位 是時間來不及

不然就是要用到crop了
PAINS wrote:
這個...論述好像是錯的...
用了定焦鏡才會總是得到相同的透視感啊...(恕刪)


嚴格說起來, 透視只和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相關位置有關。

當我們想用不同的焦段, 來照出"同一個畫面"的時候, 透視感會改變, 是因為攝影者必需改變位置來取得相同的畫面。

當雙方相對位置不變, 改變鏡頭焦距, 只是縮小"視角", 不會改變透視感.

我們可以前後擺兩個物體, 然後站著不動, 然後用不同的焦段來拍, 這兩個物體的影像大小的比例永遠是一樣的. 只有在我們改變與這兩個物體的距離之後,這兩個物體的影象大小比例才會改變.

所以定焦鏡的問題事實上是, 單一顆定焦鏡, 透視感是永遠是隨著相對距離在改變的, 因而無法控制為常數. 也因此, 透視的控制成為很重要的構圖要素,用來"決定"攝影者應該選擇的鏡頭焦長(如果不受位置限制的話).

當然, 要先選擇焦長, 來決定構圖, 距離受焦長與構圖決定, 那透視的效果也就被決定, 而不是依透視來構圖了.

當然變焦鏡的好處就是我們本來在 85cm 的地方用了 85mm 拍了一張, 覺得主體太過於平面, 想要強調立體透視的感覺, 我們可以站到 24cm的地方, 用 24mm 的焦段再拍一張. 如此一來, 構圖相同, 透視感卻不同.

而在要達到相同的"構圖框架"的條件先決下, 定焦鏡要更動距離, 就必需換鏡頭.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joykafka wrote:
嚴格說起來, 透視只和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相關位置有關。
當雙方相對位置不變, 改變鏡頭焦距, 只是縮小"視角", 不會改變透視感.
...(恕刪)

嗯嗯,你說的沒錯~~
PAINS wrote:
嗯嗯,你說的沒錯~~...(恕刪)


Pains 兄說得也沒錯, 在相同構圖下, 定焦鏡的透視感的確是受限的.

另外我也同意關於 Pains 兄提到婚攝與其他攝影的意見.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很好的討論文, 謝謝樓主和各位大大的觀點論述, 讓旁觀的人也得益非淺, 畢竟這個年頭討論器材的多, 討論技術的少了...

版大, 我想你心中那個 "大家過度強調變焦鏡頭方便性" 的概念, 與你本人的習慣不同, 才導致這篇文章的出生吧? 我也是一個變焦為主, 定焦為輔的人. 攝影之路頭五年, 更是絕不會碰定焦. 後來拍多了, 迷茫了, 追求了, 嘗試了, 才愛上了定焦的好. 但到現在十年了, 我還是一個變焦為主, 定焦為輔的人.

也許你會問為甚麼, 但我肯定我說出來你也不一定會同意. 你知道嗎? 這是一件很好很好的事情, 因為, 你已經完全知道你自己要甚麼, 有了自己的信念, 不需要別人的意見才能繼續走下去.

很多新手問我, 要買甚麼機器, 要買甚麼鏡頭, 我會告訴他我以往的經歷, 甚麼鏡頭有甚麼好處, 有甚麼不好處, 但我推荐的多是入門到中階的變焦鏡頭. 只有這樣, 他才能夠拍到要拍的, 再從相片中了解自己缺了甚麼, 有哪些更多的要求, 再定出自己的鏡頭群.

網路上的文章, 無疑是注重變焦鏡頭更多一點. 你可能會覺得為甚麼大家會強調和建議別人用變焦, 抹殺 (或限制) 了定焦的生存空間. 但反過來說, 你會不會想一想, 其實是更多的人經歷過以後, 比較靠向變焦 (像我這種人), 所以有變焦多定焦少的情況出現? 如果你把這個看成投票結果, 再解釋成更多人喜愛用變焦, 會不會更能釋疑?

我最後的總結就是, 每個人的攝影路, 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最舒服的路, 不是跟從別人, 而是自己領會, 嘗試, 失敗, 再嘗試, 直到找到這條刻著自己名字的路, 再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那時候, 別人再說甚麼, 你還要介懷嗎?
明鏡大師 wrote:
如果你把這個看成投票結果, 再解釋成更多人喜愛用變焦, 會不會更能釋疑?

我最後的總結就是, 每個人的攝影路, 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最舒服的路, 不是跟從別人, 而是自己領會, 嘗試, 失敗, 再嘗試, 直到找到這條刻著自己名字的路, 再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那時候, 別人再說甚麼, 你還要介懷嗎?...(恕刪)


謝謝明鏡大師. 民意調查... 說的好呀! 我或許有大師所提到的心態, 也或許我多慮了, 不過是想藉此看看, 是不是一般常用的焦段下的變焦, 從構圖上的思考方式, 根本就與定焦鏡的邏輯是不同的.

定焦vs變焦這方面的討論或辯論, 事實上不僅僅存在於初學者、中階者, 甚至高手們之間也常常有所討論. 我覺得很多選擇上, 不是單單只有變焦與定焦的差別, 而是其他的因素.

例如 EF 100-400 f/5.6 IS vs 300/2.8 IS +TC vs S 300-800 f/5.6.

這裡面牽涉到能不能加1.4xTC 或2x TC, 能不能AF, AF 的速度夠不夠快, 準不準, 重量體積夠不夠輕, 能不能手持還是要上腳架, MTF夠不夠裁切, 價格預算有沒有限制....

沒辦法選 100-400 是因為 400mm 不夠遠, 加TC之後不能AF;
沒辦法選 300-800 是因為6kg太重沒辦法手持, 20萬又太貴.
所以選了300/2.8, 因為加了 2xTC變成 600/5.6後, 畫質還很好, AF也夠快.
另外, 在50D的15mp或是 5D-ii 的 21mp之後, 100-400 似乎可以裁切放大當600mm用, 如果100-400的光學解析度夠解析 50D 的 15mp的話...

我想沒辦法單純以變焦定焦一般的特性來比.

有的人需要的傾移軸, 望遠或是5:1微距鏡, 大光圈, 他就算想也沒有選擇變焦鏡的權利.

有的照風景的人不介意用 N14-24G 手動裝在 1Ds MkIII上, 也不介意在 1Ds MkIII上用 S 12-24, 即便他到 f/11 才銳利. 超廣角, 我也是這樣選擇. 並不是對變焦(或定焦)有很深的歧見.

真的單純以變焦比較方便的想法來選擇變焦鏡的, 通常是標準焦段, 一般題材, 目的在於通通包含所有攝影主題吧?

雖然我覺得這個焦段, 變焦反而沒那麼方便, 不過這是個人偏好. 例如 S30/1.4, EF50/1.4, EF85/1.8, 在影像不會輸給24-70/2.8 + 70-200/2.8 IS, 光圈大, 價格和重量上的負擔也較小. 又例如, 我也覺得 17-40/4 + 70-200/4IS 再加一顆 50/1.4 的組合, 也是比前一個組合來得好用. 大概是我有一種樣樣通樣樣鬆的感覺吧.

是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 不是. 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要一隻專業的telephoto, macro, 或 super wide angle.

我當然不介意別人怎麼使用他的器材.

似乎不少人認為照到才是重點. 我覺得在 telephoto, macro, tilt/shift 或 super wide angle, 這句話尤真! 不過在一般標準焦段裡, 有什麼是照不到的嗎?

於是回到最開始我所提到的生態攝影師, 他總是帶著一管 24-105 當 walk-around 鏡, 不過他的作品, 總是 300/2.8, 180Macro, 或是S12-24照出來的居多. 於是有我上述的感想.

他的主題本來就是在超廣端和超遠端. 帶著 24-105只是以防萬一, 可能不僅僅是萬一, 而是3%.

如果我們的主題全部都在 24-70焦段呢? 那我們怎麼來看待我們應該使用的器材? 會讓你改變本來只用一隻24-70, 而用兩隻或三隻來增加攝影的多樣性嗎?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嘿嘿.....
我投定焦一票
也就是walk around+回家crop

希望樓主最後能統計一下票數....
我感覺變焦的票數會比較多
D700,MB-D10,T124,35/2,50/1.8,85/1.8,SB600
ikustiH wrote:
這這這....有人規定拿了變焦就不能走動的嗎......(恕刪)


顯然沒有.

我們來想想看拍一隻蝴蝶的畫面好了. 生態攝影師發現了蝴蝶, 可是背景是一堆很近的雜草, 不管是180 Macro 還是 250 Macro 都沒辦法將背景清除.

於是他退後, 繞道, 找另外一個角度靠近蝴蝶. 直到一個照起來蝴蝶的角度和背景的散景是能夠滿意的.

不管他用的是定焦, 是變焦, 這個過程是類似的. 在這種取材的方式下, 我才說變焦似乎沒有定焦方便, 都有其限制, 因情況不同而有優劣, 因此在比較選擇的鏡頭, 往往方便性不是最主要的考量.

* * *

再來想想這位生態攝影師拿著 24-105 當 walk around 鏡在往拍攝地點的路上閒晃, 沿路多少拍拍, 比較不會因為一隻蝴蝶而繞道用了二三十分鐘的時間去找角度還用 24-105拍, 以"方便"為目的.

"方便" 就是要能 "便宜行事" 咩, 不要要求太多, 不是嗎? 24-105, 18-200 要與定焦鏡拿來比, 訴求與用途就很明顯不同, 比較沒什麼猶豫.

16-35/2.8, 24-70/2.8, 70-200/2.8 三鏡和 24/1.4, 50/1.4, 135/2 來比"方便性". 例如在旅拍上, 那我就不覺得誰比誰方便了. 取景除了視角外, 還有光線和景深的限制, 例如夜間拍攝的時候條件就不一樣了... 很多可以討論... 我不覺得有辦法比較... 還是依前面幾位的說法, 每個人有不一樣的路.

我只是說 "如果", "如果"因為方便性, 而忘了拿著變焦鏡也是可以"移動"的, 那就有點兒本末倒置. 就像說, 如果拿了 35/1.4, 就永遠用f/1.4 在拍一樣, 也有點兒可惜. 不過看下來, 就是我多慮了.

不好意思.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renumultiplus wrote:
嘿嘿.....
我投定焦一票
也就是walk around+回家crop

希望樓主最後能統計一下票數....
我感覺變焦的票數會比較多...(恕刪)


當然. 當然. 有錢人用變焦. 勞苦人就用定焦. 開玩笑的.

這個很難投... 我要投變焦一票...

定焦兩票.

需求比例, 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呢? 有什麼好的投票方式嗎?

認真一點投好了.

變焦: 超廣角/風景 1票, 中高望遠: 1票

定焦: 傾移軸: 1票, 微距:1 票, 大光圈: 1 票, 超望遠: 1票.

我的票是有排擠效果的, 因為有專用鏡的需求, 就沒有空間給通用鏡頭了, 並不是我覺得不好.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