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攝影高手都是採用M mode嗎??

推一下文包大的這篇

另外, 個人會用 M mode 大概只在室內開閃燈的時候 (閃燈用TTL模式)
M 是用來兼顧景深(光圈), 現場光源(快門), 閃燈出力(ISO), 剩下的主體由閃燈自動出力來補足
newyi wrote:

用辦公室的Canon,就用A,因為
Canon的機子只有單轉盤,用A、用M都是要去按其他按鈕才可以加減EV




nikon 的機子也是單轉盤啊(入門機種)

CANON 的機種是雙轉盤啊(中階機種)

所以轉盤跟牌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吧?!
www.cycliving.com
高手?

我沒看過哪個拍攝飛羽的高手是用 m 模式的。

AV 最大光圈橋下去,除非遇到鳥真的很近,心中大喊(爆框了!縮光圈!縮光圈!),然後祈禱在自己轉完撥盤前,鳥不要飛走 . . .

這時候用 M 模式 . . . 拍個屁 . .

不過如果是水鳥或是在休息的鳥兒,那倒是有時間慢慢琢磨曝光 . . .
www.cycliving.com
看來以前用傳統機械底片機拍鳥的那些照片....一定都是外星人拍的......或是低手拍的

我不是高手,所以理應不該在此回答的。不過我跟這邊幾位前輩一樣90%的照片都是用AV模式。我沒有用閃燈,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動測光都可以勝任,頂多把EV加減個幾格來做微調。9%的照片則是TV模式,只有剩下1%因為光源環境特殊或是自己想要特別的光線效果時才會用M模式,還有就是找路人拍照時先用M模式調好就不怕光圈或快門跑掉。
M模式居多啦,因為光圈或快門先決在亮度反差大的地方粉容易誤判我的須求,那可不是拍RAW檔就能救的回來的,就算救回來也算是半殘了(如粗顆粒、色斑)。但在室內充滿日光燈的地方或戶外空曠的地方我會放心的用先決模式,因為差距不大..出差錯的機率也低..當然可以偷懶一下囉
Lanxlot5475 wrote:
nikon 的機子也是單轉盤啊(入門機種)

CANON 的機種是雙轉盤啊(中階機種)

所以轉盤跟牌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吧?!...(恕刪)


我當然知道轉盤跟廠牌沒關,p家也有單轉盤跟雙轉盤的機子...
就是這麼剛好,我手上N的就是雙轉盤,C的就是單轉盤。
不知道你是沒看到結論還是故意省去要找麻煩!

要我再說一次我的結論嗎?
在沒有AF跟AV模式,拍攝飛羽都是先測光,把光圈快門調好,然後等鳥。

Canon 的 AE-1 的測光錶是光圈優先,但是還是要手轉快門撥盤,幾乎來不及。

手動對焦的話,要練,但是因為沒有合焦BB聲,也不會限制未對焦成功就無法拍攝。

所以有的人是"對到差不多,就一邊慢慢轉對焦環,一邊按住快門連拍(要裝機身馬達)"

後來半自動相機推出,AV模式讓大家非常的開心,因為終於可以只決定光圈就好。

Pentax 則是做出了陷阱式快門,讓手動鏡拍攝變的比較容易 (陷阱式快門請GOOGLE一下就有)。


但是上述這些方法,沖出來都得碰運氣。

拍水鳥的話成功率很高,但是山鳥,那個成功率只有低而已。

也因此當時的飛羽照片,普遍沒有現在來的生動、精采。


現在數位機種都有 AF 功能也有 AV 功能,我就沒有見過有人還要用 M 模式去拍攝了。

而且我指的高手也都是現在,如果要來扯過去。


那是不是乾脆"攝影高手都是用黑卡拍攝",因為最早期的相機曝光是抽板子的。

"攝影高手都架腳架",因為那時的相機沒辦法手持。


www.cycliving.com
newyi wrote:
nikon的機子自己用M,(雙轉盤很好用的)

交給太座或家人的時候用A,

因為他們有點景深的觀念,但是快門觀念怎樣也配不起來

用辦公室的Canon,就用A,因為
Canon的機子只有單轉盤,用A、用M都是要去按其他按鈕才可以加減EV


結論:有雙轉盤的機子用M,單轉盤就用A。



你的結論,看起來就是 Canon 只有單轉盤。

我不加以註釋,會誤導新手:Canon 只有單轉盤。

不然你就加上:因為辦公室的那台 Canon 只有單轉盤,這樣也可以比較避免誤會。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你的結論,看起來就是...(恕刪)


「結論:有雙轉盤的機子用M,單轉盤就用A。」
這是我的結論!

你既然已用紅字補述,我們就不要再浪費網路資源互噴口水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